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号”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

其科学目标为“一磁两暴”,即观测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夸父一号”观测到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①产生极光现象②提供光热资源③卫星导航受扰④平流层多降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目前“夸父一号”直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银河系C.地月系D.河外星系2019年美国科学家在纽约州发现了最古老的森林化石,距今约3.85亿年,这些数目属古羊齿属,是一种蕨类植物。

科学家认为自从森林出现后,地球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图为新发现的森林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3.该森林化石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叠层石D.陨石4.该时期出现的原始森林()A.为鸟类提供栖息地B.是远古人类主要能源C.生长在广阔的浅海D.改变大气成分的比例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6.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处于电离状态,电离层便在该层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2020年2月我国某山地经历了一次天气系统过境。

下图示意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该山地气象站记录的降水量、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天气系统是()A.台风系统B.准静止锋C.冷锋系统D.暖锋系统8.关于2月18日8:00-10:00气温叙述正确的是()A.符合气温的日变化B.大气吸收作用最弱C.云层厚度大气温低D.大气的反射作用强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的是()A. B.C.D.10.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A.将洋葱先进行加热B.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C.洒香水改善气味D.在冰箱冷却洋葱下图为我国第五套人民币20元票样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12.该景观地貌属于()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风沙地貌D.喀斯特地貌新中国成立以来,图所示地区工业发展迅速,其中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发展尤为瞩目,为我国五大航空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该地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打造成为全国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建设耗电且散热成本高),努力建设全国一体化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地区的河流()A.大部自东向西、南流B.呈向心状汇集于中部C.量大流急,水能丰富D.流量稳定,航运便利14.新中国成立初期,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国家政策 B.交通地形地势C.资源环境质量D.资金劳动力15.该地打造成为大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是()A.科技发达且土地充足B.地处高原且电力丰富C.工业雄厚且市场广阔D.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下图示意青海省玛沁县(34°26'N,100°17'E)某日一次降雪过程后无积雪覆盖和有积雪覆盖时浅层(0~20cm)土壤温度梯度(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的日变化,其中柱状线表示无积雪覆盖,曲线表示有积雪覆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无积雪覆盖时,浅层土壤温度()A.白天随深度增加而增加B.夜晚随深度增加而下降C.凌晨至上午表层温度低D.下午至晚上表层温度低17.积雪覆盖对浅层土壤的影响表现在()A.土壤温度的日最高值升高B.温度梯度日变化幅度减小C.土壤温度的日最低值降低D.阻断大气与土壤的热交换2022年11月18日清晨,沈阳市出现大雾,此时的城市宛如人间仙境,上午随着气温的升高,大雾慢慢消散。

气象部门解释说,此次大雾是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水汽凝结而成,属于辐射雾。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与此次大雾产生相关的条件是()A.②减弱B.③减弱C.⑤减弱D.⑦减弱19.促使本次大雾消散的热量传递过程为()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⑥D.②→⑤→⑦读欧洲西部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若图中P处突然发生原油泄漏,其主要扩散的方向是()A.东北B.西北C.西南D.东南21.原油泄漏对沿线受影响的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A.木材加工工业 B.海洋渔业C.汽车制造业D.化工工业22.H海域附近发生海洋污染治理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A.海域广阔,污染范围大B.技术水平低,设施落后C.沿线国家多,协调困难D.海域复杂,监测难度大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表层洋流分布。

完成下列小题。

23.影响甲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盐度差异B.密度差异C.海陆轮廓D.大气环流A.夏季多雨冬季少雨B.夏季温和冬季寒冷C.沿海等温线向南凸D.沿海营养盐类丰富我国山东省青岛市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山东半岛沿海进行研学,准备了温度计、相机、风向标以及随身的生活物品,结合研学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

25.某同学绘制的海边等压面和热力环流示意图,其中与现实相符的是()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26.研学人员在青岛最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B.C.D.27.该地理兴趣小组获得的海水性质描述与现实相符的是()A.海水盐度距陆地越远越小B.夏季近海海水温度高于远海C.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小D.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二、单选题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潮汐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B.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C.潮汐发电会带来严重海域污染D.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三、综合题29.甲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乙图为始祖鸟化石,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分别为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中A表示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该界面时,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2)甲图中②③④分别表示、、,其中物质状态为液态是。

(填数字)(3)甲图中的①为大气圈中的层,简述这层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及原因。

(4)含始祖鸟化石的地层形成于代,这一时期动物盛行。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云南第二大湖泊,面积约246平方千米,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呈狭长形,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南北长40千米。

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高原构造断陷湖泊,海拔1972米,西侧剧烈抬升,形成海拔约4000米的苍山,苍山山体主要由硬度较大的变质岩组成。

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入湖河道沟渠117条,入湖水量年均值8.17亿立方米,总径流面积2565平方千米,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自然出水河道。

图为洱海及其周边事物分布示意图。

(1)简析洱海西岸冲积扇多砾石分布的形成条件。

(2)运用大气相关知识,解释洱海西岸多大风天气的原因。

(3)推测地壳运动对洱海流域水系和植被的影响。

参考答案1.B 2.C【解析】1.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使得极地附近的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①正确;提供光热资源的是太阳辐射,②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无线电通信,使得卫星导航受扰,③正确;降水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一般不会有降水,④错误。

所以选B。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夸父一号”为人造卫星,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

【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B 4.D【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之后会保留陆地环境中的物种,经过石化作用,形成化石,因此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B正确。

岩浆岩是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形成的,温度高,难以形成化石,A错误。

叠层石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不是森林化石,C错误。

陨石是外太空的坠落到地表的小天体,不会含有化石,D错误。

故选B。

4.鸟类出现在中生代,图中森林化石距今约3.85亿年,位于古生代,A错误。

远古人类出现于新生代,B错误。

蕨类植物一般生长在陆地,C错误。

森林会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改变大气成分的比例,D正确,故选D。

【点睛】植被演化的规律为:寒武纪时期蓝藻大爆发,古生代出现蕨类植物、中生代出现裸子植物、新生代为被子植物。

5.C 6.B【解析】5.由图可知①为大气层的垂直向上的第二层,属于平流层,A 错误;②为地面以下平均厚度 33 千米,属于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③位于地表以下 80--400千米处,为软流层,C正确;④在地面以下2900千米以下,属于外核,D错。

故选C。

6.①圈层是平流层,电离层属于高层大气,A错;②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陆地平均 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B正确;③圈层为上地幔,其物质具有固态特征,横波可以穿过,(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C错;横波不能在④圈层中传播,物质状态为液态或者熔融状态,D错。

故选B。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

,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7.C 8.A【解析】7.通过图中对气压、气温、降水量曲线的变化分析可知,该地在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且在过境时出现降水,过境后降水减少,天气转晴,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读图可知,2月18日8:00-10:00气温逐渐升高,符合气温的日变化特征,A正确;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对气温的影响较小,B错误;读图可知,此时段降水还未形成,云层厚度较小,气温低是因为此时段是上午,C错误;云量较少,大气的反射作用弱,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