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2022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2022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xié 怯.懦qiè 弄巧成拙.zhuó 如释.重负shìB、伪.wéi装反省.shěng 循规蹈矩.jǔ 令人发.指fàC、重创.chuāng 儒.家rú岿.然不动kuī乘.风破浪chéngD、挑剔.tī滂.沱pāng 呱.呱坠地guā生吞活剥.bāo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转弯抹角千姿百态挺而走险唯唯喏喏B、前扑后继老奸巨滑郑重其是哀声叹气C、惴惴不安瞻前顾后投机取巧稍纵既逝D、战战兢兢无足挂齿沉默寡言莫衷一事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精兵简.政(精简)死得其所.(处所、地方)B、精益.求精(好处)执.迷不悟(坚持)C、自以为是.(正确)不足.介意(足以)D、漠.不关心(冷淡)寻根究.底(推求)4、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用得恰当,不需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A、我怀着刻不容缓的心情,加快脚步奔向火车站。

(迫不及待)B、干部不应该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漫不经心。

(漠不关心)C、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因此,我们一定要奋起直追,争取走在世界的前列。

(勇往直前)D、他的想法不免有些独树一帜,使人一时无法接受(异想天开)5、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A、拮据——宽裕正直——邪恶文雅——粗俗B、阔绰——富裕讥诮——讽刺歹毒——狠毒C、周济——救济抵御——放弃损害——维护D、仁慈——慈祥慷慨——大方谦虚——骄傲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的脊似的。

C、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D、他手背上凸起的筋骨,好像是盘曲嶙峋的藤萝枝干。

7、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您一定听说过别里科夫。

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A、假如不但还B、即便也还C、即使也而且D、就是也而且8、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____。

②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____,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

③没有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A、终止推敲体察B、中止推求体验C、中止推敲体会D、终止推求体味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①扫②罩③缚④拉⑤撒⑥支我们沙地上,下了雪。

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匾,()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在棒上的绳子一(),那鸟雀就()在竹匾下了。

A、①⑥⑤③④②B、⑥①②③④⑤C、②①③⑥⑤④D、②①⑥③④⑤10、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群众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天安门。

缩句:目光望着天安门。

B、周总理关心作家何其芳同志。

缩句:总理关心同志。

C、比赛后,获奖的运动员兴奋得满街跑。

缩句:运动员满街。

D、雅鲁藏布大峡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

缩句:发现是结果。

11、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

②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③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④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⑤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

⑥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⑦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

A、①④③②⑤⑦⑥B、②⑤⑦⑥①④③C、①④⑤⑦③②⑥D、②①④③⑤⑦⑥12、关于描写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席!”腰板微微一弯。

“各位先生!”腰板微微一弯。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B、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C、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D、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13、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一项是()A、班长对王老师说:“您荣幸地被邀请参加我们的座谈会。

”B、感谢您的热情邀请,我会抽时间光临指导的。

C、作为你的好朋友,我还是赞成你报考师范大学。

D、妈妈告诉我说:“你爸正跟你哥磋商明天旅游的事呢。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丰富情感。

B、不管什么时代,做人都要厚道,忌欺诈,讲诚信为本。

C、能否推行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15、下列选项中作品,作者,主人公不相一致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于勒B、《故乡》鲁迅闰土C、《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别里科夫D、《华威先生》张天翼华威先生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17题,共6分。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下列断句正确的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7、下列加点字翻译错误的是()A、行拂.乱其所为拂:通“弼”,辅佐。

B、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

C、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共12分。

“___ _____ ”这是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甲)有价值(甲)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

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乙)不及时录下来,(乙)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

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

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

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丙)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丙)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

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8、联系下文,想一想第1段横线上引用的孔子名言应该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选文甲乙丙三处依次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也如果/就不但/而且 B、虽然/但如果/就不但/而且C、即使/也因为/所以不但/而且D、即使/也如果/就不是/就是20、下面对作者“精神拾荒三步曲”和三步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A、文中“精神拾荒”是指拣取、提炼学习生活中最易流失的新思想、意识、见解、主张等精神产品。

B、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就会流失,“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学而思可以激发灵感,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

21、下面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第1、2自然先引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第3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3、4是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第5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三)阅读下文,完成22—30题,共27分。

礼物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

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

“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

“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

”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

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

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