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1放射肿瘤学

第一节1放射肿瘤学

主要功能 是:增强 机体免疫 力,与放 射治疗相 结合可以 降低放疗 反映。
第三章 X(γ)射线剂量学
第一节放射物理学有关名词 第二节X(γ)射线的深度剂量特性 第三节X射线束的修整 第四节照射野的处方剂量计算
第一节放射物理学有关名词、
(1)射线质:指的是射线能量,主要表示射线贯穿 物体的能力。
重粒子治疗
• 快中子、质子、 π负介子 以及氮、碳、氧、氖等 离子的质量较大称为重粒子。重粒子一般在回旋 加速器中产生。
• 重粒子的特点①布喇格峰型百分深度剂量分布以 质子束和氮离子束为代表,在组织内形成布喇格 峰型百分深度剂量分布,以物理方式改善了靶区 与正常组织间的剂量比例。用改变离子入射能量 或外加吸收体的方法可以调节布喇格峰值的位置 (即深度)和峰值区宽度,以适应不同大小肿瘤 治疗的需要。只用单一照射野就可能获得理想的 剂量分布,简化了照射野的设计,提高了肿瘤治 疗剂量的准确性。
第二节钴-60治疗机
钴-60γ射线平均能量为1.25MeV
治疗机种类有直立型和旋转型。
按放射性活度分为百居里治疗机和千居里治 疗机
特点:穿透力强、保护皮肤、骨和软组织有 同等的吸收剂量、旁向散射小并且经济可靠 , 但不治疗时也有射线,污染环境,时间越长 剂量率越低,降低工作效率。并需要定期换 源。
CT模拟机
CT模拟机系统组成: CT模拟机;多幅图像显示器; 视觉优化的治疗计划系统;激光射野投影器
完整的CT模拟由三部分组成:
①一台大视野的螺旋CT扫描机
②一套具有CT图像的三维重建、显示及射野模拟 功能的软件
③一套激光射野模拟器
临床应用特点:利用图象信息进行靶区精确定位, 将病人的基础数据传输给TPS。并能接受TPS设计 治疗计划来进行靶区复位和位置验证。
物理师要精确测量辐射剂量在组织
中的分布情况,要确定在局部病灶的剂 量是否合适,在进行准确定位的同时还 要保证治疗的准确性。定位准不准确, 决定到会不会伤害到正常组织;而剂量 处方合不合适,则决定放疗效果。如果 剂量大了,副作用会增加;剂量小,肿 瘤又会复发。
第一章放射物理基础
第一节放射物理基本知识
放射肿瘤学
肿瘤放射物理学(何瑞龙) 肿瘤放射生物学 肿瘤放射临床学
肿瘤放射物理学
肿瘤放射物理学是放射肿瘤学的基 础,是研究放疗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 各种射线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探讨提 高肿瘤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的物理 方法的科学。它是学习放射生物和放疗 临床的基础。放射治疗的发展及其疗效 的提高大多以物理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为 先导。
比释动能K K=dEtr ∕dm,即不带电电离粒 子在质量为dm的介质中释放的全部带电粒子 的初始动能之和。单位J·kg-1,专用名:戈瑞 (Gy)1 J·kg-1=1 Gy
电子平衡
第二节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分为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7)源-瘤距(source tumor distance,STD):表示 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靶区中心的距离。
(8)源-轴距(source axial distance,SAD):表示 射线源到机架旋转中心的距离。
(9)校准点:指的是在射线中心轴上指定的测量 点。模体表面到校准点的深度为校准深度。
基本结构:主要由加速管、微波功率源、微波 功率传输系统、电子枪、束流系统、真空系统、恒 温冷却系统、治疗床、控制系统、剂量监测系统、 安全联锁系统(影像验证系统)等构成。
加速器与放疗技术发展
1、医用电子加速器 与放射治疗技术的发 展 第一代低能光子线 (4-8MV)型:直立 出束直接出射、具有 固定的均整器、外置 的楔形过滤板或内置 电动一楔多用楔形板、 对称的遮线器、单个 透射电离室和等中心 安装
钴-60治疗机的三个半影
1、几何半影:由于放射源具有一定的尺寸,射线被 准直器限束后,射野边缘受到剂量不均匀照射,造 成剂量渐变分布。减小放射源尺寸和延长源到准直 器距离可以减小或消除几何半影。
2、穿射半影;由于射线穿过准直器端面厚度不等造 成的剂量渐变分布。消除办法是采用球面限光筒。
3、散射半影:由于照射野组织内的散射线会造成射 野边缘剂量渐变分布。无法消除,提高能量可以减 小散射半影
电子对效应
X(γ)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时,在原子核 库仑场的作用下形成一对正负电子的过程。
各种相互作用的相对重要性
对 于 水 10—30KeV光 电 反 应 , 30KeV—25MeV 康普顿效应,25—100MeV电子对效应
高能X射线和γ射线的特性和临床应用 (一)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特点
①深度:在最大剂量深度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在最大剂量深度后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②射线能量:随能量增加而增大。
③射野面积:一定范围内随射野面积增加而增大。
④SSD:随SSD增加而增大
2、TAR和TPR;TMR
组织空气比(TAR):指模体内射线中心轴上某一 点的吸收剂量率Dt与移去模体后空间同一点在自由 空气中的小体积组织内的吸收剂量率Dta之比。 TAR= Dt/ Dta
X线模拟定位机应具有操作安全可靠、图像清晰、 噪音低的特点,它的主要任务是模拟各类治疗机 治疗时照射部位、范围,因此准确性特别是等中 心旋转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是关键。
常规模拟定位机的功能
靶区及重要器官的定位 确定靶区(或危及器官)的运动范围 治疗方案的确认(治疗前模拟) 勾画射野和定位、摆位参考标记 拍摄射野定位片或证实片 检查射野挡块的形状及位置
(2)人体体模:当X(γ)射线以及高能电子束入射到 人体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能量和强度逐渐损 失。研究这些变化,不可能在人体内直接进行, 往往用一种组织等效材料做成的模型代替人的身 体,简称体模。最常用的体模材料是水、聚苯乙 烯、有机玻璃、石蜡等。
(3)射线源: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指放 射源前表面的中心,或产生射线的靶面中心,对 电子束取在出射窗或其散射箔所在的位置。
第四代高能光子与电子射线型:由计算机控制 运行,配备动态楔形技术、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EPID和多叶准直器MLC
特点:配置了MLC和EPID系统,可以开展三 维适形、调强等放射治疗技术。
第五代动态高能光子与电子射线型:由MLC实 现光子线射束的强度调整、通过MLC形成的调 强射线束进行全动态的适形照射治疗
半影的存在造成的射野边缘剂量分布不均匀对 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及周围正常组织的保护都不 利,应尽量消除减小。另外半影还与射线能量、射 野面积及深度有关。
第三节医用加速器
医用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后 发射X射线或电子线来治疗肿瘤的装置。
基本原理:在真空加速管的一端安置电子源和 微波输入装置,另一端安置可移动的靶。微波束由 交变的正负电位峰构成,并以光的速度沿管移动, 注入管中的电子被正电位峰吸引并被负电位峰排斥 得以加速,加速后的电子可以直接被引出治疗病变, 也可以先打靶发射X线来治疗病变。
第三节射线源种类及照射方式
一、射线源种类 1、放出α,β,γ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作体内
近距离和体外远距离两种照射。 2、产生不同能量的X射线的X射线治疗机和各类
加速器,只能作外照射。 3、产生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
以及其他重粒子束的各类加速器,只能作外照 射。
二、照射方法 • 各类放射源在临床应用中有两种基本照射方法:
(4)射线中心轴:即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一般 用放射源与最后一个限束器中心的连线作射线中 心轴。
(5)照射野(A):射线中心轴垂直于模体时射线束通 过模体的范围,它与模体表面的截面积即为照射 野的面积。
(6)源-皮距(source skin distance,SSD):表示沿射 线中心轴从射线源到模体表面的距离。
吸收剂量D D= dE∕dm,dE是致电离辐射给与质 量 dm 的 物 质 的 平 均 能 量 。 单 位 J·kg-1 ; 戈 瑞 (Gray)1 Gray=1J·kg-1=100cGy=100rad。
照射量X X=dQ∕dm,即X(γ)辐射在质量为 dm的空气中释放的全部次级电子(正负电子) 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形成的同一种符号 的 离 子 总 电 荷 的 绝 对 值 dQ 与 dm 的 比 值 。 单 位 C·kg-1;伦琴(R);1R=2.58×10-4C·kg-1。
物理师在放疗中的作用
通过建立和执行各种放疗设备的质保、质控程 序, 确保各种放疗设备、技术在治疗中的安全、 合理使用 配合临床医师建立相关疾病的治疗规范,设计 患者的治疗计划 参与设备购置验收过程,负责确定设备的选型 和技术指标,负责设备的验收测试 作为放疗设备厂商和放疗单位的桥梁,反映放 疗临床要求,参与研发新的放疗技术和设备 承担低年医师、物理师、研究生和技师的教学 培训
第一章常用放疗设备
第一节X射线治疗机 第二节钴-60治疗机 第三节医用加速器
第四节模拟定位机和CT模拟机
第五节后装治疗机 第六节肿瘤射频热疗机
第一节X射线治疗机
临界X射线(6~10kV) 接触X射线(10~60 kV) 浅层X射线(60~160 kV) 深部X射线(180~400 kV)
特点:百分深度剂量低、能量低、易于散射、剂 量分布差; 主要用于体表肿瘤或浅表淋巴结转 移性肿瘤的治疗或预防性照射。
特点:在四代加速器的基础上又配置了锥形束 CT扫描系统CBCT,可以开展图像引导放射治 疗技术(IGRT),可以动态的获取靶区体积 定位的准确信息,提高治疗精度。
第四节模拟定位机和CT模拟机
模拟定位机是用来模拟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机械 性能的专用X线诊断机。
基本结构: X线球管、影像增强器、高清晰电视 系统、机架、诊断床、控制台等
(10)参考点:一般情况下,为剂量计算或测量参 考点,规定模体表面下射线中心轴上的一点。 模体表面到参考点的深度为参考深度(d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