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
读“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2.甲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它
A.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3.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A.生物能
B.煤炭
C.地下热水
D.石油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A.产生磁暴和极光B.维持地表温度
C.增强大气逆辐射D.减少旱涝灾害
5.下列四辐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6.在下列地理纬度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南北极点
B.南北纬60°
C.赤道
D.南北纬30°
7.地球自转产生了:
A.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
D.极昼极夜现象
8.甲乙两物体分别在南北半球中纬地区进行长距离水平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都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都向低纬度偏
B 甲乙两物体都自南向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西偏
C 甲乙两物体都自东向西运动,运动方向都向北偏
D 甲乙两物体都自北向南运动,运动方向都向东偏
9.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A 20°N 30°E
B 25°N 25°E
C 23.5°S 60°W
D 40°S 120°W
10.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传播速度快
B.横波能穿过固态
C.纵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D.纵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横波不变
11.岩石圈是指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及其以上的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读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重熔再生
B.②——外力作用
C.③——冷却凝固
D.④——变质作用
13.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①作用形成的是
A.火山B.风蚀蘑菇
C.溶洞D.冲积平原
14.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B
C.C
D.D
15.下列地理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的散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反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16.下图中表示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A.①
B.②
C.③
D.④
17.风形成的直接动力是:
A.太阳辐射
B.冷热不均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读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表示东北信风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9.①控制下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D.寒冷干燥
据中央气象台2012年11月9日预报,受南下东移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华北地区将有5-6级大风,气温下降10-12℃,并伴有降雪。
据此完成20-22题。
20.“未来三天”影响华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低气压B暖锋C冷锋D高气压
21.该天气系统过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暴雨摧毁房屋②低温造成冻害③降雪阻塞交通④大风净化空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
A气温降低、天气转晴B气温降低、伴有降雪
C气温升高、天气转晴D气温升高、伴有降雪
23.下列措施中属于合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A.加快重工业的发展
B.加大城市土地硬化面积
C.在市中心大力植树种草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24.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下图为“全球气旋和反气旋图”联系课本知识回答25-27题。
25.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6.我国北方地区在秋季常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A甲B乙C丙D丁
27.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连续性降水
B.沙尘暴天气
C.狂风暴雨
D.晴朗天气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7日16时18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东京方面有强烈的震感,建筑物剧烈晃动。
回答28-29题。
28.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A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挤压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
C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29.地震发生时,东京时间(东九区)是:
A12月7日16时18分B.12月7日17时18分
C12月8日17时18分D12月7日16时19分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 b 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0-31题。
30.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31.与河流位置a 、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
读图,回答32-33
32.字母所示地球公转位置中,距太阳最近的是A.a B.b C.c D.d33.大庆白昼长于黑夜时,地球公转处于
A.a-b-c B.b-c-d
C.c-d-a D.d-a-b
读图,回答34-35题。
34.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②处岩石可能含有化石
C.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
D.④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35.关于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地
B.乙处是岩浆作用形成的山岭
C.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地
D.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岭
二、综合题(共30分)
36.右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此时日期是____月_____日,节气是_________,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
(4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 ,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2分)(3)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
甲点的昼长为_________时,乙点的昼长为_________时。
(3分)(4)此时甲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1分)(5)乙点的经度是_________ ,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
(2分)
37.图为“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分)
(1)表示亚洲夏季的是(甲、乙)图,判断理由是:(4分) (2)读图完成下表(12分)
(3)东亚季风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5CDCAB
6-10CAAAB
11-15DBADC 16-20 BCBAC 21-25DADCA 26-30DACBD 31-35AABDD 36.(12分)
(1)6月22日 夏至 夏季(4分)
(3)23°26′N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昼短夜长 0 12(3分) (5)0°(1分)
(6) 150°E 12时(2分)37.(共18分)
(1)乙(2分);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或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2分) (2)(12分)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图名比较项目 甲 乙 气压中心名称 A 地风向
A 地降水(多、少)
图名比较项目 甲
乙
气压中心名称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
压) A 地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A 地降水(多、少) 少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