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
2. 粗死亡率( ):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 或未经调整的死亡率。
3. 死亡专率( )
13
2. 病死率( )
病 死 率一=同 定期 时确 期诊 内的 因某 某 的病 病 例病 死 数1例 亡 0% 0数
3. 如果某病的死亡专率与发病专率处于较 稳某定病 的病 状态死该 该 率病 病 =发 死病 亡专 专 10% 率 率 0
2800
5.6
14.2
60-
1900
3.8
40.0
500
1.0
46.0
合计 50,000 100.0
16.2
50,000 100.0
13.9
这里年龄是混杂因素(不同年龄组死亡率不同),年龄 构成不同影响 了总死亡率的高低。
16
(四)相对危险度
1. 相对危险度( , ):该指标可反映暴露因素与疾 病之间的关联程度。
15
标准化法
年龄组
甲乙两地各年龄组人口数及死亡率(‰)
甲地
乙地
人口数 构成比(%) 死亡率 人口数 构成比(%)
死亡率
0-
9300
18.6
57.2
4800
9.6
72.9
5-
12200
24.4
3.6
6600
13.2
4.6
20- 19000
38.0
5.3
35300
70.6
7.2
40-
7600
15.2
12.1
死亡人数 50 30 20 40 10
150
百分比(%) 33.33 20.00 13.33 26.67 6.67
100.00
6
2. 相对比():是两个有关联指标的比数。
相对比甲 乙 =指 指标 标 10% 0 (或倍数)
甲指标与乙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 可以是性质相同的两个指标,如两个地区相同时期内 某病新发病例数之比;也可以是性质不相同的两个指 标之比,如某地区两周就诊人次数与人口数之比。
率 = 可 某能 现发 象生 实该 际现 发 数象 生 K的 = 的a总 a例 b例 数 K
9
某化工厂慢性气管炎患病与专业工龄的关系
工龄 (年)
151015合计
检查人数 (1)
340 254 432 136 1162
患者数 (2)
17 30 73 27 147
百分比 (3)
11.56 20.41 49.66 18.37 100.00
3
• 研究方法及其分类
观察性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实验性
理论性
横段面 比例死亡比 生态学 病例对照 队列(随访)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理论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方法
描述性 分析性
4
二、常用指标
(一)率和比
比例()——构成指标:是观察对象的某一个部分与 观察总数之比;描述某个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 所占的比重。
地区分布: 北高南低,城市高于农村
人群分布:
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60岁前男性高于女性,60岁后女性高于男性
28
(二)队列研究( )
1. 概念
2. 属于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之一
3. 也称群组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 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若干群组或队 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各组间发病率或 死亡率的差异,以验证该暴露因素与某疾病有 无因果联系及其强度的大小
4. 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5. 比较评价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6. 不同场合下病死率的分母不同
14
3. 生存率( )—— 存活率
n年生存随 率 随 访 = 访 n年 满 n年 满 的的 某该 病病 存病 活 1例 0病 % 0数 例数
4. 常用于慢性病远期疗效的评价 5. 随访时间确定 6. 开始时间:确诊 手术 出院 7. 截止时间:1年 2年 3年 5年 10年等 8. 队列寿命表分析
2.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 因素所致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比例。
A % R Ie Io 1 .3 9 0 .0 7 1% 0 0 9.9 4 % 6
Ie
1 .3 9
20
3.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表示全人群中由 暴露所致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的比例。
PA% RIt Io10% 0 , It
从“因”看“果”的研究 • 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
而不是人为施加的 • 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组,与实验性研究的随机分组
不同 • 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
31
5.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 优点
• 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所获资 料完整,无回忆偏倚
• 可计算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测量两组间的特 异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
21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
• 现况调查 • 队列研究 • 病例对照研究 • 实验性研究 • 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
22
(一)现况调查( )
1. 概念 2. 是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3. 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
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 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 的分布及某个(些)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6. 例如:
7.
“在现阶段,有人认为收入中有灰色收入是正常的,
有人则认为不正常,你认为如何?”
8. 指出该行为不是异常的而是普遍有的,即使它可能有违
规范
9. 例如:
10.
“现在多数人的收入中有灰色收入,你呢?” 26
现况调查的优缺点
• 优点 • 常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可由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的
情况 • 由于进行样本内分组比较,可自然形成同期对照,
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
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定义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 和健康事件的“三间分布”(人群间、 时间、空间)及其影响和决定因素,进 而提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策略 与措施的学科。
2
• 三大基本任务 • 揭示流行现象、规律及其“三间分布” • 找出原因和影响因素 • 提出预防控制的干预策略与措施
患病率 特= 定时同期期内观某察 病人人 新群口 旧中数 病某 K例数
3. 当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则
患 病 率 = 病发 程病 病率 程 患 发= 病 病 率 率
12
(三)死亡指标
1. 死亡率(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率= 该某人人群群同某年年平死均亡人人口 数K数
33
35岁以上人群肺癌死亡率(‰)与吸烟量的关系
年龄组 (岁) 35~ 45~ 55~ 65~ 75~
合计
不吸烟者
0.05 0.00 0.00 0.00 1.12 0.07
1-14支/日 0.07 0.31 0.48 2.69 2.68 0.57
吸烟者 15-24支/日
0.00 0.62 2.31 5.16 7.27 1.39
4. 属于前瞻性研究范畴
5. 可用于验证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和研
究疾病自然史
29
2. 研究原理
调查方向
现在 暴露
+ 研 究 人 群
-
将来 疾病+-源自人数a b+
c
-
d
比较发生率
() ()
30
3. 队列研究类型
• 前瞻性 • 历史性 • 双向性(混合型)
• 特点 • 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在时序上由前向后的,是一种
4. 属于横断面研究范畴 5. 是一张“快照”
23
2. 目的
• 描述疾病或及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 发现病因线索 • 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 •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 疾病监测 • 其他
24
3. 调查方法
• 访谈(面访) • 通讯调查(信访) • 电话调查 • 自填式问卷调查 •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 敏感(隐私、禁忌)性问题的调查 • 问卷中问题设计的三种策略 • 改变调查工具 • 随机应答技术( , )
25支及以上/日 0.11 0.75 3.88 6.48
16.33 2.27
34
(三)病例对照研究( )
1. 概念
2. 属于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之一
3. 为选择一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与一组无此疾病的对 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 并通过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 该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系。
25
问题设计的三种策略
1. 假定他有那种行为,并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这种行为 时或虽有却不愿承认时加以否定,而不使回答者在确实
有那种行为时容易地说自己并没有这种行为。
2. 例如:问一个两部问题:
3.
平均来说,你多长时间赌博一次?
4.
每天一次,一周一次,一月一次, 从不?
5. 假定对规范尚无一致意见
RR Ie 1.3919.8( 倍 ) Io 0.07
18
2. 比值比( , ):该指标可反映暴露者中患某种疾病 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病例组中暴露人 暴数 露与 人非 数的比值 OR对照组中暴露人 暴数 露与 人非 数的比值
3. 当所研究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和研究对象的 代表性好时,≈。
患病率(%) (4)
5.00 11.81 16.90 19.85 12.65
10
(二)发病指标
1. 发病率( ):反映得病的风险,常用来描述疾 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 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发
病
率 一= 定
时 期 内 某病 人新 群病 中例 某数 同 期 暴 露 人 口 数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