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统计调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感受抽样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过程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进一步认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具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对数据收集整理。
难点: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上节课我们队全班同学对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了解全市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二、探究新知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后,教师指出,我们当然可以任然采用上节课所讲的方法进行收集整理,但是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
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教师给出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1.抽样调查的意义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做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在上面的问题中,抽取多少比较合适,应当怎样抽取
结合问题,教师指出抽样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1)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
(2)抽取的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
让学生观察第139页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指出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
3.探究教材140页问题3.
三、巩固新知
教材141页联系1、2、3、4题。
教师布置练习,学生举手回答。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习题第2、3、4、9题。
板书设计
1、抽样调查的意义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3、抽样的注意事项
4、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