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人教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6)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6)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6)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百度已死”固然__________,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__________,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

倘若以亲近远疏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

曾经的教训__________: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

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

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

“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__________、饮鸩止渴,不仅失去用户,而且触犯众怒。

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耸人听闻良莠不齐记忆犹新竭泽而渔B.骇人听闻良莠不齐历历在目釜底抽薪C.骇人听闻参差不齐记忆犹新釜底抽薪D.耸人听闻参差不齐历历在目竭泽而渔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

B.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方式加以布局。

C.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

D.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考量、用怎样的逻辑加以布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B.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C.公共性和盈利性是第一属性D.盈利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2、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知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

请广大师生于6月23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

请大家相互转告,赶紧办理。

3、仿照下面的示例,在交通、教育、经济、科技、法治方面选择两个,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基本相同。

示例: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女排精神,亚运雄风,全民健身,北京奥运高快强。

(1)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__________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___________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朱熹说,《湘夫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其起兴之例,正犹越人之歌,所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作者游览天姥山的急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阁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夜景,意境悲壮雄浑。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鹳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姆停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夜闻歌者》是一首短篇叙事诗。

从诗中的描写来看,白居易当时好像就宿在船上,船则停泊在鹦鹉洲边。

诗的构思与其名作《琵琶行》颇为相似,只是手法远较后者简练含蓄。

B.作者将秋江、明月、江船串联起来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秋天成为"寒秋",明月成为"冷月",江船成为"孤舟",隐约传来的歌声,自然也是"堪贫绝"却产生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

C.作者此诗中用"雪"来形容人的容貌,新颖独特:既道出这位少妇肌肤如楚楚可怜的形象,又表现她哀愁悲伤的心情。

从视角来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是远观,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貌。

D."低眉终不说"中的"说"字通"悦"字。

诗中女子的怨绪一发不可收拾白可怜, 还是抒发闺愁呢?这引起了作者耐心的询问。

虽经作者婉言宽慰,她始终始终不解愁容。

2.后人评价本诗和《琵琶行》时认为,虽然这两首诗都写了乐伎歌女的悲惨命运, 但《琵琶行》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

请结合这两首诗内容上的不同来说明这一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

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

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

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

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

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

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

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

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

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

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

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

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

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王祖龙《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D.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让传统手艺得到创意性发展,有助于文化传统传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从留住文化记忆、衍生性生产、创意性发展等三方面指明了生态化保护的途径。

C.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D.文章是“先总后分”的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再分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实用的产品被移植到装饰中,使其传统手艺得到保护。

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也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是棵乌桕树乐祥涛①鸟桕树的叫法,是我在书本上看到的,原来我把它叫做木梓树。

就像知道我生长的那个小山村,也叫故乡一样,当初叫的时候并不习惯,是经过多次反复的尝试,这才慢慢改口。

不过,在我情感深处,依然保留了它原有的名字。

②许多年后,由于工作、生活和离开家乡等诸多原因,乌桕树的身影几乎淡出了我的记忆。

那种踩着时间的节点,四季变换色彩的轮回,没有在我的生命里继续交替。

反而是在我闲暇的时候,乌桕树走进了我的梦里。

开始时,是模糊的,接着,一点一点变得明晰起来。

③坦率地讲,我在乌桕树身边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它的特别之处。

相反,是在多年之后,那些碎片似的梦境,才把它重新串联到了一起。

后来,经过不断地回忆和细致的梳理,乌桕树才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④春季,对于乡村来说,那是产生烂漫的时刻。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乌桕树并不显眼,因有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谁也没有太留意乌桕树的存在。

⑤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赞赏或是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直至开出如穗状花絮的小花。

⑥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闲着,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已经成为我们那帮孩子的家常便饭。

⑦夏天,通常都是蝉们喊出来的,先是一声,两声。

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⑧村子的东头是一片竹林,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