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

1.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定义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 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认知理解】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首先,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即客观条件。这主要指周围事物中
一些强烈的、新奇的、鲜艳的、活动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的、不同寻常-陈旧的、单调 的)
侧耳倾听、目不转睛
无关动作的停止
【认知理解】
2.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切认识过程 的开端。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 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各种 心理过种类
人们对事物的注意,有时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 努力;有时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按照有无预定目的 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6-7个月儿童对鲜艳的物体和声响产生定 向反应,会准确地转头寻找。
比如,如安静的环境中一声声响就会让新生 儿停止吸吮、明亮的物体会引起新生儿的视线停 留等。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4)1岁时,儿童的注意时间延长,并会用手触 摸注意的物品,尤其是注意感兴趣的事物。
(二)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变化
1、学前儿童注意的广度
学前儿童注意范围较小,因此教学中对他们要提出具体而明确 的要求。在同一短时间内不能要求他们注意更多的方面,同时呈现 挂图或其他直观教具的数目不能太多,而且排列要有规律,不可杂 乱无章;要采用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或方法,帮助他们获 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以逐渐扩大他们注意的范围。
(1)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例如:人在饥饿时,食物的香味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2)主体自身的精神状态(情绪高涨-情绪低落) (3)知识经验
【认知理解】
2.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定义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 在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由于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即便 单调、乏味、疲劳或环境中种种干扰因素困扰我 们时,我们都要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保持在 要学习的内容上,这就是有意注意。
全神贯注看着图中的+号,你会有什么发现?
仔细看,有什么发现?
这些测试检测的是什么?
注意力
第一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请大家回答图中的数字有哪些,总和是多少? 2.请大家讨论一下,刚才的图片里,呈现数字的图形都是什么形
状 的? 3.请大家讨论一下,刚才的图片里,呈现数字的图形都是什么颜
色 的? Q:大家说说,在这个游戏中你们应用的是哪一个心理过程?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对活动目的与任务
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学习者明确每个章节的学习要求,能使之 带着目的有计划学习。
2.培养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活动本身如熟记单词和语法规则、流水线的作业等常常枯燥无味,但 结果对学习、社会效益是重要的,使人专注保持注意。
3.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干扰,排除无关刺激
A.随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B
3、( )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A.加深对活动的目标、任务和理解 B.培养直接兴趣 C.培养间接兴趣 D.合理地组织活动
答案:ACD
4、划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标准是什么( ) A.觉醒水平 B.意志努力 C.兴趣 D.目的性
(三)3—6岁幼儿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
(1)刺激的特点和变化影响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
艳丽的花朵
卡通动画片
多变的彩云
(三)3—6岁幼儿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
(2)与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密切相关的事物,逐 渐成为引起他们无意注意的原因。
男孩对玩具枪、玩具机器人、玩具车表现特有的喜爱。 女孩对漂亮的裙子、美丽的花朵、芭比娃娃的喜爱。
2、学前儿童注意的稳定性 不同年龄的儿童,注意的稳定性是不同的。许多研究肯定了学 前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感兴 趣的活动形式,在游戏条件下儿童注意稳定的时间可以更长,比一 般条件下,特别是枯燥的实验室条件下要长得多。
【认知理解】
3、学前儿童注意的分配
学前儿童掌握的熟练技巧较少,注意分配比较困难,常常顾此 失彼,学前儿童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形成并逐渐发 展起来的。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他 们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至少对其中的一种活动掌握得比较熟 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另外,几种活动之间如能建立起密 切的联系,形成一套统一的组织,注意的分配也较容易形成。
• 注意的分散,是指由于某些刺激的干扰,使注意离开了 需要稳定注意的对象,而不自觉地转移到与完成工作无关的 活动上,是注意的消极品质。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1)1-2个月的婴儿仅为无条件反射。 (2)3-4月儿童能较长时间注意一个新鲜事物。
如无关的声音和光线、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的干扰等,自觉地和分心现 象作斗争。
4.合理地组织活动
如识记单词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单词的实际用法,也能使注意 集中变容易些。
5.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知识链接】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明确的 目的但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 注意。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2 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 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有意注意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认知理解】
答案:C
【认知理解】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 察到的事物的数量。单位时间内能把握对象的数量越多, 注意的广度就越大。
“一目十行”
【认知理解】
(三)注意的品质
一个人的注意广度会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
(1)刺激物的特点。
一般来说,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 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对象的 形状、大小、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要比大小不一、 排列无序的对象更容易清晰把握。
例如:上课时学生既要听教师讲课,又要记笔 记,还要看实验演示或幻灯片,所有这些行为 都服从于听课这一总任务。
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 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的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 心。
注意的起伏(动摇)
•注意的起伏是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 跳跃现象。 •在感知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的保持固 定不变。
比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驾驶员驾驶汽车等
【认知理解】
4.注意的转移
•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 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中去。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因素 一是先前活动中注意的紧张程度。 二是后续活动对象的特点。 三是一个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区别注意的分散!
【认知理解】
一、注意的概述
(一) 什么是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 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总是选择了 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注意的集中性 不仅指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 所选择的对象上,而且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 该对象的程度。
例如:在听觉方面,将一只表放 在离被试耳朵的距离处,使他能 隐约地听到滴答声,有时听到表 的声音,有时又听不到;或者感 到表的声音,一时强,一时弱。
【认知理解】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实现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必须都很熟练,达到自动 化的程度;或者只能有一种不熟练,其他都很熟练。注意的分配通 过实践的训练,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4)1-2岁的儿童不仅能注意当前感知的事物, 而且能注意成人的语言所描述的事情。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1、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5)3岁时,儿童的注意力会进一步发展,能较 长时间地倾听故事、歌谣。
【认知理解】
(三)注意的品质
一个人的注意广度会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
(1)刺激物的特点。
一般来说,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 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对象的 形状、大小、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要比大小不一、 排列无序的对象更容易清晰把握。
【认知理解】
(三)注意的品质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它同时具备有意注意(又称随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二者的部分特征。 它需要明确的目的,通常与特定的目标、任务相关联,这 与有意注意的目的性特征相符;同时它无须意志的努力, 这与无意注意的无须意志努力的特征相符。简单地说,有 意后注意既遵循当前活动的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典型的例子有熟练驾驶汽车、熟练电脑打字的盲打等。
答案:BD
5、( )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 A.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B.主体自身的情绪状态 C.活动的目标 D.意志品质
答案:AB
6、刺激物的( )特点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A.强度 B.对比关系 C.活动和变化 D.新异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