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3、[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1.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1)猜想:原子不能分。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
19世纪末前的科学家,如道尔顿。
当时人们都认为原子不可分
其实,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
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
(2)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
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
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表1)
(3)请你找出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看下表)
区别:它们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那么,是否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呢?(看下表)
结论:有的原子原子核中没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
(4)观察下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
②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③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同
④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
(5)以碳原子为例,可知,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在碳原子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6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由于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带6个单位正电荷,而核外有6个电子,带6个单位负电荷,两者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即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想一想】氢原子、氧原子也不显电性吗?为什么?
二、原子中的电子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师: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
师: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图)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图,介绍一下)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向外最多有七层,电子就是在这些电子层上运动的。
师:好比我手中的这个鸡蛋。
……….
师:当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我们就可以画出一种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结构了。
展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结合书本P78第三段,说说各部分的意义。
生:阅读并交流回答。
师:再来一个,不看书说说看。
顺口溜。
师:投影,找规律。
幻灯片不同区域显示不同颜色。
生:小组讨论,找规律。
生:交流。
1.同一周期从左往右……
2.同一族从上往下……
3.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4.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5.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
师:像这种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师:(图)他们如和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生:……
师:对比表格。
生:得出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结构决定性质。
2.离子的形成
师: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一样,金属钠也能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
钠与氯气在化合的时候,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猜想一下,接中带着问题在书本中找出解释,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生:看书,总结。
师:同时幻灯片显示。
然后微观显示一遍。
师:引入离子的概念。
离子符号的意义,书写。
生:先模仿,回归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错误,再练习。
师:关系图。
生:读图并填写。
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提问:原子的性质是什么? (1)质量体积都很小 (2)不断运动 (3)原子间有间隔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2. (1)几种原子的质量:
提问: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方便吗? 科学上一般不直接使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使用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
①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②相对原子质量 =
12
/112 原子的实际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单位:1)
注意:它是一个比,是一个相对质量,可在附录Ⅱ、元素周期表(新华字典上也有)等中查出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平时我们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不必这么精确,一般取整数或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一.
原子的构成
二、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排布规律:分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二)、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
2.形成过程: 三.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2
/112 原子的实际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