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1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1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册)
余国福 2011-3-7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2、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他是谁?——贝多芬。

看过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创作时间表,你会发现什么?——贝多芬最辉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渐失去之后创作的。

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3、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引入正课。

上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我心中的贝多芬。

很多同学写得不错。

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一个
什么也听不见的人,却能用音乐展现出这样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现出这样纯洁高尚的理想,这真是奇迹,怎能不使千千万万人为之感动呢?”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4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

2、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本文内容并不复杂,但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这一段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贝多芬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外貌描写还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进行外
貌描写时使用修辞,如比喻、夸张,以其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

3、外貌描写的实战演练
其实可以不止是班上的同学,在座各位,包括我们听课的老师,都可以成为我们描写的对象,看同学们能否做到以形传神。

请几位同学来念念他们所作的人物描写。

4、贝多芬自己的言行?
外貌只是对一个人外在形象客观的描绘,要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好是通过他自己的言行来展现。

请同学们找出对贝多芬自己的言行描写的句子。

来看看,透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怎样的贝多芬?
四.品读人物,感受灵魂的对话
1、走近贝多芬之凡人贝多芬?
2、走近贝多芬之伟人贝多芬?。

3、走进贝多芬
从凡人到伟人,这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要跨越这道鸿沟,贝多芬告诉我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鲁迅先生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感悟
走进贝多芬,让我想起了傅雷先生翻译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写的,以贝多芬为原型的长篇小《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译者献辞。

我们一起来高声朗诵吧!
五、结束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是跪着的。

”同学们,如果你不想成为平庸的奴隶、世俗的奴隶、命运的奴隶,那么,请把你跪着的双腿站立起来吧!
下课!
六达标练习
(一)基础部分
1.注音
A.厌恶()打扰()惹人
()
B.弹奏()纽扣()下颌()
C.含蓄()凝重()怜惜
()
D.深邃()女佣()牛氓()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门槛无端孤独整理
B.徒劳梳头沉重稍微
C.悲剧坚韧凝结倒霉
D.篷勃嗓子耳聋捏弄
3.选词填空。

(1)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一再再三苦苦)要求。

(2)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乱七八糟)。

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被称为“乐圣”。

B.贝多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

C.“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属于肖像描写。

D.本文层次清楚,写作顺序是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

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

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①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②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lú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他的灵魂锁闭在pán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牢,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5.按照拼音写出汉字。

lú()pán()石
6.解释加点的词语。

小心翼翼:巴望:
7.对“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来人胆大妄为,竟然无所顾忌。

B.作为音乐巨人很傲慢不愿让人来访。

C.这是一个比喻,一般人都以为贝多芬很可怕,很难接近,有人来访他很吃惊。

D.来访的人很勇敢。

8.谈一谈对文中画曲线的两句的理解。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

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

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

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

那些成年人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

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这些天赋。

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
④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

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
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⑤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呆滞()熟视无睹()健康无恙()
惦()念
10.第①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后一个“事”的意思
是。

11.第②、③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12.作者在第②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
13.在第④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14.改正下面报刊上出现的病句。

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七.个性化备课
八.教学反思:
余国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