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说历史·2014届】选修1 戊戌变法

【平说历史·2014届】选修1 戊戌变法


②从直接割地到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合力绞死中国龙
时局全图
③门户开放: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
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Milt败
列强资本 输出掀起 瓜分狂潮 封建自然 经济进一 步的瓦解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基础)
一 人 有 庆
万 寿 无 疆
劫难中的抗争
——1898戊戌变法
(1)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脚踏朝鲜,剑指满清
①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政治性贷款 修筑铁路 开采矿山 开设工厂 开设银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梁启超
思想核心是倡 民权;用进化 论阐述君主立 宪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然性;
严复
用进化论原 理阐明维新 变法的必要 性;系统介 绍西方近代 文化第一人
谭嗣同
冲决纲常礼 教网罗的维 新勇士。
著 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译《天演论》 《仁学》
主 张
共同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 主张 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1898年9月19日
农历戊戌年八月初四 戊戌变法第 101 天
这一天,康有为找到伊藤博文寻 求帮助,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果 断舍弃了光绪帝。
1898年9月20日
农历戊戌年八月初五 戊戌变法第 102 天
凌晨,康有为逃到天津,登上了英 国的轮船。光绪的日子可以想象,这 是他亲政的最后一天了,而此时的他 又陷入了无奈与惆怅……
1898年9月15日
农历戊戌年八月初一 戊戌变法第 97 天
“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 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 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 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谭嗣同、林旭、 杨锐、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
1898年4月
康有为发起成立保国会。
1898年6月11日
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
1898年9月14日
农历戊戌年七月三十 戊戌变法第 96 天
这一天,康有为开始豪赌,准 备围颐和园,杀慈禧,他把赌注押 在了袁世凯身上……
1898年9月15日
农历戊戌年八月初一 戊戌变法第 97 天
“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於阽危,皆由此辈所 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 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 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 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 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 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等 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 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为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提供了 客观的条件 19世纪末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戊 戌 变 法
甲午战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 史舞台(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政治: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Why?)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政治改革; (4)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早期?康梁?)
--康有为《强学会序》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孙 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 都捐了5000两银子人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 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绝。
维 新 思 潮
姓名
康有为
托古改制,传 播西学;将西 方政治学说与 儒家经史相结 合;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
公车上书中,你觉得 康有为提出的要求中 最新颖的是什么方面 的?
《上清帝第六书》
成立学会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 为中国,岌岌哉!况磨牙涎舌,思分其馀者,尚十馀 国。辽台茫茫,回变扰扰,人心皇皇,事势儳儳,不 可终日。
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西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取材之 地、牟利之场”,遂采用“兵战”和“商战”的手段 来对付中国,而商战比兵战的手法更为隐密,危害更 大,所谓“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捭可敝国无形”。 主张“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 往”。既然“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 辍”。只有以商立国,以工翼商,“欲制西人以自强, 莫如振兴商务”。
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西人立国……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 利,……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 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 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 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 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1892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早期维新思想
产生:19世纪60年代后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 、 “商战” 局限性:零散、不形成系统
思考:维新派的准备活动有哪些?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光绪帝泣血瀛台
“朕不自惜,死生听天,汝等 肯激发天良,顾全祖宗基业,保全 新政,朕死而无憾。”
“洋人逼迫太急,欲保存国脉, 通融试用西法。”
戊戌政变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
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发表文章:梁启超《变法通议》 谭嗣同《仁学》
上书皇帝: 1895年公车上书、《上清帝第六书》
康有为《中外纪闻》 创办刊物: 梁启超《时务报》 严复《国闻报》
成立学会: 强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 兴办学堂: 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的时务学堂
公车上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