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1 2 3 4 5 6 代表人物 涵义 哲学基础 方法论 特点 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评价)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1、代表人物:斯坦豪斯 2、涵义: 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 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把课程设计看成是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
三、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三)从现有的材料、内容、问题出发 兴趣、需要 和经验
目标
内容、材料
1、有一个电 视机箱子


2、有的幼儿不爱在大 家面前讲话,但所有的 孩子都对电视明星和节 目主持人感兴趣 3、促使幼儿大胆 讲话、态度大方
4、利用纸箱制作 “电视机”,组织 幼儿开展“小小电 视台”活动,特别 注意给那些平时不 爱表现自己的孩子 机会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与设计取向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与设计取向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第二章·第一节
课程开发,是将课程的四大要素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学科中心取向
学习者中心取向 问题中心取向
第二章·第二节
三、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取向
•学科中心取向: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 •学习者中心取向:以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为中心 •问题中心取向:以社会问题及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 力出发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 资料链接: (1)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不同模式 (2)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三种基本取向 重点掌握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模式。充分理解幼儿 园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了解不同取向课程设计的 基本特点。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 程的开发有什么启示?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可取之处:
(1)强调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 (2)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
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
和创造; (2)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
过程模式的目标与目标模式的目标之间的本质区别:
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
目标。过程目标中的目标具有以下特征:
•反对设立具体的行为目标 •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 •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使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的 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 果。
第二章·第一节
三、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在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践中,课程编制者完全可以 吸取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这两种课程模式各自的长处, 在它们之间建立互补关系。 以幼儿园班级的具体教育活动设计为例,其设计过 程可以简化为一个基本公式:
目标+兴趣需要+内容
活动
第二章·第一节
三、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以班级的教育活动设计为例:
学习过程是个体能动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注重内在的、整体关联性认知结构的生成。
过程模式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强调知识、活动
的内在价值。其设计程序如下:
过程模式的设计程序
设定一般性目标
实施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评价教学活动引起的结果
过程模式中设定的目标与目标模式 中需要设定的目标有何区别 ?
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
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
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哲学基础: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第二章·第一节
一、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4、方法论:
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从 行为目标的确定,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再到课程的评价,构成了目标模式的经典性 程序,特别是行为目标的确立成为目标模式 的逻辑起点。
目标
兴趣、需 要和经验
1、幼儿刚入园,需要 熟悉了解情况,建立安 全感信任感 2、帮助幼儿适应 幼儿园的生活,情 绪安定地参与活动
内容、材 料

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班级环境、 教师、同伴、 玩具等 4、组织幼儿认识 新同伴;体会群体 游戏的快乐;老师 和孩子建立亲密关 系,让孩子感到老 师喜欢自己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5、过程模式的特点
(1)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而是一个主动 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3)教师应当是课程方案的设计者、研究者,在课程评价 中,教师应是诊断者 (4)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5)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性的目标” 或“总目的”。
用。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缺陷:
(1)目标的作用相对被忽视。
(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此往往会因为教师难
以达到这样的境地而使该课程模式不易推广。
(3)容易造成完全否定教育工具价值的倾向 (4)可能会造成知识的工具价值不同程度地萎缩。
第二章·第一节
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
3、哲学基础: 倡导一种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的、旨在培养儿童 智慧、教养和自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理解与 思维的价值的知识观。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4、方法论:
过程模式吸收了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 论中的一些合理成分。认为儿童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课后实践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附近幼儿园教师或园长 对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进
行评价。
2、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某一所幼儿园课程设计 的主要取向,谈谈这种取向的得与失,还可以尝 试和幼儿园教师一起探索改进课程设计的方法策 略。
本章参考资料
1. 拉尔夫·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劳伦斯· 斯坦豪斯· 宾特雷伊.课程研究与课程编制入门.诸 平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第六、七章) 3.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第二章 第一节) 4. 艾伦· 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 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 和问题.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2(第八章) 5. 钟启泉.程与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 四章第一、二节) 6. 黄光雄,蔡清田.课程设计——理论与实际.南京: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5(第四章) 7.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 五章第一节)
具体方法设计有两种方式: • 泰勒的经典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
• 惠勒将泰勒的直线式修改为圆圈式
泰勒的经典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
惠勒将泰勒的直线式修改为圆圈式
1、确定目标
2、选择内容
4、评价
3、组织与实施
第二章·第一节
一、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5、目标模式的特点
(1)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学习过程。
组织起来,转化为相对具体的“静 态”的课程计划或“动态”的教育
活动的过程。
第二章·第一节
一、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1 2 3 4 5 6 代表人物 涵义 哲学基础 方法论 特点 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评价)
第二章·第一节
一、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1、代表人物:博比特、泰勒、塔巴、惠勒、布鲁姆
2、涵义:
(2)强调目标的行为导向,要求确立明确、可以
测量的外显性行为目标。 (3)目标模式把一般的、宽泛的教育目的分解成 具体的行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 程的开发有什么启示?
第二章·第一节
一、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6、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影响 • 可取之处:
(一)从目标出发
目标
兴趣、需要 和经验
内容、材料
3、安全剪刀、 各色纸


1、发展幼儿的 小肌肉动作。 2、幼儿已经有了插积
塑片、画画等练习的机 会,而且表现出对窗花 剪纸的兴趣。
4、欣赏剪纸;练 习使用剪刀、学习 折纸,剪四瓣花等 简单图案
第二章·第一节
三、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二)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
第二章·第一节
三、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四)从已经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出发 目标
兴趣、需要 和经验
2、它符合这个班的幼 儿的需要和经验吗?
4、活动所需 要的材料容易 活动吗?
内容、材料


1、有一个 已经设计好 的活动
3、符合阶段性 的一般教育目标 吗?
5、原来的设 计需要作一些 什么样的调整?
(1)课程设计条理清晰 (2)增强了教育者的目的性 (3)课程评价简单易行 (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 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
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第一节
一、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6、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影响
缺陷: (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往往难以与发
展中的儿童相适应。
(2)容易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课程目标强调细化,与学前儿童整体地学习知识 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4)课程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