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A
13
• 4、法律意识淡薄
• 在很大程度上,实施暴力行为的学生大多法律意 识是十分淡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实施这种行为 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和责任。
• 5、受害者忍气吞声或以暴制暴
• 受到暴力侵害的学生,会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忍 气吞声,而恰恰是这种忍气吞声,更助长施暴者 的嚣张气焰,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以暴制暴,“君 子报仇,十年不晚”,这种则会造成新的校园暴 力。两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都会造成一种恶性循 环,前者会产生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学习兴 趣锐减,甚至神经失常;后者不但不能远离暴力, 反而会使自己深陷其中动弹不得。
A
16
• (四)社会的原因
• 我们处于一个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时代, 各种社会变化和社会问题使得整个社会的 价值观变得混乱。
A
17
A
18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
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
•
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 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
• (三)学校的原因
• 学校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但是由于 各种因素,学校与青少年暴力存在一定的因 果联系。正如犯罪学者正如犯罪学者娜妮. 丁.西格尔在《青少年犯罪》中所说:“由 于学校之宗旨在于陶冶人的情操,又由于青 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青少年犯罪和 学校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是符合逻辑的”。学 校方面导致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表现为:
•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
不能蛮干。
A
21
•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 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 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 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 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 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 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 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A
20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2018年5月
A
1
据警方介绍,2014年,全国连 续发生多起在校学生间因矛盾 而导致持刀伤害案件,造成16 人死亡、730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A
2
伤害了谁?
A
3
• 1、对方 • 2、家长 • 3、亲人 • 4、学校、老师和朋友 • 5、社会秩序 • 6、
A
4
案例一: 以多欺少、以大欺小
A
8
案例五:所谓“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 长短。
• 年仅16岁的苏某听说小文对人说他朋友 (李某)偷东西,便和他的朋友宋某、韩 某将小文带到学校外面,将小文打了一顿。
A
9
A
10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 1、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 •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和心理
也会逐渐发展。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认识能 力和控辩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辨别 是非和自控的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对自己的 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处理问题时极易冲动。
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小丽误以为舍 友小雪冤枉自己偷内衣,她和九名 女生一起殴打小雪超过5个小时,强 迫其脱下裤子暴露下身,并用手机 拍下施暴与受辱的照片和视频。
A
5
案例二: 以暴制暴
• 一个初二学生用一把削笔刀杀死两名同学, 刺伤四名同学。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刺杀 的几名学生中有人曾向凶犯索要“保护 费”。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 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 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 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
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A
6
案例三:勒索财物,不给就拳打脚踢、威逼 利诱
• 一位初一女生在玩游戏机时,同学跟她 借币,她不肯,受到殴打,脾脏破裂。
A
7
案例四:因为一些小事就大打出手,恶意伤害 他人身体。
• 19岁的尚某在学校操场和几名男女同学一起打篮 球。同学苏某嫌尚某有犯规动作,几次说他不会 打球,尚某感觉在女同学面前丢了脸,心里很不 舒服,当苏某又一次说尚某打手犯规时,二人发 生了争吵,尚某挥手打了苏某一个耳光,猝不及 防的苏某倒在地上死亡。
▪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
、伤害多人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A
24
刑法条文
▪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 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 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
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
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
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
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
A
11
• 2、压力
• 学生的压力有各种各样,而很大一个因素就 是学习的压力。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 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然后找到好工作。 而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学校,更大一个原因 还来自家长。从小家长就强迫小孩子参加各 种各样的兴趣班和特长班,孩子根本没有休 息和娱乐的时间,而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活动 往往枯燥而无味,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 绪。
▪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A
25
校
园
暴
力
就
像
一
个
老
虎
,
让
人
不
寒
而
栗
A
26
•。
2018年4月
A
27
• 我们一定要记住: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 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 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 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A
22
法律代价
▪ 《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 ▪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 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
A
12
• 3、不良交往
•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开始选择和 同龄人交往并融入群体里面,这个时 候,家长和老师不再是学生的模仿对 象,为了在群体里面占有一席之地, 学生往往会选择被同化。而未成年人 的思想往往很不成熟,如果受到不良 团体的挑拨和唆使,很容易就会实施 犯罪造成危害后果,并在实施过程中 往往不具有罪恶感。
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
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
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A
19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
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A
23
▪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 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 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 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 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A
14
• (二)家庭的原因
•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对青少年的成长 至关重要。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 成长起到极好的影响;而一个冷漠残缺的家 庭,对孩子的心理极易产生不良影响。很多 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自私、 惟我独尊、占有欲强的性格,为所欲为。当 自己的需要在家庭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 会转向学校及社会,这就极易产生暴力;还 有一种就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其健康成长,后者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孩子 的各种错误,更不必说A 去纠正他们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