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统计的概述、常用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的常用基本概念。
(2)技能目标: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
(3)情感目标:以学习小组形式,完成三个项目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研究创新的能力以及与小组合作、沟通能力,还有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
(4)环保/安全/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创建绿色校园和和谐社会;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应对能力;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该工作项目有2个知识点:统计的概述、常用的概念。
包括以下的具体工作任务:任务一:统计的概述(2课时)任务二:统计总体、标志、和标志表现(2课时)任务三: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变异、和变量(2课时)任务四:练习课(2课时)2、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提问法、讲练结合法等。
3、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统计的含义,理解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4、教学过程与反思:任务一:统计的概念(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叫统计?以及统计的一些基本步骤和常用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统计的含义。
教学方法:1、前置作业:请思考:下列资料中“统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1) 小王是学统计的(2) 他已搞了几十年统计了(3)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4) 请找统计登记一下(5) 请统计一下今天的销售量2、展示情况:1)学生讨论“统计”的含义、以及统计常用的一些方法等基本问题。
2)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A)统计一词的含义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
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
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如:(1)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顷,其中山地约320万平方公顷,高原约250万平方公顷,平原约115万平方公顷,丘陵约95万平方公顷。
(2) 2003年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 17.0%。
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这些由文字和数字共同组成的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统计资料,是统计提供数据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
三是统计学,是系统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一方面,统计资料的需求支配着统计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B)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一)、大量观察法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搜集数据资料阶段(即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即要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
(二)、统计分组法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
统计分组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统计调查阶段可通过统计分组法来搜集不同类的资料,并可使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即分层抽样方式);在统计整理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使各种数据资料得到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并为编制分布数列提供基础;在统计分析阶段则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综合指标法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
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
(四)、统计推断法在统计认识活动中,我们所观察的往往只是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掌握的只是具有随机性的样本观察数据,而认识总体数量特征是统计研究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概率论和样本分布理论,运用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的方法,由样本观测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这种由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方法就叫统计推断法。
C )统计活动a、统计的工作过程b、统计的调查过程c、统计的整理过程d、统计的分析过程e、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阶段3)学生提出质疑。
4)学生堂上讨论完成练习-----练习册判断题1、2、3、单选题1、5、6、9。
多选题:1、3、教师巡堂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点评、记录、板书。
4、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点评、提高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统计活动包括1、统计的工作过程2、统计的调查过程3、统计的整理过程4、统计的分析过程5、统计数据提供与管理阶段5、布置前置作业与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请思考:统计的研究的方法中,这些方法中你以前运用过哪几种呢?2、用作业本归纳今天所学的统计的常用概念。
前置作业:请思考:要研究某银行职工的工资情况,其统计总体是什么?想一想这个总体是否同时具备统计总体的三个特征?[教学反思]任务二:统计总体、统计单位、统计标志(2课时)(重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 理解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的区别。
重难点:会区分总体和总体单位,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
教学方法:1、前置作业的讨论:(请思考:要研究某银行职工的工资情况,其统计总体是什么?想一想这个总体是否同时具备统计总体的三个特征?)2、展示:(1)对前置作业的检查和讨论:对以上前置作业的完成,老师再次检查落实,课代表进行记录和对没完成的小组实行扣分。
课堂上再给一些时间,各小组可进行再一次的讨论和交流. (2)让学生思考,展示,并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的问题,老师讲解本任务的重点。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又有差别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当这个整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时称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生产情况总体:该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
因为它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组成的,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同质性)。
2、无限总体: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例如,连续大量生产某种零件时,其总产量是无限的,构成一个无限总体。
3、有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
例如,在特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等,都是有限总体。
对于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
对于无限总体来说,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二、总体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一)、大量性指总体的形成要有一个相对规模的量,仅仅由个别单位或极少量的单位不足以构成总体。
因为个别单位的数量表现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只对少数单位进行观察,其结果难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特征。
(二)、同质性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有一种性质是共同的。
例如,全国工业企业作为统计总体,则每个总体单位都必须具有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特征,而不具有这些特征的就不能称之为工业企业。
(三)、变异性总体各个单位除了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性质以外,在其他方面则各不相同,具有质的差别和量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变异。
三、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提问)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时,总体(该工业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总体单位(每个工业企业)(思考)请思考: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指单位也可以指人,请问可以指物吗?举例说明。
四、标志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征。
例如,就全国工业企业这一总体来说,每个工业企业所属的经济类型、行业性质、职工数目、产品产量和产值等的特征,可以说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
这些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各总体单位的具体表现称为称为标志表现。
例如,当我们研究的总体是全国工业企业时,企业的“行业性质”、“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是调查标志,企业的“工业”特征就是“行业性质”的标志表现;企业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等,就是“经济类型”的标志表现;企业的工业总产值“4000万元”、“6000万元”、“9000万元”就是“工业总产值”的标志表现。
(一)、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
例如,工人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工种等这一类标志,不能用数量而只能以性质属性上的差别即文字来表示,称为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例如,工人的年龄、工龄、工资,工业企业的工人数、产量、产值、固定资产等等,只能以数量的多少来表示,称为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性。
标志标志表现性别男、女(品质标志)年龄 20岁(数量标志)工资水平 1000元(数量标志)(思考):每一个学生作为总体单位具有哪些标志?指出其中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4)课堂练习巩固结合练习册的习题小组讨论完成。
P2 判断题:4、5、6、7P2-P4 单选题:2、3、4、7、8、10、11、12、13、14、15、204、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点评、提高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又有差别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当这个整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时称统计总体,总体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要区分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标志不是标志表现,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各总体单位的具体表现。
5、布置前置作业与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练习册多选题:1、2、4、5、6、7(练习册做)前置作业:请思考:你知道什么叫统计指标吗?它和统计标志有什么不同?你平时对哪些统计指标体系有过了解?请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任务三: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变异、和变量(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 认识统计指标,认识变异和变量的含义。
重难点:会区分变异和变量,以及区分变量的不同种类,能熟悉指出它是属哪种变量。
1、前置作业:1)什么是统计指标?它与标志有什么区别?2)统计指标包括哪三要素?“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3084.8亿元,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分别是什么?3)统计指标按反映总体现象的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哪两种?指出下面的是属什么指标?我国的人口总数();我国的老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某企业本月的销售量(),我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工业总产值();我国的人口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