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冯友兰课件ppt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
经验
疑人偷斧、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郑人买履等。
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要选择继承人,特命每个弟子作一首诗,以考察 对佛家教义的理解。开始时,弟子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笔。只有神秀思 考数日之后,写下这样四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什么是觉解
• 将全文含有“觉解”一词的有关内容综 合起来看,我们可以获得如下认识:
• 人在从事活动时逐渐形成的对该项活动 的认识,以及对该活动意义的判定,即 觉解。
觉解在不同人生境界的区分中起什么作用
• 作者将人生境界由高到低区分为四 个等级,其标准就是每个等级所含 觉解的多寡。
觉解在人生境界各个等级中具体体现
点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王充(汉代)
属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于 古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充(汉代) ——范缜(南北朝)
代 •“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
——柳宗元(唐代)
朴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明代)
素
唯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元气说等
物 •世界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古希腊)
唯
宙。 ——(南宋)陆九渊
心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
主
的集合” ——(英)贝克莱
义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
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坛经》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 没有什么悬崖。 —贝克莱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主观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 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 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 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 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辩证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它存在 于我们的意识之外。不论你看见没看见,或承认不承认,它都铁一般地存在 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慧能和尚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万事皆空”、 “四大皆空,”而只有佛家信念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进步zxxkw性:否认神创论,认为世
古 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代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朴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
素 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
唯 物 主
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 单化。
义
这 些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战国)
观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管仲(春秋)
• 人生:由人的活动构成的(人生境界的物质基 础)
• 人对自己活动意义的认识(赋予活动以一定的 意义,从物质上升到精神,体现人与动物的不 同)
• 人生境界:人将自己所有活动的意义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统一的(大体上)有恒定指向的意义 集合。
人生境界的四个等级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 问题。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不彻底性) 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认为“理性”、“意识” 支配社会的发展 ------- (唯心史观) “英雄创造历史”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表: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世 纪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主 •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古立了原子说。
点
第二种: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 形而 上学 唯物 主义
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 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 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归结为原子②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唯心史 观
机械性就是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 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甚至把人看做是一 个机器,这样就具有机械性了 。“人脑产生意 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第三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基本观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评价: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
发展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代表人物: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课堂练兵1: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作者简介
• 冯友兰(1895——1990) •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
科中国哲学系,1919 年赴美留学,获哲学 博士学位,回国后历 任中州大学、中山大 学、燕京大学、清华 大学哲学教授。 • 主要著作《中国哲学 史》《中国哲学史新 编》《三松堂全集》
什么是人生境界
• 根据课文第2段,我们可以把人生境界分成三 个层次来理解:
诗以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道成佛的传说为据,表示要使自己象菩提树、明 镜台那样洁净,一尘不染。当时有一个挑水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很不 满意,于是在旁边又写了四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 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 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 拉美特利,法国近代哲学家,代表著作 《人是机 器》。
• 书中讲到,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 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 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 比如,当人面临万丈悬崖时,便会大吃一惊,身 体机械地向后退缩;在阳光下瞳孔会机械地收缩 以保护视网膜,等等。至于人和动物的区别,不 过是人这种机器比动物这种机器“多几个齿 轮”“多几个弹簧”而已。
范 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 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 素。 莱布尼瓷: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 叶。 伽森狄: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 不 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 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 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 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 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 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 自然境界:无觉解,即人不知道他所从 事的活动的意义(出于本能,或因袭传 统、照章办事)
• 功利境界:有一定觉解,即人知道他所 从事的活动的意义,他从事某项活动的 标准是——
• 主观利己
觉解在人生境界各个等级中具体体现
• 道德境界:有更多的觉解。与功利境界 相同的是——
• 人知道他所从事的活动的意义 • 与功利境界不同的是,他从事活动的标
自由讨论
• 我们为什么需要觉解? 没有觉解或只有很少觉 解我们不是也可以活着 吗?
作文题
• 如果你同意作者对人生境界四个等级的 划分,请以《人生境界的自我剖析》为 题,作文一篇。
• 如果你不同意作者对人生境界四个等级 的划分,请以《读本》有关篇目为主要 材料,写一篇《人生境界之我见》。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第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准是——
• 有利于社会
觉解在人生境界各个等级中具体体现
• 天地境界: 有最多的觉解。这一境 界的人,他从事活动的标准是——
•有利于宇宙
阅读7、8、9三段,回答
• “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 • 没有受过教育(尤其是哲学教育)就如
此的人 • “人应该成为的人”是什么人? • 贤人和圣人 • 怎样才能成为贤人和圣人? • 通过哲学的帮助(学习哲学)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 人类社 会。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存天理、灭人欲。” 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
结合对课文中人生的四种境界 的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认识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
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 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 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三、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形态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 主 ———(明)王守仁(阳明) 观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