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

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


3.1 步行交通系统
1) 确保人行道通行带宽度。 人行道通行带宽度应以行人流量和流向为基 本依据,满足行人步行要求,保障行人的交通安 全、步行空间连续性和交通服务水平。道路交叉 口处人行道通行带宽度一般应大于(条件困难情况 下也不得小于)相应路段的通行带宽度。城市建设 区人行道通行带宽度设置建议:快速路辅路、主 干路不得小于 3 m,次干路不得小于 2.5 m,支路 不得小于 1.5 m[1]。北京市广内大街—白广路交叉 口西改造见图 3。 移位或拆除人行道通行带上妨碍步行的公共 设施。体量较小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应设置 在行道树设施带内,避免影响行车视线和挤占通 行空间,包括信息亭、电话亭、邮箱、导引标 识、信号灯杆及箱、交通标志杆、交通护栏、出
3 改善对策
未来应采取的发展政策是:“积极提倡步行、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自行车优先,为包 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步行者、骑车者创造 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达到步行系统“安全、 畅通、方便、舒适”,自行车系统“安全、有序、 快捷、方便”的发展目标。主要应从两方面改善 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1)保障步行、自行车交 通在路段、交叉口及过街设施等方面有效的通行 空间;2)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良好、舒适的出 行环境。以下结合北京市两广路、CBD 等地区步 行、自行车改善实践具体分析。
2 发展趋势
步行、自行车交通未来仍将是北京城市综合 交通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交通方式。当前及今后 较长时期内步行仍将占居民出行总量的 1/4~1/3[1]。 2005 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资料显示,居民出行 (不含步行)距离在 5 km 以下的约占 45%,见图 2a,而自行车实际承担比例为 30%[3]。《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 指出,到 2020 年北 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应不低于 25%。虽然北京郊 区新城的发展和部分人口的外迁会造成出行距离 有所增加、自行车交通需求有所降低,但是,随 着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的调整,居住和就业 岗位的就地平衡,以及对自行车采取积极、扶持 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短距离出行(小于 4 km 的 出行占小汽车出行方式的 23%,见图 2b)向自行车 方式转移,预计未来自行车出行仍将占居民出行 总量(不含步行方式)的 20%~30%。
收稿日期:2009-08-27 作者简介:潘昭宇(1981— ),男,四 川隆昌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 方向: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E-mail:panzy@
54
① 人行道空间不足。一方面,部分道路人行 道缺失,人车混行,部分干路人行道有效宽度不 足 1 m,行人流量较大时不得不借道车行道,极 易发生交通事故;另一方面,由于对机动车道以 外的道路空间缺乏统筹安排和有效管理,许多单 位非法占据道路红线内空间,同时,公共设施、 市政设施、机动车停车、自行车停车等占用人行 道现象十分普遍,阻断了步行空间的连续性。
随着小汽车的迅猛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不断受到排 挤、出行环境日益恶化、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北京城市总体规 划(2004 年—2020 年)》 明确提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 体系中仍是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 本”、“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等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步 行、自行车交通日益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市开展了多项步行、 自行车交通研究、实践工作。本文结合北京市实践对步行、自行车交 通系统改善进行探讨。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Beijing Pedestrian and Bicycle Transportation
潘昭宇 1,李 先 1,陈燕凌 2,李 伟 3
(1.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55;2.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 100053;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5)
2) 自行车交通系统。 ① 自行车道宽度不足。机非混行道路中非机 动车道宽度不足,特别是支路和胡同。其中,胡
城市交通 第 8 卷 第 1 期 2010 年 1 月
同中的机动车停车问题是造成自行车交通及其他 交通方式出行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
② 机动车对自行车的威胁。机动车进入非机 动车道、公共汽车进出站是对自行车骑行安全构 成威胁的主要方面,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于单 幅路(见图 1a)、双幅路,机、非之间缺乏物理隔 离设施,机动车随意进出和停靠非机动车道十分 普遍;对于三幅路(见图 1b)、四幅路,机动车进 出停车泊位及通过路段时占用非机动车道,造成 自行车行驶空间仅剩 1 m 左右,自行车被夹在机 动车缝隙之中的现象屡见不鲜。
1 问题分析
1) 步行交通系统。 据调查,北京市 74%的步行者认为步行环境不安全,77%对步行 环境不满意 。 [1] 根据北京市两广路、CBD、中关村等地区的调查结 果,分析步行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for pedestrians and cyclists.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th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non-motorized transport system by providing secure right-of-way along streets, at intersections and crossing facilities for pedestrians in order to have an efficient and comfortable travel environment. Several case studies in Beijing are also presented here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improvement
③ 停车设施不足。商业、服务业、公共服务 设施、公交和地铁车站缺乏足够的自行车停车设 施是造成自行车乱停乱放的主要原因。以西城区 (2005 年)为例,全区次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中,只 有 24%的路段设有自行车停车设施,致使 70%~80% 的路段存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支路和胡同情 况 更 差 , 96% 没 有 自 行 车 停 车 设 施 ; 另 外 , 约 90%的公交车站和约 70%的公建、商店门前未设 自行车停车设施[2]。
PAN Zhao-yu1, LI Xian1, CHEN Yan-ling2, LI Wei3
(1.Beij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55, China; 2.Beij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ransport, Beijing 100053, China, 3.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Beijing 100045, China)
⑤ 步行环境舒适性较差。步行环境中最主要 的问题是管理不善带来的诸多污染,主要包括噪 声污染(如临街商家的叫卖、高音喇叭播放的宣传 广告和音乐以及汽车噪音等)、空气污染(如汽车 尾气、餐馆烟尘、工地粉尘以及空调排风等)以及 垃圾、污水等。此外,由于维护和管理不到位出 现路面破损、树坑裸露等都会影响步行环境。
100
90
80
70
60
50
自行车
40
公共0
出租汽车
0
出行距离/km a 全方式(步行除外)
出行距离/km b 分方式
图 2 2005 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距离累计曲线 Fig.2 Distribution of Beijing residents' daily travel distance in 2005
摘 要 : 针对步行、自行车交通通 行空间不断受到排挤、出行环境日 益恶化、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 现状,研究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 的改善途径。依据对北京市两广 路、CBD、中关村等地区的调查,分 析了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存 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居民 出行距离累计曲线明确了未来步 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趋势。采用 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 法,从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路 段、交叉口及过街设施等方面的有 效通行空间,以及为步行和自行车 交通创造良好、舒适的出行环境两 方面分别提出了系统的改善对策, 并结合北京市的实践进行了实例 分析。 Abstract : Due to the deceasing right-of-way, travels on foot or by bicycle are getting hard, less efficient and unsafe in urban areas. By addressing the current pedestrian and cyclist travel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Based on a survey conducted at Liangguang Road, CBD, Zhongguancun in Beijing, the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roblems for pedestrians and cyclists in Beijing.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s’daily travel distance predict
② 残疾人通行不便。除新建道路设施外,多 数人行道和过街设施没有按照残疾人通行标准进 行改造,造成如盲道不连续等问题,难以保证残 疾人正常出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