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三章 学习动机
概述 主要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学会运用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界定与性质 1.定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标学习 行为的动力倾向。
2.构成:需要与诱因
需要,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诱因,能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
3)“这次考试的内容超出了考试大纲,真没有想到。”
4)某学生将考试不利归之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
的原因,这是归因于
?
3.意义
不同性质的归因对随后行为的影响不同 预测个体可能产生的行为 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4.理论的教育意义
归因是主观的、可变的,为教育提供了机 会
习得性自暴自弃
五.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启示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相互关系 在学习者心理上实际产生趋避两种倾向;且“避”倾 向是习得的。
学校教育的反效果问题
如何处理教育的长远目的与短近目的之关系。
2.自我决定动机
德西(Deci,1975)提出自我决定理论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 德西和赖恩(Ryan,1980,1985,1991,2000)的拓展。 基本观点: 人类行为的动机过程是自我决定的,个体能在充分认识自身需 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动做出选择。 个体的动机有受控(外在)与自主(内部)之分。不同动机反 映个体行为的不同原因,它们与个体的基本需要满足相关。 人有三种最基本、重要的需要:自主(自我决定)、成就(能 力)和归属(相互关系)。 需要的满足状况对人行为的影响源于受控或自我决定。 受控或自我决定影响对活动的兴趣及坚持性。
3.阿特金森的动机期望-价值论及模型
个体成就动机是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担心间的情绪 冲突,以及目标的价值思考。
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之:
希望成功的倾向(Ts)=成就需要(Ms)×成功的可能 性(Ps)×成功的诱因值(Is) 其中:Is = 1- Ps
害怕失败的倾向(Taf)=回避失败需要(Maf)×失败的 可能性(Pf)×失败诱因值(If) If = 1- Pf 关系合成:成就动机(Ta) = Ts - Taf
二.动机的需要论
马斯洛用需要的满足来解释动机。 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由需要激发的。 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低到高排成一个层级,可分为 两大类: 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缺失需要,与缺失相联系的特殊需要,随缺失得以弥 补而变化 成长需要,即这些需要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会随需要 的每次满足而有所增加或增长
自我实现
特点
自我决定
关注个体动机变化的内在原因 关注个体动机行为变化的过程等
思考与讨论
1.学习动机理论研究的特点 2.怎样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
看视频思考
王老师怎样激发这女生的学习动机的?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一.树立自信心 1.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设置具体、合适的目标 3.指导进行正确的归因
5.影响因素
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 替代经验 社会说服(归因方式) 生理、心理状态
七.研究的发展
1.自我价值学说与自我妨碍
考温顿(Covington,M.V,1984)认为 寻求自我接受是人类最高的优势倾向。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当自己 的价值受到威胁时,会竭力维护。
自我价值动机 保护和防御以建立一个正面自我形象的倾向。 自我妨碍指用以减少羞愧感的策略。
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1.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2.引发认知冲突 3.合理的使用表扬
有效地应用表扬,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 多采用个人化、合作性目标结构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4.合适的反馈
即:明确、具体且及时
启示
1.不同情绪体验可产生不同的动机作用。 2.个体努力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奖励的期望 3.任务不宜过难或过易。适宜的难度通常指成 功概率为50%的任务
四.归因理论
归因:事后人们对成败结果的原因归究。
海德: 群体需要与群体关系 韦纳:“归因”后还可影响个体的随后行为,
即产生动机效应。
四.归因理论
成绩目标定向者
持能力实体观 有向他人展示自己才能和智力的愿望 极力回避可能失败或显示自己低能的情境 倾向于以参照群体来评价自己的成功
3.理论的教育意义
辨析
1)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我喜欢尝试不同以找到 有效的解决方法。
2)学习时,我最担心别人以为我不会做某些事。 3)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使老师知道我比别人更聪明。 4)比赛时,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去赢得第一。
件或刺激物
二.学习动机种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2.交往动机与成就动机 3.直接近景性动机与间接远景性动机 4.奥苏伯尔的分类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交往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1.动机的性质与作用:
唤醒情绪 增强准备状态 集中注意力 提高意志水平
对学习认知过程产生间接作用
3.理论的教育意义
个体特定的、占优势的成就目标定向对成 绩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
影响性质的相对性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即事先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的从事某一 行为的主观判断(班图拉)
2.性质特点 具体性 可变性
3.种类 特殊自我效能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
4.作用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 影响对困难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表现 影响学习时的情绪
自我妨碍策略
自陈式自我妨碍 找出很多理由,以为自己可能的不利寻求理解,
但不付诸行动。
行动式自我妨碍 从行为方面给自己设置障碍,使好的结果不可能
发生。
辨析
我总是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时刻。 我认为我比大多数人容易感到不舒服。 我不会去积极地参与竞争性活动。这样一来,如果
失败了对我的伤害就不会太大 。
1.常见的归因有: 能力、努力、难度、运气 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2.归因的性质
来源、稳定性、可控性
稳定性 内在性 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 √
√
√
努力
√√
√
运气
√
√
√
难度 √
√
√
归因辨析
1)当知道考试结果不及格后,某学生说,“我不是学 习这科的料”。
2)当知道考试结果56分后,某学生说,“我根本就没 有复习”。
内摄动机是受控的,但这种控制来自个体的内部。 如,学习努力是为了避免浪费父母的钱而内疚。 认同:人们认为行为对自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如,认为努力学习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 认同动机是自我决定的,但并不一定是内部动机 内部:兴趣驱使
辨析
1.努力学习是不想父母轻视自己。 2.如果得不到好成绩我会感到惭愧 。 3.学好各门功课对我来说很重要。 4.回答难题很有趣。 5.那是因为别人期望我这样做 6.在课堂上努力回答问题对我来说很重要
2.自我决定动机
奖励的作用: 控制作用与传达信息作用。 当奖励的作用是告知个体富有能力可增强动机 当奖励是暗示价值条件(换取奖励物),则控制作用
占主导。 从受控到自我决定可以是渐变的。
动机链
受控动机指个体出于内疚或外部压力而从事某行为的动机。 自主动机指个体出于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信念而从事某行为 的动机。 自主动机与受控动机是以受控性和自主性为端点的连续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受控向自主的转化,即内化。 受控(外部) 内摄:人们完成行为是为了避免内疚或获得自我赞许。
1.个体的成就动机并非来源于客观现实,而是来自于 人们对它的解释(德韦克等)
2.人们对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即能力实体观与能 力增长观),且影响其成就目标的倾向性(学习目标 或成就目标)。
学习目标定向者
持能力增长观 志于发展自己的能力 注意力集中在对任务的把握和理解上 能力的提高和对任务的掌握程度为成功的标准 能正确对待失败,敢于选择有难度的任务。
的需要
审美需要
成长需要
认知和理解的需要 自尊需要
归属于爱的需要
缺失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图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成就动机论
1.成就需要: 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的解
决某一难题。(默里,1938) 2.成就动机:
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目标活动的 倾向。可分为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倾向 (麦克里兰,1953)。
关系
1.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成正比 2.课题性质不同、学习者的个性不同,学习
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不同 3.学习动机与学习间的关系为双向的。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一.动机的强化说
在学习活动中,强化是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 曾受到强化的行为更易重复出现,即强化起着增进学 习动机的作用。
用强化来解释动机 强调外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