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烘托渊搏美不胜收煞有介事B.淅沥鉴赏花枝招展喜出往外C.贮蓄烂漫各得其所废寝忘食D.粗犷遮蔽不求深解花团锦簇2 . 下列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í)一霎(chà)瘫痪(tān huàn)翻来覆去(fù)B.匿笑(nì)心绪(xù)捶打(chuí)喜出望外(wàng)C.诀别(jué)荫蔽(yìn)徘徊(pái huái)各得其所(dé)D.侍弄(chì)祷告(dǎo)憔悴(qiáo cuì)絮絮叨叨(xù)二、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阅读让你的世界草长yīng① (A.鹰 B.莺)飞,繁花似锦;让你身居斗室,漫游广袤宇宙。
通过阅读,使你的心灵宛如秋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阅读更是写作灵感之泉永不干涸②(A.gù B.hé)的秘谛。
一个人(甲)(A.纵然 B.虽然)有支生花妙笔,(乙)(A.尽管 B.倘若)没有经过阅读的浸润滋养,恐怕也会有江郎才尽之时。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 ②处_____(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 乙:_______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盲人看毕淑敏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
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
”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
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
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
我偶尔放一点儿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
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
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
”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
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
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错了。
他不知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便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
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
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得有些滑稽。
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的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儿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
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
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
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他就跳着要越过去。
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
”他拉着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
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
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节)4 . 小说的题目是“盲人看”,盲人凭借什么看?能看到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5 . 文中划波浪线处说“我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6 . 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一段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7 . 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盲人接送儿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8 . 结合文中相关描写,分析盲人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偷车夫和老头①萧红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
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象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象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
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来了啊!又来啦!”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
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
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象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
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
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
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太太,多给了钱啦?”“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谢谢,太太。
”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
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注释)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
②柈:bàn,大块木柴9 . 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0 . 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11 . 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
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12 . 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凡年过去了,我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3 . 文章以“小偷车夫和老头”为题,有什么作用?四、句子默写14 .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权曰:“ ____________________!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2)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3) _____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4)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5)《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7)见其发矢十中八九,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油翁》五、课内阅读15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徳。
(2)顾野有麦场,场王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六、语言表达16 . 请根据语言环境,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字或是四字成语。
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
那里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让人________(意思是: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让人目不___接;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让人耳目一____ ;那里还有箴言警句、至理名言,让人_______(意思是: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七、名著阅读17 .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是。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的心情。
(2)简述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的原因是什么?八、作文18 . 有人认为“思考比行动更重要”,有人认为“行动比思考要重要”,请围绕“思考和行动”这一话题,自选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