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质量标准。
一、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实验教学应该达到以下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处理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2、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实验包括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和课程内设置的实验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单独设立的实验,简称为“实验课程”;课程内设置的实验,简称为“课程实验”。
)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必须对实验教学作全面、系统的安排,形成完整的实验体系。
(1)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①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名称、学分、学时;②开课学院、先修课程、适用专业;③课程的性质与目的;④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⑤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⑥选用教材;⑦撰写人、撰写时间、审定人、批准人;⑧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等。
(2)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①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名称、学分、课程总学时、实验总学时;②开课学院、先修课程、适用专业;③课程的性质与目的;④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⑤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⑥选用教材;⑦撰写人、撰写时间、审定人、批准人;⑧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等。
3、实验教材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各系(教研室)应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选定实验教材或编写实验指导书。
教材原则上选用三年内出版的,自编实验指导书原则上三年修订一次。
二、指导教师基本要求
1、实验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按学校规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教案,明确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遵照实验教学大纲实施教学。
2、实验开始前,实验指导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实验教学场所,核对学生到课情况,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不预习或预习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实验。
3、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前应该简要讲解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
4、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应该加强巡视,指导学生的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和数据采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必须审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合格者签字认可,不合格者督促其重做。
5、实验结束后,实验指导教师认真填写《**大学实验教学记录薄》。
6、首次开设的实验项目,必须在实验前认真试做,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首次指导实验的教师,必须参加实验指导课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指导实验。
7、实验指导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批改全部学生的实验报告,不合格者责令其重写。
批改要求:①体现批改痕迹,指出错、漏之处。
如无错误,必须打“√”;②一律用红色圆珠笔或水笔批改,不得用其它颜色;③实验报告上的成绩必须与点名和记分册上的成绩一致;
④实验报告批改必须有指导教师的签名。
8、全部实验结束后,实验指导教师须将学生实验成绩、点名和记分册等装入学校规定的试卷袋交学院存档;学生的实验报告(按学号顺序)交由实验室存档。
三、实验室工作人员基本要求
1、实验开始前,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实验项目要求,做好检查实验设备、预备实验材料、排除事故隐患等准备工作。
2、实验结束后,实验工作人员应检查验收实验设备器材,发现问题立即查明原因,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做出处理。
四、学生基本要求
1、实验前认真预习。
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前,应认真阅读与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理解实验原理,熟悉仪器性能,拟订实验方案,经教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实验。
2、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设备的操作规程,保持环境卫生、注意安全。
3、服从教师指导,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分析、整理和处理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不得抄袭或臆造。
4、严格遵守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实验岗位。
五、实验教学考核与成绩评定
1、学生应在安排的时间内全部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学时数),缺三分之一实验项目(学时数)者,不得参加本课程成绩评定。
2、平时每次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考勤、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并适当考虑实验态度和遵守实验纪律情况。
3、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办法由各系(教研室)会同实验中心(室)研究制定。
(2)考核内容包括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应以实验操作部分为主。
(3)成绩评定由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确定,应以平时成绩为主。
(4)成绩及格者取得相应学分,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4、课程实验的成绩评定办法
(1)课程实验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课程实验成绩应该纳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中。
(2)单独进行实验考核的,考核成绩应按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记入该课程的总成绩;未安排单独考核的,则该课程考试试卷中,实验内容的比例应与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相当,并将学生的实验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5、各学院实验中心(室)可结合具体情况,按学校的要求,制订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的成绩评定细则。
六、实验教学管理
1、各实验中心(室)应按学校“八簿一卡”的要求,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2、各学院对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负责,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验教学工作实施细则。
3、各学院、系(教研室)应建立实验教学检查制度,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经常性检查,了解实验教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或报请有关部门协同解决。
教务处应该定期或不定期、有重点地对实验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①实验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②开出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过程的组织、实验的分组等是否符合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③实验室档案资料等。
4、各学院应保存装有学生资料的试卷袋,各实验室应保存学生的实验报告。
保存时间一般不少于4年。
5、每学期期末,各实验中心(室)依照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下学期实验教学计划,报经学院领导签字,并备案。
实验结束后,各实验中心(室)应对本学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向学院提交书面材料,作为教学资料存档。
6、学期结束后学院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撰写《学期实验工作总结》。
7、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各学院必须保证实验教学所需经费,不得随意压缩。
实验经费从各学院办学经费里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