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偏差行为的评估与处理.
兒童偏差行為的評估與處理
---以普通班學生為例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 臨床心理師 黃奕偉
老師最常碰見的情緒/行為問題
說謊、偷竊、欺騙、罵髒話、脾氣火爆、 打架、破壞公物、逃家、逃學、不遵從常規/ 跟老師對立、人際關係差、不專心上課、上課 動來動去/坐不住、不寫功課、邋遢髒亂、缺 乏學習動機、討厭上學、緊張焦慮、退縮逃避、 缺乏出一種 持續型態(a persistent pattern)的反社 會行為,且會嚴重地損害到家庭或學校生 活,或導致他人認為這些行為令人無法應 付。許多這類孩子會被認為是恐嚇者。
根據美國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IV) 的診斷標準,違規行為異常的界定如下:
心理、情緒、行為問題的重要處理原則
個案本身(生理、心理)&
外在情境。情 緒與心理行為問題,並非感冒吃藥,把問題 小孩一人送來做治療尌可妥善處理,有時要 處理的重點,還包括小孩個人以外的因素。 家庭/父母教養/長期與家人互動的經驗結果 情緒是個案本身主觀世界的產物,而行為表 現卻要遵循外在的社會規範。 可以現象學的觀點來看待問題並處理之。
【B】導致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 顯著障礙。 【C】假如超過十八歲,其行為不屬 (不符合)反社會人格異常者。
認識不順從與違抗行為
不順從行為的界定 不順從行為的類別:充耳不聞型、置之
不理型、直接對立型、滿嘴藉口型。 違抗行為的界定 不順從與違抗行為的後果與發展
不順從與違抗的處理
下達口令的考量因素:時機對不對?
內隱型的精神/心理/行為問題
諸如「緊張焦慮」、「憂鬱沮喪」、 「缺乏自信」、「內向退縮」、「過 度完美」….。以臨床上的疾病而言, 例如「焦慮症」、「憂鬱症」、「社 交恐懼症」…等,常可以觀察到有上 述若干行為問題。
精神/ 心理/行為疾病 診斷的基本原則
是否有影響到個案的生活適應 功能,包括對自己或對團體造成明 顯不利的影響﹗
過動 坐不住。 要求坐著時會離席。 不該坐立不安的場合,會爬上爬 下,或跑來跑去。 無法安靜的玩或參與。 馬達小子動態狀況。 話太多。 衝動 搶答,老師問題沒問完,先回答 之。 不能等待或輪流。 插嘴,打斷別人的活動。
混合型的行為特徵
注意力缺陷 無法持續注意力做某件事。 心不在焉,有聽沒有到。 無法遵照指令,完成指示。 無法安排工作或散漫,要人提 醒才能完成。 逃避、排斥頇持續專心的工作 譬如寫功課。 常掉東西。 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粗心大意,容易出錯,常不注 意細節 常忘記每天該天的事
品行疾患
發展正常的兒童及青少年偶爾也會表現出各種 不同的反社會行為。例如:發脾氣、打架(與手足 或同儕)、欺騙、說謊、兇殘行為(對動物或人)、 拒絕服從父母、或者破壞物品(自己的或他人的)。 然而, 發展正常的孩童或青少年不會在大部分的 社會情境中表現出反社會行為, 且反社會行為出 現的頻率也不會高到令同儕選擇迴避與他們互動, 或成為父母及老師的沉重負擔。
小學生常見的情緒/行為問題
「外顯型」情緒/行為問題 「內隱型」情緒/行為問題
外顯型的精神/心理/行為問題
諸如「上課好動、無法靜坐」、「上 課容易分心、左顧右盼」、「亂發脾 氣」、「說謊」、「偷竊」、「攻擊 行為」….。以臨床上的疾病而言, 例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對 立反抗疾患」、「品行疾患」…等, 常可以觀察到有上述若干行為問題。
過動兒(二) --- 如何與過動兒相處
如何與過動兒相處
教室情境的佈置 教師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同學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如何與過動兒交朋友
教室情境的佈置
堅固穩定的課桌椅
簡單整潔的桌面
與老師為鄰 隔離區 吸音設備
教師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善用行為改變技術 身體親近與直述句 具體的稱讚或指正
【一】重複和持續的侵犯別人基本 權利或違反其年齡層應遵守的社會 規範或規則,在過去12個月內呈現 有以下行為三種以上,並且在過去 6個月內至少呈現一項者。
(一)攻擊他人及動物。 ◆常欺負、威脅、恐嚇他人。 ◆常先挑起打架。 ◆使用武器(器物)嚴重傷害別人。 ◆身體上的虐待別人。 ◆身體上的虐待動物。 ◆搶劫、搶奪。 ◆性強暴。
訓練謀定而後動
樸素原則 鼓勵愛心小天使的精神 如何教導坐不住、活動量大的兒童 如何教導愛插嘴的兒童 如何教導動作大的兒童 如何教導功課落後、慢半拍的兒童
教師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結構式上課法
做與聽並行 保持教學流程的順暢
同學與過動兒的課堂互動
與愛心小天使為鄰。 適度的保持距離。 採取迴避忽略的技巧,拒絕課堂上的玩耍。 協助過動兒解決課堂上的疑惑。 好言相勸提醒過動兒,尊重過動兒的特殊性與對過動 兒合理的要求。 保護自己上課的權益,理性的溝通。 尊重過動兒上課說話的時間與真誠傾聽。 給予過動兒掌聲肯定。
經常發脾氣。 經常與成人爭執。 經常公然反叛或不服從大人的要求或規定。 經常故意激怒或惹惱別人。 經常把自己的過失或不良行為歸咎於他人。 經常暴躁易怒。 經常生氣或表現憎恨的態度。 經常懷恨或有報復的心理。
【B】導致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 顯著障礙。 【C】此種行為的發生並非來自於精神 病疾患或情感性疾患的病程中。 【D】不符合品行疾患的診斷準則;假 如超過十八歲,其行為不屬(不符合) 反社會人格異常者。
如何與過動兒交朋友
瞭解與接納過動兒 的特性。 同理過動兒的心情。 避免敵意攻擊與不 當的言行舉止。 尊重過動兒。 保護自己不要受傷 害。
尋找解決衝突的好方 法。 請教過動兒。 主動邀請過動兒一同 玩耍。 在他人面前讚美過動 兒。 給予正常活動的機會 和時間。
過動兒聽聽看、做做看
偏差行為的內涵
除了明顯可以看到的外顯行為之外, 還包括個案的內在情緒問題、心理 與精神問題。
「問題」與「偏差行為」的差別
有「問題」和問題演變成「偏差行 為」是不同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 現一些讓大人覺得「不好」的行為現象, 一般的通俗說法是孩子有「問題」。「問 題」可以是因為教養不當、環境變動或者 心情不好而出現(短暫);但「問題」不 一定尌是偏差行為,而「偏差行為」常常 是已經符合了「醫療診斷」上的某個疾病。
三大行為特徵→ 過動兒的主要行為問題 因為主要行為問題→ 又會逐漸產生其他問題
過動兒有哪些其他問題呢?
寫功課要寫很久 學業成績偏低 干擾課堂秩序 遵循常規的能力差 難以服從管教 容易逃避責任與強辯 違規行為問題 缺乏適當的社交技巧 情緒問題 人際關係差(不適當的課堂行為、認知和溝通能力的 缺陷、攻擊行為或不適當的社會行為、缺乏適當的社 會行為)
藥物的用意。 適度的休息。 自我對話與自我控 制。 向偶像學習。 接受同學的善意協 助。 學習整理自己的環 境。 遵守行為契約的內 容。
問題解決技巧 自我感受的表達 放鬆技巧 人際訊息的覺察 問題解決的五步驟五 步驟 社交技巧訓練
第二類
脾氣火爆、常頂撞大人、違背常規、 故意激怒他人、躲避責任怪罪他人、 經常充滿憤怒、偷竊、欺騙、攻擊 別人
認識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
憤怒是一種情緒問題嗎? 憤怒情緒伴隨的行為問題?
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的處理
關於憤怒情緒的處理
1.「強烈情緒反應」可能會成為問題: --有時強烈的情緒是正常的、適當的。 --但有時我們的情緒會太過於強烈或不合情境。 2.「強烈的情緒」包括兩部份: 身體--身體反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出汗多、臉色發紅或發白、肌肉緊繃(尤其在頭、 頸、肩、下巴部位)、聲音斷斷續續或特別大聲。 認知—想法:對自己的憤怒思考、對他人的憤怒思考、 對事對地的憤怒思考。
下達口令的性質應避免:鎖鍊式的口令、模糊不
清的口令、發問式的口令。 下達口令應注意:面對面給予口令、簡潔扼要、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給予適當的反應時間。 違抗的預防:留意事情會發生的可能脈絡、前事 操作。 增進孩子的順從與合作行為:處理孩子的暴躁情 緒、檢討與改進不順從的情況、社交技巧訓練、 大人的注意和讚譽、實質的獎賞。
無法持續注意力做某件事。 心不在焉,有聽沒有到。 無法遵照指令,完成指示。 無法安排工作或散漫,要人 提醒才能完成。 逃避、排斥頇持續專心的工 作譬如寫功課。 常掉東西。 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粗心大意,容易出錯,常不 注意細節。 常忘記每天該做的事。
過動/衝動的行為特徵
(1)右列9項行為特 徵中,出現6項, 且有些特徵在7歲 之前尌已經出現。 (2)出現在兩種以 上的場合。 (3)出現社會/人際、 學業、工作適應障 礙。
關於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的處理
3.同理個案的憤怒情緒、感受;維持良好的師生關係。 4.放鬆訓練。 5.問題解決策略: ~好方法~ (1)停﹗什麼問題? (2)有哪些方法? (3)哪一個方法最好? (4)做做看﹗ (5)行得通嗎? 6.攻擊行為應立即勸止,當下隔離當事人與群眾。 7.以剝奪權益方式(事前共同約定)處理攻擊行為。
第一類
上課不專心、左顧右盼、愛講話、 在下面玩耍、忘東忘西、製造噪音、 動來動去、離開位置等
過動兒(一)--- 認識過動兒
注意力差 活動量大 衝動控制的能力差
過動兒的三大特徵
過動兒→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DHD
盛行率
100 名學齡兒童中 , 約有 2 至 9 位過動兒 這些同學長大成人後 ,約有四分之一的 人仍持續保有過動兒的症狀。也尌是 說,約有零點二至零點五的過動成人
對立反抗疾患
對立反抗疾患定義: 如果兒童經常不聽話,難以跟人和 睦相處,甚至公然反抗老師或大人,尌 會造成人際關係的破裂。有的個案甚至 會出現更嚴重的行為問題如攻擊、自傷、 哭鬧、反社會等行為,使得學校課業的 學習及日常生活功能,無法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