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2014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亘古gèng 正月zhēng 不啻chì休戚相关qīB.艾蒿gāo 摭拾zhí气氛fèn 按捺不住nàiC.犄角jī偌大nuò褪色sè瞠目结舌chēngD.翘首qiáo 贫瘠jí悄然qiǎo 汗流浃背jiā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沉缅翱游金碧辉煌完美无暇B.琐碎元宵斑斓多彩势不两立C.嬉戏饿殍喜上眉梢良晨美景D.厮守文身回光反照兴灾乐祸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教育改革如今取得很大成果,高校年年大幅度扩招,普通高中的教学改革热潮也正方.兴未艾...。
B.在“美网”铩羽而归....的达维登科又在“中网”栽了跟头,这次击败他的不是费德勒,而是又一个“大炮”——克罗地亚选手西里奇。
C.这段时间,古城苏州气温渐暖,街道两侧玉兰树上的花蕾竞相绽放,成为姑苏城里一道春意阑珊....的美景,行人纷纷驻足观赏。
D.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本可以把革命进行到底,但结果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真令人惋惜。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
”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代的山水诗,和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南朝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不过是半壁河山,主要在东南一隅。
那时的诗人足未涉黄河,身未登岱岳,没有机会领略广袤中原的风光。
他们的山水诗,胸襟、气象、境界都受到很大的局限。
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为诗人提供了写作山水诗的最好条件。
许多诗人在其创作的准备期或旺盛期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他们的足迹及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被祖国多姿多彩的山水所培育起来的这一代诗人,他们写起山水诗来,论胸襟、论气象、论境界,就远非南朝人所能相比的了。
南朝的山水诗因为是在希企隐逸的风气中产生的,所以诗里常常流露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情趣。
这种传统的隐逸思想在唐代的山水诗里虽然也有所流露,但除此之外,唐代的山水诗里更多了两种感情,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正是这两种感情构成唐代山水诗思想内容方面的重要特点,使今天的读者讽诵之余仍然激动不已。
洋溢在唐代山水诗里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那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仍然是我们的精神营养。
从艺术上看,南朝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追求形似,崇尚工巧,缺乏神韵。
唐代山水诗脱离了对形似的追求,而致力于达到神似。
它们刻画山水,不滞于山容水态,而是力求把握和表现山水的个性。
自然山水成了诗人的朋友,或诗人自己的化身。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和大自然,情和景,契合交融达到化境。
中国的山水诗到了唐代,才臻于完美、纯熟。
五代以后,山水画渐趋成熟,至宋代遂蔚为大现。
荆浩、关仝、董源、李成、范宽、米芾等一大批山水画家的涌现,培养了人们探索和欣赏自然美的兴趣,也刺激了用诗歌去再现自然美的欲望。
如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秦观《泗州东城晚望》:“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
然而宋代以后由于诗歌创作总的水平已无法和唐代相比,因而山水诗的成就也比唐代逊色。
但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仍然有所创新。
特别是用五七言绝句的形式,集中地绘出一片风景,创造一个意境,常有近似图画的效果。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脉络》)6.下列对唐代山水诗“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原因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从外部环境上为诗人写作山水诗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B.许多诗人通过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的漫游,经受了多姿多彩的山水的培育。
C.唐代山水诗人屏弃了南朝山水诗中的隐逸风气,胸襟、气象、境界更加开阔。
D.唐代山水诗在思想内容上比南朝山水诗增加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创作视野的角度看,南朝的山水诗人没有机会领略广袤的中原风光,所以在创作上受到很大局限。
B.从艺术表现上看,唐代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不讲究外在形体上的的描绘,而是致力于达到神似。
C.从诗人情感上看,唐代山水诗人比南朝山水诗人更加丰富,尤其是多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D.从山水诗发展上看,宋代的山水诗虽然不及唐代,但在表达技巧、创作意境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唐代山水诗里洋溢着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与唐代的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B.南朝的山水诗虽然缺乏神韵,但没有这一时期的创作实践,很难说山水诗到唐代就臻于完美、纯熟。
C.作者认为,宋代山水诗的成就从总体上看无法与唐代山水诗相比的原因,是宋代诗歌的总体创作水平不及唐代。
D.宋代山水诗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高于唐代山水诗,是因为宋代山水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
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
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
”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
燕人怪之。
田单因宣言日:乎神来下教我。
”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
”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
”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燕将大喜,许之。
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
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
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熟悉,精通B.以即墨距燕通“拒”,抵抗C.坚守,唯恐见得看出来D.而城中鼓噪从之跟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②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B.①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②谨拜表以闻C.①当有神人为我师②奚以之为九万里而南为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1.下列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B.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C.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D.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四、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2)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3)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1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晚景陈霆流水孤村,荒城古道。
槎牙老木乌鸢噪。
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
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1)、此词上片中划线的几句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是怎样抒发的?14.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⑵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⑶,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⑷纵一苇之所如,。
,而不知其所止…………,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⑸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五、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0年9月,两名赤裸上身的男子在嘈杂、凌乱的屋子里翻唱汪峰的《春天里》。
沙哑沧桑的声音让这段视频走红网络,网络转载破两百万。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很多网友都被他们的经历和歌声中的苍凉所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