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以其它环状结构代替苯环, 外周作用仍保留,但中枢 兴奋作用降低
α碳 上 若 带 有 一 个 甲 基 , 外 周 拟肾上腺素作用减 弱,而中枢 兴奋作用增强,作 用时间延长
以两个碳原 子的长度为最佳,碳 链延长或缩 短均使作用降低
作用受体与活性
α 去甲肾上腺素 α/β 肾上腺素 升压,休克 升压 休克 同上; 兴奋心脏; 同上 兴奋心脏 舒张支气管 α2 可乐定 甲基多巴 降压 可乐定;甲基多巴 β1 多巴酚丁胺 强心药 β2 沙丁胺醇 舒张支气管, 舒张支气管 哮喘
属于混合作用型药物
H N CH3
CH3
苯环上不带有酚羟基,不受 的影响, 苯环上不带有酚羟基,不受COMT的影响,虽作用强 的影响 度较肾上腺素为低,但作用时间比后者大大延长, 度较肾上腺素为低,但作用时间比后者大大延长,且 具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 具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 a-碳上带有一个甲基,因空间位阻不易被单胺氧化酶代 碳上带有一个甲基, 碳上带有一个甲基 谢脱胺,也使稳定性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谢脱胺,也使稳定性增加,作用时间延长。但a-碳上烷 碳上烷 基亦使活性降低,中枢毒性增大。 基亦使活性降低,中枢毒性增大。 有两个手性中心
肾上腺素受体的结构与分类
1948年将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受体和 年将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 受体和 年将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 受体; β-受体 受体 α-受体分为α1和α2亚型; 受体分为α 亚型; 受体分为 β-受体分为β1和β2亚型 受体分为β 受体分为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
α受体激动剂:皮肤粘膜血管和内脏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 受体激动剂:皮肤粘膜血管和内脏血管收缩, 激动剂 增大, 增大,用于升高血压和抗休克 β受体激动剂: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受体激动剂: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激动剂 血压升高; 血压升高;同时松弛血管平滑肌 受体激动剂 激动剂: β1受体激动剂:强心和抗休克 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平喘和改善微循环,及防止早产 受体激动剂:平喘和改善微循环, 凡能兴奋α受体及β受体的药物 受体的药物, 凡能兴奋α受体及 受体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升高血压和 抗休克,能兴奋β受体 尤其是β2受体 的药物, 受体( 受体) 抗休克,能兴奋 受体(尤其是 受体)的药物,临床主要 用于平喘
激动α受体 受体的作用很弱; 激动α受体, 对β受体的作用很弱 具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 具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 升压,治疗休克 升压 治疗休克
(二) α-、β-受体激动剂 二 、 受体激动剂 1.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
OH HO HO
肾上腺素虽然也没有口服活性, 肾上腺素虽然也没有口服活性, 但其临床用途比去甲肾上腺素要广得多
地匹福林 Dipivefrin: 稳定性增强 : 透膜吸收改善 作用时间延长 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Epinephrine的合成:手性拆分 的合成: 的合成
O HO POCl3,ClCH2COOH HO O HO HO OH HO HO H N CH3 d-(CHOHCOOH)2 HO HO R-(-)-Epinephrine H N CH3 . HCl H2/Pd-C HO HO OH H N CH3 HO OH H N CH3 . HCl NH3 HO Cl CH3NH2,HCl
2.麻黄碱 Ephedrine
从几种麻黄属植物分 从几种 麻黄属植物分 麻黄属植物 离出来的天然产物; 离出来的天然产物
OH
1887年从中国草药麻 年从中国草药麻 黄中分离并结晶出纯 的麻黄碱, 的麻黄碱 , 临床应用 早于去甲肾上腺素和 早于 去甲肾上腺素和 肾上腺素
H N CH3
CH3
OH
Ephedrine的特点 的特点
N O CH3
瑞普特罗 Reproterol
利托君 Ritodrine
N上取代基对α-和β-受体效应的影响 上取代基对α 和 受体效应的影响 上取代基对
HO HO CH OH R H CH3 CH2CH3 CH(CH3)2 C(CH 3)2CH2Ph α−receptor activity 100 200 60 0.25 α−blocking β−receptor activity 100 1000 2000 4000 65000 CH2 NHR
H N CH3
α-激动剂,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激动剂,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激动剂 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 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 β1-激动剂, 兴奋心肌, 激动剂, 兴奋心肌, 激动剂 治疗心脏骤停; 治疗心脏骤停 β2 -激动剂, 支气管舒张, 激动剂, 激动剂 支气管舒张, 缓解哮喘
Epinephrine的易氧化性 的易氧化性
HO HO HN R O O N R O O N R n R = H , CH3 , CH(CH3)2 CH OH O [O] O HN R O
-O
CH OH
- H2
CH OH
CH OH N R
CH OH
Epinephrine的前药 的前药
H3C H3C O H3C H3C CH3 CH3 O O O OH H N CH3
OH HO HO H N CH3 CH3 CH3
β2-受体激动剂 受体激动剂
OH HO HO H N CH3 CH3 CH3
OH F3C H2N Cl H N CH3 CH3 CH3
沙丁胺醇 Salbutamol
HO OH H N N OH N O N CH3
HO
马布特罗 Mabuterol
OH H N CH3 OH
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简介
拟肾上腺素药( 拟肾上腺素药(Adrenergic drugs)是一类使交感 ) 神经兴奋, 神经兴奋,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的药物 由于化学结构均为胺类, 由于化学结构均为胺类,而且部分药物又具有儿 茶酚的结构, 茶酚的结构,故又称为拟交感胺或儿茶酚胺 大部分药物是通过兴奋肾上腺能受体而产生作用
OH H N CH3 CH3 OH H N CH3 CH3 OH H N CH3 CH3 OH H N CH3 CH3
(-) -麻黄碱 麻 (-) -Ephedrine (1R2S)
(-) -伪麻黄碱 伪 (-) -Pseudoephedrine (1R2R)
(+) -麻黄碱 麻 (+) -Ephedrine (1S2R)
Ephedrine的立体异构体 的立体异构体
•(-)Ephedrine的绝对构型为 () 的绝对构型为1R2S,是四个异构体中活性最强的, 的绝对构型为 ,是四个异构体中活性最强的, 为临床主要药用异构体。 为临床主要药用异构体。 • β-碳构型反转的伪麻黄碱(+)Pseodoephedrine(1S2S),没有直 碳构型反转的伪麻黄碱( ) ),没有直 碳构型反转的伪麻黄碱 ( ), 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只有间接作用,但中枢副作用也较小, 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只有间接作用,但中枢副作用也较小, 有些复方感冒药中用其作鼻充血减轻剂。 有些复方感冒药中用其作鼻充血减轻剂。
20世纪初发现肾上腺素的活性 世纪初发现肾上腺素的活性; 世纪初发现肾上腺素的活性 1940年代 , 认识到 去甲肾上腺素 年代, 认识到去甲肾上腺素 年代 是交感神经系统末稍真正的神经递质 末稍真正的神经递质。 是交感神经系统末稍真正的神经递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 )、 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
COOH HO NH2 tyrosine-3-monooxygenase (tyrosine hydroxylase) HO HO COOH NH2 (S)-(-) -Dopa (L) HO HO Dopamine OH HO HO (R)-(-) -Norepinephrine (L) NH2 phenylethanolamineN-methyltransferase HO HO (R)-(-)-Epinephrine (L) OH H N CH 3 NH2
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 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作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生物合成与代谢
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所释 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所释 放的主要递质, 放的主要递质,末梢内的含量约为细胞体内的 3~300倍。 ~ 倍 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能跟 α 去甲肾上腺素 与肾上腺素能跟α或 β 受体可 与肾上腺素能跟 逆结合,激发生化级联反应, 逆结合,激发生化级联反应,产生效应器细胞 的生理效应。 的生理效应。
苯乙醇胺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β−苯乙胺的基本结构 β−碳上通 常带有羟基,其 绝对构型以R构型为活性体 构
苯环上酚 羟基使作用增强, 尤以3-,4-位羟基最明显 位
X
OH H * α N R β 2 R1
N上取代基对α和β受体效应的 上 相对强弱有显著影响。取代基 由 甲 基 到 叔 丁 基 , α受 体 效 应 减弱,β受体效应增强,且对 β2受体的选择性也提高
受体的激动剂 (一)α-受体的激动剂 受体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Bitartrate) )
CH2NH2 H C OH COOH H C OH HO C H OH OH COOH H2O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Bitartrate) )
硫酸沙丁胺醇 Salbutamol Hemisulfate
OH HO HO H N CH3 CH3 CH3
硫酸沙丁胺醇 Salbutamol Hemisulf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