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

2019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PPT


白细胞计数 不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早、中、晚 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细胞)/总中性粒细 胞(I/T) 血小板计数 C反应蛋白(CRP) 降钙素原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的筛查组合
16
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 金标准 出结果时间慢,一般至少需要2d 敏感度低,细菌检出率更低 He等研究发现,在其疑似的EOS中血培养阳性率仅
羊膜炎 患或不患绒毛膜羊膜炎的母亲,新生儿患EOS的概率
相差4.5倍。 绒毛膜羊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母亲发热 临床通常以母亲体温>38℃为基本诊断条件,且同时具
备下述中的2项即可诊断:母亲WBC>15×109/L;母 亲HR>100次/min;胎儿心动过速(>160次/min);母 亲子宫触痛,羊水浑浊或发臭。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 部分EOS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 刚出生时无明显症状,但很快出现休克、DIC以及死
亡 临床诊断更多依靠产前高危因素及实验室检查
14
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临床表现
系统位置 临床表现
全身
发热,体温不稳,反应差,喂养差,水肿,Apgar评分低
消化系统 黄疸,腹胀,呕吐或胃潴留,腹泻及肝脾肿大
对G+菌、G-菌,用氨苄西林(或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为一线抗菌药物组合。 尽管第三代头孢菌素较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谱更广,但是患儿的病死率、引起新生 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率较高、诱导耐药菌产生以及继发真菌感染可能 性也较高。 西方: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主要是庆大霉素),对GBS和李斯特菌有很好的协 同杀菌作用,但用氨基糖苷类需要进行血药谷浓度监测,体重1500g以下需完善耳 聋相关基因检测。 我国:<6岁小儿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若药物敏感试验提示病原菌仅对该类药 物敏感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但不作为首选和常规使用。
用于抗菌药物效果及时评判,但血小板减低与预后不良有关。
22
C反应蛋白(CRP) CRP在感染后6~8h升高,24h达到顶峰 6小时龄内CRP≥3mg/L,6~24小时龄≥5mg/L提示异常,
>24小时龄≥10mg/L提示异常。 在生后或者怀疑感染后6~24h以及再延24h后连续2次测
定,如均正常,对败血症(包括EOS以及LOS)的阴 性预测值达到99.7%,可以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菌 绝大多数 (98%)不能经培养来证明脓毒症
Reese H. Empiric Use of Ampicillin /Cefotaxime, Compared With Ampicillin / Gentamicin, for Neonates at Risk for Sepsis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Neonatal DeathPediatrics.2006;117;67
4%左右。由于新生儿尤其低、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取血量的限制,导致血培养敏感度更差。 要求每次抽血量不少于1ml。
17
对于低水平的菌血症(≤4CFU/ml),送0.5ml血不可靠
25% 的新生儿脓毒症处于这水平 (≤4 CFU/ml)
但>1/2送去做培养的血标本量少于 0.5 ml
Volume of blood submitted for culture from neonates. JClin Microbiol. 1986;24(3):353–356
19
尿培养 需采用清洁导尿或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取的尿液标本,
仅用于LOS的病原学诊断。 对于EOS,尿培养意义不大 对LOS,尿培养有诊断价值:其灵敏度为100%,特
异度为14%~84% 尿袋中细菌假阳性率较高,特异度较低,污染所致
20
核酸检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病原体核酸,
细菌仍是引起新生儿脓毒症的主要病原体 新生儿科医生更习惯用败血症而非细菌性脓毒症 与前两版方案保持一致
4
定义
病毒
创伤
细菌
感染 寄生虫
真菌
细菌 Septicaemia
真菌
Sepsis
其他
烧伤
SIRS
缺氧及再 灌流损伤
其他
焦建成,余加林.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5 32-35
如检测细菌16 S rRNA基因的PCR试剂盒用于临床。 白细胞计数 采血时间:6小时龄以后(EOS)或起病6h以后(LOS) 6小时龄~3日龄≥30×109/L,≥3日龄为≥20×109/L,或
任何日龄<5×109/L,均提示异常。 该项指标在EOS中诊断价值不大,白细胞计数减少比增
高更有价值。
EOS
疑似诊断:3日龄内有下列任何一项:①异常临床表现,②母亲有绒毛膜 羊膜炎,③早产PROM≥18h。如无异常临床表现,血培养阴性,间隔24h
的连续2次血非特异性检查<2项阳性,则可排除败血症。
临床诊断:有临床异常表现并满足下列任何一项:①血液非特异性检查≥2 项阳性,②脑脊液检查为化脓性脑膜炎改变,③血中检出致病菌DNA。
检查结果,判断继续使用、换用还是停用。 疑似EOS 即使暂时没有异常临床表现,在出生后应尽早用抗菌药物,依据围生期的高危因素
及早产(不成熟)的程度,或有新生儿败血症表现,或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 如在2~3日龄排除诊断,则必须停用抗菌药物。 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主要依靠高危因素及临床医生对患儿临床表现的判断,实验室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 专家共识(2019版)解读
1
概述
新生儿败血症仍然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重大疾病,其在存活新 生儿中的发病率为4.5‰~9.7‰。
198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
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新生 儿科医师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21
不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早、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细胞)/ 总中性粒细胞(I/T) 出生至3日龄I/T≥0.16为异常,≥3日龄≥0.12为异常。 I/T可能在25%~50%无感染患儿中升高,故只是该项升高,
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证据不足。 阴性预测值高达99%。 血小板计数 在诊断败血症中特异度及灵敏度均不高,且反应较慢,不能
血培养量(ml) CFU=4/ml CFU=1/ml
0.5
0.81
0.36
1.0
0.92
0.60
2.0
0.99
0.82
如果可能,送1mL血做培养!
Schelonka RL. JPed 1996 18
128 914新生儿的队列研究 在生后7天内,只有 2%培养(+) <1%报告GBS,大肠埃希菌,或其他已知严重的新生儿致病
值。
24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的筛查组合 尽管很多非特异性检查在EOS中阳性预测价值不高,
但对LOS的诊断及指导停药方面仍有一定价值。 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发育成熟度不一,机体对感染的反
应也不固定,所以必须综合判断。 不同非特异性检查批次中≥2项阳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组合非特异性指标,其对新生儿
2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 进一步规范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帮助新生儿科医生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 用及停用指征
3
定义
脓毒症: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感 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液(或者脑脊液等无菌腔隙)能培养出致病菌(包括 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称败血症
BW>2500g
发病率0.57‰
BW1500~2500g 发病率1.38‰
BW<1500g
发病率10.96‰。
8
EOS的危险因素
2.胎膜早破(PROM)≥18h
PROM常常伴随着早产
79%的EOS患儿母亲有PROM≥18h的病史。
PROM可能是母体绒毛膜羊膜炎的表现
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
病原菌
EOS 国外:GBS及大肠埃希菌 国内:肠杆菌属为主(如大肠埃希菌),GBS,李斯
特菌 LOS 国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表皮葡萄球
菌最多 国内:除CONS外,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如铜绿假
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等
12
病原菌 EuroNeoNet 2012
13
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阳性预测值仍然不高。
25
脑脊液检查
23%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可能合并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中血培养阴性率高达38%,血培养阴性不能作为排除
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指标。
腰椎穿刺指征(下列3项任意1项):(1)血培养阳性;(2)有临
床表现且非特异性感染指标≥2项阳性;(3)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31
抗菌药物的选择
LOS 在得到血培养结果前,考虑到CONS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
经验性选用苯唑西林、萘夫西林(针对表皮葡萄球菌)或者万 古霉素代替氨苄西林联用第三代头孢。 如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用头孢他啶。 对ELBW或者GA<28周早产儿预防性使用氟康唑等抗真菌药尚 有争议。
32
血培养阳性 原则: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能单用不联用,如果经验性
呼吸困难以及呼吸暂停,发绀等;其中EOS可以呼吸暂停或呼吸 呼吸系统
窘迫为首要表现且持续超过6h
面色苍白,四肢冷,心动过速、过缓,皮肤大理石样花纹,低血 循环系统
压或CRT>3s
泌尿系统 少尿及肾功能衰竭
血液系统 出血,紫癜
15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
脑脊液检查
血培养 尿培养 核酸检测
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