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环境与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摘要:近年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凭借其环保、健康、经济的
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本文介绍了城市建筑环境与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关系,探讨了促进我国发展步行、自行车交通的策略,以期为步行、自行车交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步行、自行车、建筑环境、城市规划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alking and bicycle transport with its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by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to the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city walk, bike traffic relationship, discusses the promoting china’s development, bicycle transport strategy on foot, in order to walk, bike traff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walk, bike, building environment,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资助: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城市交通问题”专项招标重点项目(2011sczx02)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y201120806)
作者简介:
温煦: (1982-),男,江西人,博士,浙江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发展。
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和过度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并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和市民的生活质量[1]。
发展低碳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绿色交通体系中,交通工具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共乘车、单人驾驶的私人车。
因此,积极鼓励市民采用步行或自行车作为交通方式,对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环保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建筑环境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概述
城市建筑环境的规划影响着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该领域的研究对城市的规划和交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城市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1.1社区人口密度与倡导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社区人口密度是最基本的建筑环境指标之一。
目前的研究发现,社区人口密度可能与居民的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总量呈正相关。
比如,有研究记录了3161名青少年两天的出行记录,结果发现人口密度最高地区的青少年步行的比率是人口密度最低地区青少年的3.7倍。
另一项美国加州的研究则发现,学生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的比例与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732,该研究认为,造成人口密度与人们步行或骑自行车高度正相关的主要原因是,高密度的社区使得人们距离学校或者办公地点更近。
我国城市人口密度与人们出行方式选择的关系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也将为我国城市规划、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公共设施的区位与倡导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公共设施的区位以及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公共设施的配套是影响人们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以学生上学为例,学校距离的远近是影响学生上学交通方式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
来自加拿大的调查则发现,有一半的孩子从来不步行上学,四分之三的孩子从来不骑自行车上学,家长们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学校太远。
有研究发现,家距学校的路程每增加一英里,学生每周参加中等或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就减少13分钟。
在我国,步行和自行车仍是学生主要的交通方式,2010年来自上海杨浦区的一项调查发现,在4129名学生中,步行上学的占37.6%,骑自行车上学的占23.63%。
对于城市规划部门而言,做好城市公共设施区位的选择,尽量将公共设施设置在居住区合理的距离内,是鼓励人们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作为交通方式的重要环节之一。
1.3街道网络设计与倡导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与乘公共交通或者自驾车相比,人们步行或骑自行车对于交通路线的选择更为敏感。
城市的街道网络的对行人和骑车人的便捷程
度可能直接影响人们是否采用步行或自行车作为交通方式。
城市的街道网络也是影响人们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针对街道网络和人们步行、自行车交通的研究主要是比较不同街道网络布局下,人们步行和骑自行车行为的异同。
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认为,街道连通性越好,街道越密,则越有利于减少人们出行的距离,增加人们路径的选择,从而能鼓励人们更多地选择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方式。
如有研究发现,街道的连通性与人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成正相关。
1.4 周边环境和设施与倡导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周边和设施的环境也是影响人们是否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有研究发现,人行道的设立和良好的道路照明有助于鼓励人们增加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有良好人行道系统的地区步行人数是没有完整人行道系统地区步行人数的三倍。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人行道的舒适性是影响人们步行的交通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周边环境的美观程度也是吸引人们步行或骑自行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风和日丽的时候结伴到风景秀丽的地方散步或骑骑自行车无疑让人心旷神怡、放松心情。
2.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
步行是城市居民基本的、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我国也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仍是许多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以杭州市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为例,杭州市2008年5月1日在全国率先启动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截止2011年7月,系统共投放6.06万辆自行
车,2416个服务点,日均租用突破20万人次,每辆自行车日均租用超过5次,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已经悄然改变了杭州市民出行的习惯。
从步行来看,杭州市民出行中选择步行出行的比例有近30%。
杭州市近年来也相继构建了环西湖步行交通系统,修筑了从拱宸桥到艮山门的沿河步行道,规划了运河新城步行系统,并将步行交通与公交枢纽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交通体系。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成绩虽多,问题也还是不少,具体表现在:第一,环境美观有余、实用不足、特色缺乏。
城市规划大多是以建筑和艺术为出发点进行规划,常常忽略了城市规划的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33]。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告诉发展,许多城市造广场、阔马路、铺绿地,城市看起来美观了,但是往往失去了城市的特色,也存在实用性不高,忽视百姓基本交通需求等问题。
第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管理和安全防护还不够,交通事故率偏高。
虽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占城市交通的比重很高,但是政府对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投入远低于机动车交通。
交通量持续增加,交通管理和设施不配套,许多城市的道路存在比较严重的机动车、自行车、行人“混行”现象,不但容易引起交通拥堵问题,这些路段还是市民出现交通事故伤亡的高发区。
原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应该是相对安全的交通方式,但是步行和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到了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0%以上。
3.小结与建议
增加人们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既有利于构建低碳的城市交
通系统,有利于缓解拥堵的交通,也有利于市民增加锻炼量,提高健康水平。
但是,如何更为有效地鼓励人们多步行,多骑自行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表明,除了从行政和经济层面上的直接干预,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城市的建筑环境,间接鼓励人们多步行、多骑自行车。
具体而言,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工作:
第一,在城市规划层面,深入研究环境与民众出行方式选择的关系,规划出人口密度合适、公共设施区位合理、街道网络便捷的城市环境,促进人们采用步行和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第二,在交通环境层面,修建整洁、美观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停车点,改善周边自然和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步行和骑车环境。
第三,交通安全层面,严格施行人车分离管理,保证行人和骑车人的安全;第四,在社会治安层面,加强城市治安管理,做到让居民安心出门,鼓励人们增加户外活动;第五,在宣传和教育层面,加强人们对绿色低碳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提高人们增加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意识。
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政府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为市民规划和设计了高质量的适合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城市环境;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在市政府为市民准备的优美而安全的自行车专用车道上,每天市民们骑自行车穿行城市的距离超过一百万公里,哥本哈根已经成为一座自行车之城。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能建立一批适合市民们步行、骑车的低碳、宜居、健康之城。
参考文献
[1]. 陈洁行沈龚, 卢亚萍. 杭州的低碳城市交通实践与发
展对策 [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6(12): 19-22.
[2]. mitchell rb, rapkin c. urban traffic: a function of land use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