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章节内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章节内容整理
第三章
人类社 会及其 发展规
律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02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103 (三)社会意识-104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07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
其运动规律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10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13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15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18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5
第二节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社会历史发展的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 作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28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130
动力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131
第一章
世界的 物质性 及发展
规律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
与永恒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三节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界的根本方法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135 (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136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138
(二)现实的人及其劳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138
第三节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历史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242 (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244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246 (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250
第二节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二章
认识的 本质及 发展规
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二节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真理与价值
(一)科学的实践观-58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62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64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65 (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66 (一)从实践到认识-68 (二)从认识到实践-70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71 (一)真理的客观性-73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75 (三)真理与谬误-78 (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80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1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83
度的本质
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173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 规律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76 (三)资本积累-179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183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186
(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88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88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9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145
第一节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和价值
规律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50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52
第四章
资本主 义的本 质及其
规律
第一节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和价值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规律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55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60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62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164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65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4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8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12 (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3 (四)崇高的社会理想-15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16 (二)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17
第五章 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 义的发 展及其
趋势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正确认识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202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204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205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205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207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211 (三)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212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215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17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218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219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21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222 (三)社会阶层和阶层结构的变化-223 (四)经济调整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224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225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226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227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168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69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70
第二节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171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172
资本主义经济制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
认识的 本质及 发展规
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认识世界和改造 二、从必然走向自由
世界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一)价值及其特性-84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86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88 (四)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89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90 (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92 (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93 (二)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94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96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97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120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20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121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22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社会的基本矛盾-124
资本主 义的发 展及其
趋势
第三节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的历史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233
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35
第六章
社会主 义的发 展及其
规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发展中的作用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 及其活动-139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40 (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一)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144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144 (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145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273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274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274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76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278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281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283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284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285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
第七章
共产主 义崇高 理想及 其最终
实现
第一节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对共产主义 社会的展望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趋势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三节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