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内分泌代谢.ppt

内科学内分泌代谢.ppt

• “内分泌”一词的由来:1855年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发现肝细胞可以不经过任何导管将糖分泌入血 中,他称此为内分泌,以区别于有导管的外分泌。划时 代的见解:组织细胞可以将一些物质直接分泌到血中; • 阿狄森的贡献:美国医生,1855年,“青铜症”尸体解 剖。首次提出内分泌腺对人体有重要作用,内分泌学之 父。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分类
• 根据病变发生部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 根据功能状态可分为功能亢进、功能减退或功 能正常
• 原发性病变 导致功能异常的原发病变发生在腺体本身 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成 为原发性甲减 • 继发性病变 导致功能异常的原发病变在上一级腺体 如:垂体功能减退时 TSH↓导致甲状腺分泌T4↓,此时 甲状腺功能减退称为继发性甲减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二、功能亢进的原因
1.内分泌腺肿瘤 垂体肿瘤(ACTH瘤、GH瘤、PRL瘤、TSH瘤),甲状腺 瘤、甲状旁腺瘤、胰岛素瘤、胰升糖素瘤、醛固酮瘤、 嗜铬细胞瘤等 2.内分泌腺体增生 3.多内分泌腺瘤 1型、2A型、2B型 4.异位激素综合症 非内分泌组织分泌过多的激素或类激素 5.激素代谢异常 如严重肝病患者血液中雌激素增加 6.医源性内分泌紊乱
内分泌学的诞生
20世纪初,真正的内分泌科学诞生了 • 第一个被发现的激素调节机制:1902年英国生理学家 研究狗的小肠与胰腺生理,切断神经仅有血管与身体 相连的小肠袢。反复验证、化学分析 “胰泌素”, 发现机体中存在一个与神经调节相并存的体液调节机 制。 “Hormone‖激素:生产出来通过血液作为中间物 起到使人体各部协调地相互作用的物质。新名词,宣 告了内分泌科学的诞生。 • 第一个被广泛用于临床的激素:1920年,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的Banting和Best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高效价的胰 岛素注射到因切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取得显著疗效。 1921年人体试验成功,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里程碑。 •
激素分类与生化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 激素要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转变为具有活性的激素; • 激素必须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才可发挥生物效应; • 受体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识别微量的激素,二是与激 素结合后可将信息在细胞内转变为生物活性作用; • 根据激素受体所在部位不同,可将激素作用机制分为两 类:①肽类激素、胺类激素、细胞因子、前列腺素作用 于膜受体,受体有四类,作用机制复杂;图7-1-1,不同 的膜受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生物效应;②类固醇激素、 T3、维生素D、视黄酸作用于细胞质或核内受体,激素-受 体复合物通过转录因子调节DNA、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 改变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及生物反应。
• 轻症、不典型患者缺乏症状和(或)体征,必须结合 实验室检查,方可早期诊断。
内分泌疾病诊断原则
一、功能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 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对内分泌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与内分泌疾病关系密切的症状和体征有,生长障碍或 过度、体重减轻或增加、月经稀少、性功能异常、毛 发改变、头痛、精神兴奋、抑郁、皮肤色素改变、紫 纹、多饮多尿、食欲增加、食欲减退等。 (二)实验室检查 1.代谢紊乱证据 糖、脂、电解质(钾、钠、钙、磷、 碳酸氢根等),血液或尿液。
内分泌系统疾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王佑民
内分泌系统疾病总论
(2学时)
掌握: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 内分泌疾病的分类 内分泌疾病诊断原则 内分泌疾病防治原则 熟悉:激素的分类与生化 激素的降解和转化 激素的作用机制 了解:关于内分泌代谢的认识和发展概况 重点:内分泌系统反馈调节、疾病诊断及治疗原则 难点: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及靶器官(组织)
下丘脑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 激素(GHRH) 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释放 激素(CRH)
腺垂体细胞
生长激素 分泌细胞 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分泌 细胞
垂体激素 靶腺
生长激 素(GH) 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 (ACTH) 肝
靶腺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 因子1(IGF-1) 肾上腺 皮质醇 皮质
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
• 内分泌、免疫和神经三个系统之间相同的肽类激素和 共有的受体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环路。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机体免疫有调节作用,淋巴细胞膜 表面有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受体。糖皮质激素、性 激素、前列腺素E等可抑制免疫应答,生长激素、甲 状腺激素和胰岛素能促进免疫应答。ACTH即可由垂 体产生又可由淋巴细胞产生。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体 的生成。 •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因子完成。 •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如Graves病、桥本 氏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Addison病等。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一、功能减退的病因
1.内分泌腺体破坏
自身免疫、肿瘤、出血、梗死、炎症、坏死、手术切除、 放射损伤等。
2.内分泌腺激素合成缺陷
如GH、GHRH基因缺失或突变、胰岛素基因突变、甲状腺 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酶基因缺陷可使激素合 成障碍。
3.内分泌腺以外疾病 如肾脏疾病时,不能对 25羟VitD3进行1α羟化,致使1, 25(OH)2 D3形成障碍;红细胞生成素合成障碍。
激素分类与生化
激素的作用
改变: 受 酶活性基因 表达 蛋白质功能 膜功能
胞膜受体
胞质受体 胞核受体
激素

一系列 受体后 途径
具体内容自学
细胞生长与 分化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中枢递质 靶腺 下丘脑 垂体 靶器官、靶细胞
一方面下丘脑有神经分泌细胞的功能,合成并分泌释 放激素和抑制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进入腺垂体,调节腺 垂体各种分泌细胞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同时,下丘脑视 上核、室旁核分泌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经神经轴突进 入神经垂体,储存并由此向血液释放。腺垂体分泌的激 素对靶腺如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进行调控,亦可直接 对靶器官、靶细胞进行调节。另一方面中枢神经系统其 他部位各种神经递质也对内分泌系统进行调控。内分泌 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直接调整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 负反馈:通过先兴奋后抑制达到相互制约保持平 衡的机制。维持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动态平衡。 • 正反馈:月经周期中FSH刺激卵巢使卵泡生长,通 过分泌E2,不仅使FSH分泌增加,还可促进LH及其 受体数量增加,以便达到共同兴奋,促进排卵和 黄体生成。相互促进,完成一定生理功能。 • 反馈机制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调节机制,使相距 较远的腺体之间相互联系,彼此配合。 • 内分泌腺与体液间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①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与血糖浓度间;②甲状旁腺分泌 甲状旁腺素与血钙间;③血浆渗透压与ADH间;④ 应激时,血管加压素促使ACTH、GH和PRL分泌增加, 全身性疾病时则可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产生低T3、低T4综合征。
内分泌学的孕育期
• 一条通向新的科学的道路:1849年德国哥丁根的医生 Berthold阉割雄鸡、成功地腹腔内睾丸移植。历史性文 献《睾丸的移植》:没有神经联系的睾丸能使鸡冠生长, 睾丸可能释放某种物质进入血液,维持了雄性的行为和 副性征。内分泌生理的开端,人类科学地探索内分泌腺 功能播下的第一颗种子;
神经系统 内环境 稳定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调节: 代谢过程 脏器功能 生殖衰老 生长发育
人体内分泌腺及组织
基本概念
内分泌:所分泌激素通过血液传递 旁分泌: 经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 自分泌: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自 身细胞 胞内分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直接 作用在自身细胞
内分泌学发展简史
古代记述
• 最早的文字记载:公元前16世纪,动物阉 割;“紫河车”养血、滋阴,替代疗法的 古老概念; • 副性征变异的古老记述:2500年前,《黄 帝内经》记载了阉人丧失副性征的现象; • 古代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认识:消渴 症、瘿瘤病。
内分泌疾病诊断原则 实验室检查
2.激素分泌异常
血液中或尿液中激素或其代谢产物测定
血液 GH、PRL、TSH、LH、FSH、ACTH,T3、T4、 FT3、FT4、F、T、E2、P、PTH、胰岛素、C肽、醛固酮、 儿茶酚胺等 需注意血液中某些激素呈脉冲样分泌 尿液 24h尿游离皮质醇、17OH、17KS、儿茶酚胺、 VMA、醛固酮等 检测尿液激素或其代谢产物时,如可同时检测尿肌 酐含量可纠正留取尿液不准确而带来的误差
内试验:多用于功能减退情况,可估计激素的储备 功能,应用促激素检测靶腺的反应(如TRH兴奋试验、 ACTH兴奋试验等),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胰升糖 素兴奋试验,左旋多巴试验等
抑制试验:多适用于功能亢进情况,观察其正常反馈 调节是否消失,有无自主性激素分泌过多,是否有功 能性肿瘤存在,如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乐定试验 (观察儿茶酚胺分泌情况)等 葡萄糖耐量试验可兴奋胰岛素,又可抑制GH
如 ACTH、胰岛素、PTH等
• 氨基酸类激素
如T4、T3
• 胺类激素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褪黑 素
• 类固醇激素
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孕酮等
激素分类与生化
二、激素降解与转换(自学)
• 激素通过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而转运到靶细胞部 位发挥作用,并经肝肾和靶细胞降解而灭活。 • 血液中,肽类激素半衰期仅 3--7 分钟,而非水溶性 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类固醇激素,与转运蛋白结合 其半衰期延长。 • 游离型激素可进入细胞内发挥其生物效应并参与激素 合成的反馈调节。 • 激素的浓度依赖于激素的分泌率及其代谢率和排出率 (代谢清除率),主要取决于激素的生成和分泌率。
• 激素的敏感性缺陷 表现为对激素发生抵抗,主要有受体和 (或)受体后缺陷,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 作用。
临床上大多表现为功能减退或正常,但血液中 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也有表现为功能亢进者。
内分泌疾病诊断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