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民法总论1.第一章 民法导论
民法总论1.第一章 民法导论
吕刑 法经 秦律
唐律疏议
(1) 中国古代文献中,刑、
法、律三个字的含义是相通的,
可以互换的。《唐律疏议》: “法,亦律也。”三代最初为
“刑”,春秋战国为“法”,秦
汉以后为“律”。
大清律列
(2) 中国古代的民事刑罚化:《唐律疏议》
“凡律以正刑定罪” —— 私法的补偿性
家庭财产
“父母在,
买卖
债务
侵权
负债违契 买卖奴 婢牛马、骆 不偿,一疋 子孙别籍、易 驼、已过价, 以上,笞二 产者,徒三年” 不立市券, 十日,又二 过三日笞三 十日罪止六 《唐律疏 十杖,百疋 十。 徒一年。 《唐律疏 义· · 户律》 议· 杂律》 《唐律疏 议· 杂律》
2013年8月19日,京东商城发布了某品牌抽油烟机的超“低价”“促 销”广告,广告中宣称,“仅限24小时,历史惊爆价,不要惊呆,抓 紧抢购”,再看价格,抽油烟机加燃气灶一套,京东价300元,果真是 惊爆价格。如此吸引眼球的低价促销信息,瞬间就吸引了全国不同地 区的上千名消费者在京东下单购买这一款产品,下单后的第二天,京 东通知消费者厂家标错了促销价格,需取消订单,道歉的同时说会给 消费者赠送代金券,然后就有消费者发现订单被京东单方面取消了。
梁慧星《民法总论》 学习民法学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其一,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具体。 采取这种方法注意两个问题: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先学好总论 的内容,再顺序学习物权、债权、亲属、 继承。 (二)遵循“阅读、记忆、理解、运用” 的规律。特别初学者,一定注意记忆和理 解两个环节。
② 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的出现 ③职业法学家的出现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 公元170——228)是
公法和私法分立的观念创始者。他以法律维护的利益为标
准,将法律加以划分,涉及个人福利的法为私法;有关罗 马国家稳定的法为公法。
“(法律)有的造福于
(仪 公式 元的 罗 马 61 规 宗 年则 教 ) 公共利益,有的造福于私 人。公法见之于宗教事务、 宗教机构和国家管理机构 之中” —乌尔比安《学说汇纂》
3、日本“民法”一词来自于荷兰的词语“burgerlyk regt”,法语的词语“droit civil”和德语的词语“burgerliches recht”,最终要追溯到罗马时代的“jus civile”一词。
(1)罗马法,即罗马奴隶制国家施行的法律。但是,
它并非某个立法文献的名称,而是罗马奴隶制国家整个历 史时期的法律总称。
推荐的教材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怎么学?民法的学习方法
星野英一:《民法的另一种学习方法》 “以法律条文为中心,预读教科书理解法 律条文,然后再根据法律条文来理解教科 书中所写内容,如此循环往复学习。在此 期间,也有必要从某种程度上知道一些与 法律条文的意思相关的权威性解释的在于其民法反映了简
单商品生产的要求,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切主要的法 律关系,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及资 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法,但它包括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 法权关系。这正是(资产阶级)在他们兴起时期所需要,而在 教会法和习惯法中找不到的”。
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拿破仑
2、1900年《德国民法典》——极端理性的产物
1745年电学的产生; 1767年 珍妮纺织机; 1845年 铁路的广泛应用; 1859年《物种起源》; 1870年 发电机;炼钢 1876 细菌;电话的发明 1898年 镭的发现;
1901年无线电的发明,
1903年莱特兄弟首次试飞成 功...
形式上的的民法: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民法典、民事单行法、民 事特别法及其它规范性文件; 我国:民法通则(1986)、物权法 (2007)、合同法(1999)、专利法 (1984)、商标法(1982)、著作权法 (1990)、婚姻法(1980)、继承法 (1985)侵权责任法(2009)
培养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西安长安区民政局“限号”办离婚 一天只发10个号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 电(记者张宸、刘阳) 据《三秦都市报》报 道,西安长安区民政 局对离婚“限号”, 一天最多发15个号。 相关部门回应称此举 意在挽救盲目离婚的 家庭,自“限号”新 规实施后,当地办理 离婚者人数逐年降低。
怎么学?教学方式
一、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案例讲述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 熟悉法条,熟悉案例 二、注重知识的体系性
三、案例分析作业
2015年5月24日
学得怎样?评分标准
期末集中书面考试 平时成绩 书面作业 课堂讨论参与 出席率 60% 30%
10%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二章 民法的历史演进及发展 第三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民法的适用
3、19世纪欧洲大陆的法学主流思想—— “极端理性主义”是《民法典》产生的前提。
德国的概念法学家将自然科学的演绎法应用到法律 上,相信可以发现一个封闭完全的概念群,象“自然科 学”那样,演绎成为一个严格的公理体系。 (1)“概念”和“逻辑”:公式 (2)立法者优先于司法者:将司法自由裁量权缩小到最 低限度 [大前提]:正当防卫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小前提]:张三是民事主体;张三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结论]:张三不承担民事责任。
威廉一世
■ 普通法是“法官的法”:没有“民法”这一
术语
(1)财产权法(the law of property),它 涉及财产权的创设和界定,而财产权是对有价值 资源进行排他性使用的权利; (2)契约法(the law of contracts),它涉 及促使财产权向最珍视它们的那些人那里自愿转 移的问题; (3)侵权法(the law of torts),它涉及财 产权的保护,包括人身不可侵犯的权利。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一、语源
市民法(jus civile)
【背景】:《尚书· 孔传》:“咎单,臣名,主土
地之官,作《明居民法》一篇,亡。”
1、中国古代没有“私法”意义上的民 法 如果从内容要素上来看,中国传统法律中的确有关
于民事经济、婚姻、家庭、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但是, 这些规定都是刑法化的,归于公法之列,所以中国的传 统法律文化是公法文化。
3、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重要区别
英美法系,是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和仿照这种法律 制定的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法律的总称。 公元1066年,来自诺曼地区 的威廉一世在黑斯廷战役获得军 事胜利,取得了英吉利岛的统治 权。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威廉 一世及其后裔通过委派的法官巡 回审判,把原来的地方习惯法有 选择地通过判例的形式而成为通 行于全国的普通法,侵夺地方法 院、教会法院的管辖权。
《中国民法典》—— 一个百年的梦
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正式颁 布的民法典。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陆地区废止 了包括民法典在内的“六法全书”。1954和1962年先后 两次进行民法典起草工作,由于计划经济以及政治运动 的影响,民法典的制定计划没有成功。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和不断发展, 中国开始进入民事立法的高峰。我国立法机关即于1998 年3月委托国内民法学者、专家,成立了民法起草工作 小组,负责民法典章纂和草案的准备工作。由此拉开了 新时期我国民法典章纂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国学者尤其 是民法学者讨论和研究民法典问题的高潮。
盗采桑 叶,不盈 一钱者, 徭三旬。
《唐律疏 议· 杂律》
2、我国古代没有私法意 义上的“民法”,今天我们说 的民法,是来自日本的舶来品。
1885年甲午海战,宣告“洋
为中用”的破产。20世纪初,清 末政府派大臣载泽、戴鸿慈出国 考察“宪政”,同时委托沈家本 等人,聘请日本学者松刚正义, 志田钾太郎为顾问,起草民法典, 从日本引入“民法”,但结合我 国法律传统,当时用的是“律”。
目前,民法典制定工作的主要争议:
一、民法典制定的指导思想;(典权) 二、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关系问题: 三、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的关系:
郑成思
王利明 梁慧星 徐国栋
全国人大法工委 副主任卞耀武
(三)实质民法
西方传统理解民法,是站在个人和国家对立 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民法学理均以直接涉及 个人福利作为民法的实质含义:一切涉及私人利 益的法都是民法。 从外延来看,实质民法,不仅包括成文的民 法法典,还包括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法规 及判例法、习惯法。我国《民法通则》第一条规 定:“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
法律体系
(二)形式民法——《民法典》
形式的民法,指成文的民法法典。民法典是按照一定 的科学体例,系统地把涉及民事关系的各项规范和基本制度 有机章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
1、法国民法典是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1804年《法国民法典》
“我的光荣并不在于赢得 了40场战役,因为滑铁卢一 役就使得这些胜利黯然失色。 但是我的民法典却不会被遗 忘,它将永世长存。”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 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 亡二小时,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 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
—— 耶林
二、民法的两种含义
形式上的的民法: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民法典、民事单行法、民 事特别法及其它规范性文件; 我国:民法通则(1986)、物权法 (2007)、合同法(1999)、专利法 (1984)、商标法(1982)、著作权法 (1990)、婚姻法(1980)、继承法 (1985)
学什么?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三章民事主体 自然人 第四章 法人 第五章 民事权利客体
第1-2周 第3-4周 第5-7周 第8 周 第9-12周 第13周 第14-15周
第六章 法律行为 第七章 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