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第三章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摘要: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策略中标准化和本土化的优劣势比较,探讨了企业应该选择适当的经营战略来满足不同国家、地区市场的特有需求,也就是要走一条标准化与本土差异化相融合的道路,即全球本土化的战略模式,并引发了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一些思考。

正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将被纳入全球经济之中。

全球将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化的市场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成为了跨国公司的必然抉择。

但针对跨国公司经营策略的选择,一直存在着标准化和本土化(差异化)的争论。

前者认为企业选择标准化经营战略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实现成本的大幅度节约,而后者则认为企业选择本土化经营战略是着眼干满足各国、各地区当地市场所特有的需要。

究竟这两种经营策略孰优孰劣?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经营时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标准化是一种常规的做法标准化指的是跨国经营的公司在一个国家、地区或全球市场上提供统一的产品。

在其他情况相似的条件下,公司通常会选择标准化。

有专题研究也表明,公司在海外市场更倾向于经营战略的全部或部分标准化。

主要因为采用这种经营策略有如下的好处:1.获取规模经济,实现价格优势。

研发和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会给企业带来产品开发和研究以及制造过程中的规模经济,如果能实现相当程度的规模经济性,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降低售价。

增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竞争力和推动世界各地顾客接受该企业的产品。

如果企业降低成本和价格同时提高质量,顾客将偏好世界标准化的产品。

这种成本的节约不仅表现在生产和研发方面,而且表现在采购、分销、促销、广告和物流等方面。

另外,标准化能改善计划和控制,更好地利用人员。

从而为管理方面带来规模经济。

2.塑造统一形象,形成世界品牌。

采用标准化经营的企业通过设计世界通行而且统一的技术先进、性能功效优良的产品标准。

然后为此产品设计一套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不至于与当地文化发生冲突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

采用能被大部分消费群体共同接受的传播媒体,通过周密的CI形象设计,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从视觉。

听觉等不同层面对消费者进行刺激,使消费者对产品形成一个统一的、个性鲜明的、难以忘记的品牌形象。

从而增加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当然,标准化经营策略忽略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认为全部消费者只存在一种相同的需求,置个性需求于不顾,把那些对公司来说也许是很重要的细分市场抛在一边,这种做法在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毕竟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是有天然差别的,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崇尚“个性”和“自我”的时代。

标准化经营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需求正是它的致命弱点。

一、本土差异化经营策略的竞争优势本土化经营是跨国公司根据目标市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实行的差异化经营战略,采用差异性战略不仅可以满足各个当地市场特定的需求。

而且能维持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赢利。

具体来说,相较于标准化的经营策略,本土差异化的经营有这样的一些特征:1.有利于融入当地文化,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

文化是一个地区特有的精神财富,是历史形成的特定价值观,消费行为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

本土化一方面避免了外来文化的特质差异,尤其是文化差异所形成的隔阂,以及这种文化的强制和侵略。

另一方面,经营本土化根据不同市场的状况,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经营战略。

这不仅符合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而且更容易满足消费者不断改变的市场需求。

2.有利于企业进行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本土化意味着企业高度融入了当地。

能充分享受当地市场生产成本和制造成本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金。

技术和人力资源等,企业通过全球范围内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减少总成本,提高总效益,以至于在曰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3.准确把握当地市场需求,获得当地竞争优势。

本土化的市场经营策略使跨国公司具备了了解各个市场的能力,从市场角度看,企业的盈利机会都是以消费需求为转移的,所以消费需求的变化必然潜藏商机,跨国公司将世界市场按照国家细分,将市场经营计划的权限下放到各个分公司,根据各个市场中的消费需求情况定制经营计划,所有的行动和手段都合乎当地的需要和偏好,这可以使各国市场中商机得到最大利用。

但本土差异化经营也存在其特有的劣势。

首先,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公司往往很难形成成本优势。

由于差异化经营要求公司根据差异化需求,制定差异化经营组合,所以公司无法在产品的设计、生产等方面实现规模效应和利用区位优势。

其次,本土差异化经营易于导致品牌认知偏差。

在不同细分市场中,公司的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模糊。

最后,本土差异化经营不利于企业在全球的协调控制。

为进行差异化经营,分公司需要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虽然有利于发挥分支机构的创造性。

但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协调控制的难度。

二、跨国公司国际市场经营策略的选择正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跨国公司必然以全球范围作为公司战略决策的出发点。

但在具体实施经营过程中,在分析标准化与本土化两种经营手段利弊优劣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情况。

跨国公司往往需要综合地使用标准化与本土化的经营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差异化与标准化的比重。

因此,提出了“全球本土化经营策略”的概念。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公司在“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的战略思想下实现全球“全球标准化经营”与“本土差异化经营”的双轨运行。

具体的做法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1、国际市场宏观细分,各子市场内实行标准化。

世界上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需求都有其独特性,并构成一个独立的子市场,尽管无视市场差异会导致经营的失败,但企业也不可能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和经营计划。

折中且有效率的做法是对国际市场进行宏观细分,即根据某种标准将整个世界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个子市场由许多国家或地区组成,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经营环境。

针对各个子市场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企业实行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但在每一个子市场内部则实行高度标准化的策略。

2、产品标准化,促销本土化。

相对而言,企业在国际促销方面很难实施标准化的运作。

这是因为:各国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而促销是经营组合诸因素中对文化差异最敏感的一个。

语言与教育、宗教、审美观、广告媒介甚至政府规定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导致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差异化的促销策略。

可口可乐饮料在所有国家中的定位都是一样的。

它表现了一种开心、美好时刻和享乐的全球形象。

有着独一无二秘密配方的产品和红白两色包装。

但在国际广告中它不得不考虑各国文化的差异,可口可乐公司一个深受好评的广告表现了橄榄球运动员琼·戈丙尼在艰苦的比赛后把他的运动衫赠给一位给他一瓶可乐的小男孩。

但这个广告在北美以外则进行了一些更改。

在南美洲,广告的主角换成了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而在亚洲则使用了泰国的足球明星尼瓦特。

到了中国之后则使用了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

3、产品核心标准化,产品外观或附属特征差异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适度的适应战略并不一定意味着失去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跨国公司不断开发出既能不失去规模生产效益又能反映各国消费者特殊要求的生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需求偏好都可以得到满足,并且基本上是在和标准化产品同样价格、同样效率下实现的。

有很多产品其内部构件和基本功能都是一样的,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往往仅体现在产品的外观、式样、牌号、包装装潢或附加功能等产品表象上,而非产品内核上。

如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系列”就是针对全球市场开发的标准化产品,但它随后推出的多种语言版本,方便了各国使用者的操作和运用。

4、品牌形象标准化,产品差异化。

品牌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它是竞争的利器。

是推动企业扩张的引擎。

要想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统一、独特的企业形象,企业要能通过强烈的品牌意识、成功的CI战略,借助媒体的宣传,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优异的形象,从而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产品发生偏好,一旦需要。

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一企业生产的产品。

麦当劳堪称这一策略的典范,麦当劳对其标识、广告、店面装潢和布局等进行标准化。

无论处在哪一个市场,麦当劳都使用相同的标记、相同的包装容器、相同情调的餐厅格局,并对服务标准进行了统一和规范,而它所提供的食物却因地域而有所不同,在法国有葡萄酒,在德国有啤酒,在巴西提供一种以浆果为主的饮料,在东南亚地区供应一种以水果为主的奶昔等等,但无论产品怎样改变,麦当劳的全球品牌形象却是永远不变的。

四、对实行全球本土化经营战略企业的思考1、开展有力的全球市场调查和研究。

公司的全球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的有效性依赖于公司得到的市场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全面正确的了解市场和理解市场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和开发市场,所以有力的全球市场调查研究是国际市场经营的基础。

正确和全面的市场调查和研究不止有助于全球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而且在之后的经营活动中有助于经营计划的当地适应性调整,从而避免了经营计划的错误。

2、从文化境遇中学习,缩小文化差异,增进文化了解。

在各国经营环境各要素的差异中最大的差异应该是文化差异,而且文化差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最深刻、最无形,所以经营管理者应该对文化差异保持警惕,并且从文化境遇中学习差异,缩小差异。

增进不同文化的了解。

经营者如果能比较快地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和非文字行为,他就能较快地克服文化;中击。

而最佳的学习途径就是集中应付文化境遇,特别是那种在处理经营事务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境遇,使经营人员搞清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行为的涵义,换句话说,就是使他能适应各种文化境遇,最终达到跨文化的交流。

为他制定经营策略。

采取经营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企业组织形式的变迁。

全球本土化经营战略既要求全球协调,也要求一定程度的国别适宜性。

企业组织形式上也需要全球协调和国别适应性的配合。

在这一点上雀巢公司实施的“模块组合经营战略”值得借鉴。

雀巢公司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总部对生产工艺、品牌、质量控制及主要原材料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而行政权则基本属于各子公司主管。

他们有权根据各国的差别需求决定哪种产品是否上市。

鉴于雀巢公司的经验。

跨国企业可以在组织结构上将整个公司的经营部门划分成直接运作于市场的多个规模较小的经营业务部门,灵活运作于所在市场。

各个子市场主管有权采取独特的策略。

,同时又接受公司总部的协调。

使企业形成“扁”、“瘦”型的网络组织。

在此基础上。

每一个独立经营的业务单位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其外部资源,对外部资源优势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巨大的竞争优势。

4、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