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分析化学复习题

(精选)分析化学复习题

A. 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
B. 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还原性物质的测定;
C. 氧化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
D. 氧化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还原性物质的测定。

11、相对于火焰原子化器来说,石墨炉原子化器: A
A.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差; B .灵敏度高,且重现性好;
C .灵敏度低,且重现性差;
D .灵敏度低,而重现性好。

12、Cu 原子吸收线波长为252.67 nm ,吸收光辐射到达第一激发态,已知gi/g0=3。

计算温
度为20K 和3200K 时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数之比。

(17.1%,5.47×10-8)
13、平行称取两份0.500 g 金矿试样,经适当方法溶解后,向其中一份试样加入 1.00 mL
浓度为5.00 μg/mL 的金标准溶液,然后向各份试样加入5.00 mL 氢溴酸溶液及5.00 mL
甲基异丁酮。

由于金与溴离子形成配合物而被萃取到有机相中。

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得有机
相的吸光度为0.375及0.225。

求得试样中金的含量(μg/g )
(15.0μg/g )
14、用AAS 测锑,用铅作内标。

取5.00 mL 未知锑溶液,加入2.00 mL 4.13μg · mL-1
的铅溶液并稀释至10.0 mL ,测得ASb/Apb=0.808。

另取相同浓度的锑和铅溶液,
ASb/Apb=1.31,计算未知液中锑的质量浓度。

(0.5095ug/mL)
练习题六
1、下列各组化合物或不同条件中,预测哪一种荧光产率高?为什么?
(1)
二氮杂菲
偶氮苯 二氮杂菲
(2) pH=3及pH =10时的苯胺 pH=10
(3) 不含氯原子
2、若一种化合物能发射荧光和磷光,则该化合物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磷光发射光谱
最大波长的顺序如何?为什么?
激荧磷λλλ〉〉
3、下列哪种去激发过程是分子荧光发射过程? B
A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各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B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C .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各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D .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4、荧光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不同是什么?磷光计与荧光计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B
A .光路设计不同;光路设计不同;
B.光路设计不同;磷光计比荧光计多装有液氮的杜瓦瓶及斩波器;
C.检测器不同;磷光计比荧光计多装有液氮的杜瓦瓶及斩波器;
D.检测器不同;光路设计不同。

5、在分子荧光测量中,要使荧光强度正比于荧光物质的浓度,必要的条件是什么? D
A. 用高灵敏的检测器;
B. 在最大的量子产率下测量;
C. 在最大的摩尔吸光系数下测量;
D. 在稀溶液中测量。

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B
A.化学发光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光致发光物质所发射的光;
B.化学发光是吸收化学反应的化学能使分子激发所发射的光;
C.化学发光是吸收光能引起化学反应产生发光物质所发射的光;
D.化学发光是吸收外界能引起化学反应产生发光物质所发射
练习题七
1、通常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有、、和。

其中的跃迁所需能量最大,故其对应的最大吸收波长出现在小于nm范围内。

(n→π*、π→π*、 n→σ* 和σ→σ*;σ→σ*;200)
2、波长为0.0100nm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多少eV? D
(已知1eV=1.602×10-19)
A、0.124;
B、 12.4eV;
C、124eV;
D、1.24×105eV
3、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 跃迁的化合物是 B
A、一氯甲烷
B、苯乙酮
C、1,3-丁二烯
D、甲醇
4、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什么? D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5、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哪一种是属于可见光区? B
A、2.0×105cm-1
B、2.0×104cm-1
C、980 cm-1
D、50.0 cm-1
6、分子能发生n-σ*跃迁,为227nm(ε为900)。

试问:若在酸中测量时,该吸收峰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n-σ*跃迁产生的吸收峰消失。

7、某化合物的为305nm,而为307nm。

试问:引起该吸收的是n-π*还是π-π*跃迁?
为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

8、以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微量镍,若配合物NiDx2的浓度为1.70×10-5 mol·L-1,用2.0cm吸收池在470nm波长下测得透射比为30.0%。

计算配合物在该波长的摩尔吸光系数。

(ε=1.54×104 L·mol-1·cm-1)
9、何谓生色团、助色团?
19F磁矩<1H磁矩,
则当电磁波频率不变,要使共振发生,氟核比氢核需要更大的外磁场。

25、除同位素离子峰外,分子离子峰位于质谱图的最右端或质量最大一端,它是分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的,故其质荷比值是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6、下列各类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最强的是( A )
A、芳香环
B、醚
C、羰基化合物
D、胺
练习题12
1、电位分析法包括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能斯特方程是电位分析法的基础。

2、已知图示的电池是一个自发电池,则图中右边的电极为 B
A、正极,阳极;
B、正极,阴极
C、负极,阴极
D、负极,阳极
3、确定电化学电池阴阳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阴极;
B、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阳极;
C、电极电位高的电极是阳极,电极电位低的电极是阴极;
D、电极电位低的电极是阴极,电极电位高的电极是阳极;
4、电极发生极化时,其电极电位比起其平衡的电位来说,移动的方向是 A
A、阳极向正方向移动,阴极向负方向移动;
B、阳极向负方向移动,阴极向正方向移动;
C、阴、阳极均向正方向移动;
D、阴、阳极均向负方向移动
5、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D
A、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
B、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
C、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
D、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
6、离子选择性电极常用的内参比电极为 B
A、一般金属基电极
B、银-氯化银电极
C、铂丝电极
D、甘汞电极
7、在直接电位法分析中,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 D
A、与其对数成正比;
B、与其成正比;
C、与其对数成反比;
D、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8、以氟化镧单晶作敏感膜的氟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A、氟离子在膜表面的氧化层传递电子;
B、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C、氟离子穿越膜而使膜内外溶液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D、氟离子在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9、产生pH玻璃电极不对称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