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PPT第三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PPT第三章知识的学习

要求:笔不离纸,用不多于四条直线连在一

两种答案:
金币问题
有九枚体积看来相等而其中一个重量稍重 的金币,试想如何只用天平两次,即可确 定哪枚是稍重金币。
定势问题
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卢钦斯量水实验
课题序列 1 2 容器的容量 要求容量
三、知识的表征
表征(Representation)是以语言、符号、 图画等形式在头脑中对事物、概念及其关 系进行表述和组织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概念、命题、语义网 络模型、图式和脚本等。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概念(concept)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如“鸟是 有羽毛的动物”。 命题(proposition)是信息的基本单位,由概念构 成,通常由关系概念和名词或代词性概念构成,如 “小狗过马路”。 语义网络(network)模型认为知识是可以按照一个 层次语义网络来进行表征的,该网络是一张由各要 素相互链接而成的网,这些要素称为节点,代表概 念。节点间的链接表示概念间的关系。如 “动物” 的语义网络模型。 图式(schama)是指为表征知识而建立的心理框架, 包括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排列,使其成为一个有意 义的组织体。 脚本(script)是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对事件按适当 序列进行描述的一种结构体,由时段和可填充这些 时段的那些必须品一同构成,脚本操纵着程式化了 的日常情境。
A
21 14
B
127 163
C
3 25
P
100 99
3
4 5 6 7 8
18
9 20 23 15 28
43
42 59 49 39 76
10
6 4 3 3 3
5
21 31 20 18 25
蜡烛问题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 功能固着:人 们把某种功能 赋予某种物体 的倾向
问 题 答 案
(四)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策略。算法策略是一种保证可 以产生答案的步骤。算法是一种保证问题 得到解决的程序。如“密码算题”问题。 (二)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 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导致 问题的解决,但不一定保证问题的解决。 具体包括:手段——目的策略、爬山法策 略、逆向策略、简化策略等。
谁拥有小轿车?
在一张桌子前依次坐着A、B、C、D四个 人,根据以下信息推测谁拥有小轿车? ①A穿蓝衬衫; ②穿红衬衫的人有辆自行车; ③D有辆摩托车; ④C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⑤B靠着有小轿车的人; ⑥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有摩托车的人; ⑦有三轮车的人离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第四节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陈述性知识阶段。 即以陈述性知识形态存在的程序性知识学习阶段。 即学习者首先要理解有关概念、规则、实事和行 动步骤等的含义,并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把它们纳 入个体的知识结构中去。 (二)转化阶段。 学生通过各种规则的变式练习,将程序性知识从 规则的陈述性形式转化为可以表现实际操作中的 程序性形式。 (三)自动化阶段。
第三章 知识的学习
传统的知识学习理论把知识分 为概念、原理和问题解决;现代认 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第一节 知识学习的概述
一、知识的含义 广义的知识: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 的信息及其组织。它既包括个体从自身生活实践和 人类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也包括在获得和 使用这些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能和能力。 这些知识既以语言文字、音像制品等媒体形式存在 于个体之外,也以概念、命题、表象或图形等形式 存在于个体头脑内部。 狭义的知识: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或言语活动 中的信息。如各门学科中的事实、概念、原理等。
四、知识掌握的标准
概念化:形成科学概念,认识事物本质 条件化:了解知识运用的条件 结构化:形成纲领性、层次性知识 自动化:熟练地运用知识 策略化:运用学习策略高效地学习
五、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包括三个部分(P55、79页图): 信息储存: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 时记忆; 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编码、 检索; 元认知: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 程的控制。
传教士与野人过河问题
在一条小河边,三个传教士与三个吃人的 野人同时要过河,而河中只有一只仅容下 两个人的小船,在渡船的过程中,如果野 人的数目超过传教士,传教士就可能被吃 掉,而传教士不会伤害野人。什么办法可 以让六个人安全渡过河?
河内塔问题
初始状态
目标状态
1 2 3
A
B
C
A
B
C
九点连线
二、原理(规则)的学习
(一)原理学习的形式 接受式或规-例式 发现式或例-规式 (二)原理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对原理所涉及概念的学习和理 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语 言表达能力。 外部条件:教师的言语指导
原理(规则)的学习
(三)原理的教学 1、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创设问题情境; 3、设置言语指令,唤起对相关概念的回忆; 4、强调原理运用,促进对原理的理解
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策略 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 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采用一定的步骤 来缩小这种差别。即将需要解决的总目标 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一系列子目标, 最终到达总目标,是问题得到解决。
启发式策略
2、爬山法 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指在解决问题过程 中,假定的目标是山顶,人们不可能一下 子爬到山顶,而是先选择较低处为一个目 标,然后再确定一个较高处为目标,如此 循环,最终到达山顶。 这种策略给人一种成功感,鼓励人们进一 步解决问题。
元认知
由J.H.Flavell提出,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 知监控两个方面。 元认知知识包括对自身思维的知识和意识, 以及关于何时何地运用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监控包括计划、评估和监督。
第二节 传统的知识学习
一、概念的学习 (一)概念的种类 加涅:具体概念与定义性概念 维果茨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二)概念的表达形式 概念名称 概念定义 概念属性 概念例证
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概念的学习
(三)概念的获得 1、概念获得的两种基本形式:通过定义性 特征、通过样例或原型 2、加涅:呈现概念的实例与非实例;识别 实例与非实例;呈现实例的变式与非实例; 学会识别新的实例。 3、克劳斯迈耶:具体水平、识别水平、分 类水平、规范水平。
概念的学习
(四)概念的教学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 强度; 3、提供概念范例,适当利用例证和比较; 4、形成概念网络;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三)精加工策略 通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 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等, 为知识的提取提供新的途径,为知识的建 构提供额外信息。 (四)组织者策略 是将分散的、独立的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 并表示出他们之间关系的方法。 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 (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五)问题解决的过程
1、表征问题:确认最有关的特征,并形成 问题组成成分的心理地图。 2、拟定计划:对问题的表征、所选择的策 略进行评价,制定合时的方法、策略。 3、克服障碍:如刻板印象、定势、功能固 着等。 4、执行计划:使用监督策略,必要时要修 改计划。
(六)专家型与新手型问题解决者的差异
(七)问题解决教学
1、传统的教学方式 问题常常是以练习的方式出现,问题常被设计 用来介绍某种解题技巧。 2、当代问题解决教学建议(安德烈) (1)为学生提供比喻性的表征;(2)让学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口头描述;(3)利 用提问的方法;(4)提供实际例子;(5)整 理观念;(6)运用发现学习;(7)给予口头 描述;(8)传授学习策略;(9)利用小组学 习;(10)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知识的分类
奥苏伯尔:表征、概念、命题、问题解 决、创造; 加涅:连锁、辨别、具体概念、抽象概 念、规则、高级规则; 安德森: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 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使 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也称狭 义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 种规则或程序完成任务的能力,它是回答 “怎么办”的问题。 策略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是关于 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皮连生)
二、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一)表征学习 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表征学习 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 (二)概念学习 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征。 (三)命题学习 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是 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 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 并列结合学习。
感觉记忆:信息以其物理特性编码,保持 很短时间(在2 秒以内); 短时记忆:信息以言语听觉(或视觉)形 式保持在1分钟以内,记忆容量在5~9个; 长时记忆:信息以意义形式编码,保持时 间较长(甚至终生),容量很大。 遗忘:消退、干扰、提取失败。 前摄抑制:先前的学习对回忆后来的学习 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来的学习对回忆先前学习的 干扰。
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 system)是程序 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包括为执行一个特定 的任务或使用一种特定的技能而建立的一 套完整规则系统。 产生式(production)是指程序的产生和输 出。 产生式规则即“if-then”规则,或“如果-那 么”规则,由一个“如果”从句和一个 “那么”从句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