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本试卷模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试卷页数页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2卷(表达题)两部分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4.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名士家风两晋南北朝的各个家族,权势虽有大有小,有久有暂,有长有消,但其为‚权势‛则一,其于家风则有异。
‚家风‛二字,完全可以对等译为家族精神文化传统。
当时士人好教子弟,诫子弟,以至南北朝之末有集大成式的《颜氏家训》一书,正是向后世传递自家传统,当时又好修撰‚家谱‛‚家录‛‚家传‛之类,也是提醒后世保存家族传统,如谢灵运《山居赋》有云:‚家传以申世模。
‛便明言以家传申述家族文化模式的用心。
各个家族的家风除有‚共相‛外,又有相对而异、保持甚久的‚殊相‛。
何为陈郡谢氏家风的殊相?《南史·谢晦等传》史官评论说:‚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
‛显然,‚雅道相传‛便是谢氏特有的殊相。
‚雅道相传‛四字甚好。
‚雅道‛是一种精神文化风貌,‚相传‛正是现代所说的文化传承。
‚雅‛‚俗‛这对价值判断,其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在儒学兴盛的汉代,以言行合于五经为雅,以悖于五经为俗。
在老庄玄学流行的魏晋六朝,则以高蹈出尘、任情背礼为雅,以尘务经心、拘挛礼法为俗。
如当时语云‚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以偃蹇倨肆为优雅‛,可以看出那种喜尚不理政务、任诞放达的价值取向。
在魏晋六朝,雅是名士风流的同义语,‚雅道相传‛的谢氏家族便得此种精神风貌。
《晋书·谢安传》说时人比谢安为王导,只是‚文雅过之‛。
王导、谢安都是东晋名相,是王谢两家在政治上的最有成就的人物,也是两家家风的典型代表。
‚文雅过之‛不仅是王导、谢安二人之异,也是王谢二家之异。
王导的五世孙、南齐名臣王俭曾说: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一人而已。
他也不能不承认在名士风流方面,其高祖王导终不能不让谢安一头。
在我看来,谢氏文化传统的殊相是名士家风,这种家风的精神底蕴是庄老心态,这种心态的结构是重情轻礼。
诚然,在魏晋六朝,名士家家有,代代有,却都不像谢氏那样一以贯之;庄老玄学处处谈,世世谈,始终不绝如缕,而以谢氏最为持久。
在两晋南朝谢氏家史上,除一世祖谢衡是‚硕儒‛,末世孙谢贞受儒学熏陶外,再无一人好儒学者,这与琅玡王氏大不相同。
早在梁朝,谢氏的同乡袁昂便说过,谢氏子弟纵使长得不甚端正者,也‚飒飒自有一种风气‛。
这其实就是名士家风。
谢氏‚雅道相传‛的名士家风、庄老心态,在行为上大抵外现为以下数端:适情悦意的生活理想,‚朝隐‛的处世态度,讲究风神仪表,向往山水风月,爱好文学;并由上述种种熔铸而成山水诗的‚合金‛。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说:‚荣华之族谓之华宗,其子弟谓之华胄。
‛这大抵指显耀地位与豪贵生活而言。
六朝人批评清谈玄学、放诞任达之风为‚华竞‛‚华伪‛‚庄老浮华‛,则主要指精神状态而言。
本书将谢氏称为‚华丽家族‛,实兼有二者之意,即它不仅是一个政治贵族,亦且是一个精神贵族。
(选自萧华荣《华丽家族》,有删改)1、下列关于本文中“家风”这一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风就是家族精神文化的传统和家族文化模式。
如《颜氏家训》就是集中记录、保存并传承颜氏家族传统的书籍。
B. 从当时的“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以偃蹇倨肆为优雅”等语中,可以看出魏晋六朝那种喜尚不理政务、任诞放达的价值取向。
C.谢氏家族的家风是“雅道相传”,这是受到庄老玄学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重情轻礼的价值取向。
D.魏晋六朝时期各个家族的家风有其各自长久保持且世代相传的独有的特点,但也有相同之处。
[答案]:B答非所问。
该选项意在表明庄老玄学思想对当时家风形成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晋六朝时期王谢两大世家在政治上是并称的,但在名士家风上,谢氏却独具一格,甚至超越了王氏。
B.家风常常被用以提醒教诫子弟。
在家族精神文化的世代传承影响下,世家子弟纵使长得不甚端正,也能“飒飒自有一种风气”。
C.谢氏名士家风是一种以庄老玄学为底蕴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与谢氏家史上,大多数子弟不好儒学有关。
D.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雅”“俗”这对对立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
比如儒学兴盛的汉代和玄学流行的魏晋,“雅”“俗”的标准就正好相反。
[答案]B以偏概全。
‚飒飒自有一种风气‛在文中仅指谢氏家族子弟的名士风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的就是王氏谢氏两大豪门华宗风流不再,谢家的山水诗就此消失。
B.诗人谢灵运、谢脁的山水诗篇是谢氏家风的结晶体和物化形态。
他们世世代代“雅道相传”,既神往山水,任情适性,亦官亦隐,又有世世代代的文学传统。
正是这些促成了他们成为山水诗的奠基者。
C.作者认为“华丽家族”,不是仅指显耀的地位与豪华的生活,而是政治和精神的双重贵族。
D.谢氏家风“雅道相传”的殊相,与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饮酒傲啸、挥麈玄谈、纵情悖礼之举一样,其实都是名士风流,是对儒家礼法束缚的反抗与挣脱。
[答案]A山水诗影响了后世,形成一个历史悠久阵容广大的山水诗派。
本题是建立在对文本及作者观点理解基础之上的相关引申或推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A.张良为人能忍好学,行侠仗义,又多谋善谏,这些皆是其成为帝王之师的原因。
B.张良不去依附景驹,是因为他认为刘邦是上天授予人间的。
他利用得到的《太公兵法》替刘邦出谋划策,得到刘邦的赏识,而其他人都不能领会他说的。
C.张良从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这一身份,推测其为人市侩,容易以利相诱,于是提出了利诱秦军将领的计谋。
不出所料,秦国的将领果然背叛了秦。
D.张良在刘邦意欲进驻秦宫,占有财物、妇女等时,劝谏其出居秦宫之外,开始不被刘邦听纳,后来经过张良多次劝谏,刘邦才还军霸上。
[答案]D张冠李戴,最初劝谏并不被刘邦纳言的是樊哙。
7.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5分)[答案]张良想要去跟随他,在半道上遇见了沛公。
沛公率领数千人,夺取了下邳以西的土地,于是张良就归顺了他。
(得分点‚道、将、略、焉‛,大意1分)⑵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3分)[答案]这只是那些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
如果士兵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
(得分点‚因、解‛,大意1分)⑶沛公乃还军霸上。
(2分)[答案]沛公才回还驻军霸上。
(得分点‚乃、军‛)(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chěng)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8.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其艺术手法及效果。
(5分)[答案]手法2分,答其中一种即可;结合诗句分析3分。
参考一: 颔联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惆怅。
参考二:拟人、对比、对偶的修辞。
‚无语‛‚立‛赋予了静默的数山以人的情态,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暗含了诗人独自游走在村野山间的落寞与惆怅;或‚万壑‛与‚数峰‛、‚有声‛与‚无语‛形成对比,‚含‛对‚立‛,‚晚籁‛对‚斜阳‛,对仗工整,交互映衬,写出了傍晚山间的静美,诗人独自一人的轻闲与落寞。
参考三:动静结合。
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诗人信步山野的闲适轻松;宦游他乡,复遭贬谪的失意;漂泊无归的思乡的凄苦惆怅。
(3分)尾联的上句诗人以设问直接抒发了内心突然涌起的惆怅之情,由赏景吟诗的悠然而转入怅然;而下句的‚村桥原树似吾乡‛,则以眼前似曾相识之景勾起了诗人归去的念头,似乎重归故里的恍然引发了诗人的思乡的凄苦。
不过,此时却是有家归不得,暗含了自己因贬谪而游走他方的失意和苦楚。
(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作出巧妙回答的句子是,,?⑵诗人独具匠心地将柳树比喻成“新娘”,表现出对康桥风光极度迷恋的句子是,。
,。
⑶《荆轲刺秦王》一文中,以易水的凄怆环境烘托,写出荆轲义无反顾的悲壮之气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蹦蹦跳跳的游戏余华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
可是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男孩却是一身寒冬的打扮。
他们三个人站在街道的对面,也就是一家医院的大门口,他们安静地站在嘈杂进出的人群中间,作为父亲的那个男人双手插在口袋里,侧着脸始终望着大门里面的医院,他的妻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一样专注地望着医院。
只有那个男孩望着大街,他的手被母亲拉着,所以他的身体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热爱着街道,他的头颅不停地摇摆着,他的手臂也时常举起来指点着什么,显然他还在向他的父母讲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男孩的父母迎向了医院的大门,一个发胖的护士和他们走到了一起,站住脚以后,他们开始说话了。
男孩的身体仍然斜着,他仍然在欢欣地注视着街道。
那个护士说完话以后,转身回到了医院里面,男孩的父母这时候转过身来了,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街道,来到了林德顺小店的近旁。
父亲松开儿子的手,走到林德顺的窗口,向里面张望,一张满是胡子茬的脸,一双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经浮肿了,白衬衣的领子变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