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爱县怀山药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博爱县怀山药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博爱县怀山药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2012—2014年笔者对博爱县山药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观察,确定了博爱怀山药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并根据主要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一、主要病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一)炭疽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山药叶片、叶柄和茎蔓。

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然后产生褐色略下陷的小斑,形状不规则,接着小斑逐渐扩大,呈黑褐色、中部褐色、边缘清晰、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2~0.5cm的病斑,后期病斑中部呈灰色至灰白色,上有不规则的同心轮纹,病斑周围叶发黄,当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发现粉红色的黏性小点或黑色小点。

几个病斑常连成大斑块,病部易破裂穿孔。

叶柄发病,多在叶片与叶柄,或叶柄与茎交接处,初期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呈黑褐色干缩,导致叶片萎蔫脱落。

茎蔓染病,初期在距地面较近部位产生褐色小点或不定形褐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梭形黑褐色病斑,病斑略下陷或干缩,致茎蔓局部坏死,最后导致病部以上茎蔓全部枯死,在空气潮湿时,病部常产生淡红色的黏稠物质。

2、发生规律。

病菌可在山药的病残体上越冬,为第2年初次侵染的来源,随风雨传播。

6月中旬开始发生,前期病情发展缓慢,7月中旬进入始盛期,8月份是发生最严重的时期,9月上旬病情发展趋缓,
病情逐步减轻,中旬后基本停止发展,进入病情稳定期。

流行高峰期遇高温干旱,病情停止发展,遇雨后再次出现流行高峰。

环境条件和栽培情况对炭疽病发病有明显影响,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80%时有利发生;种植过密,架过矮,易造成荫蔽,利于发病;过多的施用速效性氮肥,易引起秧蔓徒长,使植株的抗病性降低;在高温、多雨、潮湿的条件下,病害发展迅速。

(二)褐斑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感病时,病斑出现在叶片两面,叶背颜色较浅,呈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一般2~21mm,病斑中心灰白色至灰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有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高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

2、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顺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侵染时主要借助风和雨水传播。

发病条件是温暖多湿,特别是在生长期间遇风雨频繁或山药架内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空气湿度大,易发病。

(三)茎腐病
1、症状。

发病初期,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继而斑点扩大形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

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

块茎常在顶芽附近发病,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

根系受害,造成根的死亡。

2、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在土
壤中存活2~3年,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肥料传播。

从山药出苗到9月上中旬均可发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干旱时发病轻,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新茬地发病轻。

二、山药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轮作换茬。

轮作换茬可以有效减少山药病残体及土壤中病菌对山药的初次侵染。

最好实行菜薯、粮薯轮作换茬,并避免与山芋、花生、西瓜连作。

2、培育壮苗。

一是精选良种。

播前处理当年播种的种薯,最好采用上一年新沟栽培的山药嘴子。

经冬季贮存后选用皮色好、质地硬、无病虫侵染的嘴子作种播。

二是合理施肥。

以底肥为主,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并配以适量的铁、锌等其他微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三是调节生长。

定期喷施生长调节剂,使植株壮而不旺,稳生稳长,提高抗病能力。

3、健身栽培。

一是合理灌溉。

排种整地时坚持高畦、深沟、短行,以确保汛期田间排水畅通,防止雨后辙沟下陷。

采取滴灌浇水,避免大水漫灌。

二是地膜覆盖。

对畦面进行地膜覆盖,一方面,可提高地温,促进山药早出苗、出壮苗;另一方面,可改变田间小气候,减少病源传播。

三是搭架栽培。

山药出苗前插好人字架,架高至少1.5m,以利于引蔓上长,合理分布山药枝叶,保证通风透光,营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

选用架材时,尽量使用新架材,如是旧架材要进行消毒,如用10%的石灰水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泼浇架材,
然后晾干使用。

4、清洁田园。

山药生长期如出现炭疽病落叶,可轻轻晃动秧架,让病叶掉落,并将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以减少炭疽病的侵染源。

山药刨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二)农药防治
1、播前种栽消毒。

选用色泽新鲜、粗壮、无病斑、长17~20cm 的笼头,于发芽前先用50~ 52℃温水浸泡10min,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min,以消灭附着在种栽上的病菌。

2、科学施药。

一是防治炭疽病、褐斑病等病害。

在山药甩秧上架后、发病前(一般6月中下旬),轮流交替使用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均匀喷雾保护;发病后用2%宁南霉素水剂3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或5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用药间隔期应灵活掌握,持续干旱可间隔15d左右,多雨季节可缩短7~10d,连喷2~3次。

二是防治茎腐病:用2%宁南霉素水剂3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间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