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C2O42-
间接测定
24
第二节
标准溶液
一、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浓度准确已知的溶液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 物质.
25
1.基准物质(primary standard) 对基准物质的要求: a.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 b. 纯度足够高主成分含量在99.9%以上), 所含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
19
2.返滴定法(back titration)(剩余滴定法或回 滴法)
先准确加入过量标准溶液,使与试液中的
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进行反应,待反应完成
以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
溶液的方法.
常用于反应慢或没有合适的指示剂的反应, 或固体试样的直接滴定。
20
例1:Al3+ +定量过量EDTA标液 剩余EDTA Zn2+标液,EBT
2
基本术语:
1. 滴定 (titration) :将滴定剂通过滴定管滴入
待测溶液中的过程。
2. 滴定剂 (titrant) :浓度准确已知的试样溶液。
3.指示剂(indication):滴定分析中能发生颜色 改变而指示终点的试剂。
3
4. 滴定终点 (titration end point) :滴定分 析中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的那一点(ep) 5.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滴定 剂与待测溶液按化学计量关系反应完全的那一 点(sp)
注意:化学反应配平;单位换算
35
2.物质的量浓度C与滴定度TT/B的换算
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待测物质的质量
TT
B
mB VT
b mB CT VT M B / 1000 t
t TT B 1000 CT b MB mB b CT M B TT B VT t 1000
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 滴定分析法。
酸滴定碱B- :
H++B-
HB
沉淀滴定法: 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 分析法。 如银量法:Ag++ Cl- = AgCl(白)
7
络合滴定法:是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
分析法。
如EDTA滴定法:M + Y = MY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如KMnO4法
或
b nB nT t
化学计量数之比
物质的量之比
32
二、滴定分析计算公式
1.标准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1)直接配制法:基准物质B的摩尔质量为
MB(g/mol),质量为mB (g),将其配制成 体积VB(L)的标准溶液,其浓度为:
nB mB CB (mol/ L) VB M BVB
33
(2)标定法:
14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使指示剂的变色点尽可能接近化学 计量点;
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
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15
(三)滴定终点误差 由于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合产 生的相对误差。 林邦误差公式:
TE %
10
pX
10 cK t
pX
100%
pX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参数 ΔpX=pXep - pXsp
b CT VT M B B% 100% t ms 1000
B%
TT B VT ms
100%
38
例3 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1.502g,溶解后 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问此K2Cr2O7的浓度
为多少?
解:已知
M K2Cr2O7 294.2
mK 2Cr2O7 V M K 2Cr2O7 1.502 0.2500 294.2
MnO4- +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
非水滴定法(在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
8
(一)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
滴定方程: 以数学方程描述滴定过程中组分浓 度的变化。
参 滴定曲线(Titration curve): 数 以作图的方式描述滴定过程 中组分浓度的变化。 以加入的滴定剂体积(或滴 定百分数)为横坐标,溶液 的组分浓度或与浓度相关的 某种参数(pH, pM等)为纵坐 标绘制的曲线
第三章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概论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第二节
第三节
标准溶液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四节
滴定分析中法和滴定方式
一、滴定分析法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 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 的溶液中,直到所滴加的 试剂与待测物质按化学计 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 后根据试液的浓度和体积, 通过定量关系计算待测物 质含量的方法。
12
例如:酚酞的变色
OH
HO
OH
OH COO-
-
O-
O
H+
COO-
pKa = 9.1 酸式(无色) 碱式(红色)
HIn
H + + In -
13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olor change interval ):由一种型体颜色转变为另一 型体颜色的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 [In]/[XIn]≥10, 显颜色 1; [In]/[XIn]≤1/10, 显颜色 2, 由颜色 1变为颜色 2,X的浓度变化范 围。 理论变色点 (Theoretical color change point):[In]=[XIn],溶液呈现指示剂的 中间过渡颜色
nHCl
mHCl 1.19 1000 37% 12(m ol) M HCl 36.46
c HCl
n HCl 12( mol / L) V
mHCl cHCl V M HCl nHCl M HCl 12 36.46 440( g )
29
2.滴定度 :
6.滴定终点误差(titration end point error):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 误差(TE),简称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titration error)
4
滴定分析法主要用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 取样量大于0.1g试样的测定,即用于常量
组分分析和常量分析中. 滴定分析的特点
操作简便、快速,适于常量分析 准确度高 仪器简单、价廉
5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 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反应严格按一定化学反应式进行,无副反
应,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
2. 反应必须迅速完成.
3. 待测物质中的杂质不得干扰主反应.
4. 具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
6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滴定分析法按照所利用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 可分为下列四种:
返滴定 例2:固体CaCO3 + 定量过量HCl标液 剩余HCl标液 NaOH标液
返滴定
21
3.臵换滴定法(replacement titration) 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定量臵
换出另一种物质 ,再用标准溶液去滴定 该物质的方法
适用:无明确定量关系的反应或伴有副反应
22
例4: Na2S2O3+K2Cr2O7
36
3. 被测组分的质量(或含量)的计算
称取试样m克,含待测组分B的质量为mB克.
待测组分B在试样中的质量分数:
m wB B
b CT VT M B wB m t m
待测组分的百分含量为
mB B% 100% ms
37
mB b CT VT M B TT mB B VT t 1000
c. 性质稳定
d. 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 的相对误差 e. 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且没有副反应
26
2.标准溶液(standard solution)的配制方法
1) 直接配制法:
基准物质→称量→溶解→定量转移至容量瓶→稀释
至刻度→根据称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标准溶液的准
确浓度 2)标定法(standardization):先配制成一种近似 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已经用基准 物质标定过的标准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 如:0.1mol/L的HCl的配制
11
(二)指示剂
颜色1 颜色2 当两种型体浓度之比大于等于10时,可观察到 浓度较大的型体的颜色。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 变为另一型体颜色的范围称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olor change interval of indication) 。 当两者浓度相等时,即[In]=[XIn],溶液呈现 指示剂的中间过渡颜色,这一点称为指示剂的理 论变色点(color transtion point)
TB 指每毫升标准溶液含有溶质的质量
mB CB M B TB ( g / m l) V V 1000
TT/B 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待测物的质 量 (T指标液,B指待测物)
TT / B mB / VT
( g / ml)或(mg / ml)
30
练习
例1:THCl = 0.003001 g/ml
16
Kt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
c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Csp有关:
强酸强碱滴定:Kt=1/Kw=1014(25°C), c=csp2 强酸(碱)滴定弱碱(酸); Kt=Ka/Kw(或
Kb/Kw),c=csp
配位滴定:Kt=K'MY c=cM(sp) Kt↑,C↑,TE%↓;ΔpX ↓, TE%↓
10
3.化学计量点后,曲线由陡直逐渐趋于平 缓,变化趋势决定于滴定剂的浓度。 4.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 许误差)范围内。溶液参数将发生急剧变化, 这种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 就是滴定突跃(abrupt change in titration curve),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 突跃范围(range of abrupt change in titration cur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