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解读应用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解读应用
【A】符合“B”,并
定期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 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
1.4.3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制定 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4.3.1
【C】
开展灾 害脆弱 性分析 明确医院 需要应的 主要突事 件及应对 策略。 (★)
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排序,明确应对的重点
• • • •
特点之三:评审表述方式 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 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 E-不适用;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 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 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 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 特点之七:内容多,要求高 • 共设置7章69节356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C 级通常为3-4条要求,B级通常为2-3条要求, A级通常为1-2条要求。合计每个项目约6-9 条要求 • 整个标准合计约3000条要求。
• 特点之八: • 为了进一步明确二级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 和水平,以附件形式增加了二级综合医院 临床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与二级综合医 院医技科室基本技术项目的相关内容。 • 临床科室设置:共24个2、3级专科,其中 可选4个:肿瘤、血液、心胸、烧伤整形; • 医技科室设置:5个。
标准的解读和体会
• 新标准特点之一:门槛设定: • 进入评审程序之前已经被卫生主管部门批 准为二级医院(区域卫生规划); • 执业3年以上; • 不限定为省级、市级或者县级医院; • 不再考虑医院规模。
• • • •
特点之二:不再进行量化评分 设置356项考评指标; 其中50项必须基本达到的核心指标; 考评结果以ABCDE来判断,再根据不同等 级的达标率来衡量医院的管理质量; • 不再扣分,全有全无。
• 评审目的: • 通过开展医疗机构评审,促进构建目标明 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 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机构 服务体系,对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实行科 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分级管理。
评审周期: *医院评审周期为4年。 *新建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证》,执业满3年方可首次申请评审。 *医院设置级别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 执业满3年方可按照改变后级别首次申请 首次评审。
• 第三章患者安全,提出十大患者安全目标, 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 第四章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以医疗质量与安全为核心,全面构架医疗 质量与安全管理框架,梳理医院内部管理 职责,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重点流程 给予明确要求,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理顺护 理管理体系,明确护理重点工作任务,落 实优质护理。 • 第六章医院管理,多维度覆盖医院内部管 理,加强自我管理与约束。 • 第七章共6节35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 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B】符合“C”,并
有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 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 强医院应急管理的措施。
【A】符合“B”,并
定期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 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
第一章至第六章评审结果项目
• 类别 基本标准 • C级 B级 A级 • 甲等≥90% ≥60% ≥20%
• 特点之九:必备技术指标设置: • 临床科室共202项,其中可选项目14项,可 选科室的项目30项,必须达到的158项; • 医技科室21项,分布于5个科室,其中影像 4,超声7项。 • 以客观资料证实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评审权限与评审组织
• 评审组织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领导下,具体负 责医院评审的技术性工作的机构。 • 评审组织可以由卫生行政部组建或是受卫 生行政部委托的适宜第三方机构。 • 卫生部和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国 医院评审的领导、组织及监督管理。委员 会下设办公室。
评审权限与评审组织
• 省级卫生行政部成立医院评审领导组,负 责本辖区的医院评审工作。领导组组长由 省级卫生行政部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 • 医院评审领导组应在卫生行政部领导下, 组建和管理评审专家库,并组织评审专家 的培训工作; • 评审专家应由卫生行政、行业学(协)会、 医疗机构等方面的专家和群众代表等组成。
• • • •
特点之四:抓住5个体系:质量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服务管理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改革与创新 体现5种质量管理工具:平衡计分法、评管 圈、根本原因分析 • 追踪检查、诊断相关组
• • • • • •
特点之五:突出了持续改进的理念 有计划、有制度、有规范; 有学习、有培训、有授权; 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 有检查、有分析、有反馈; 有整改、有提高,有再修订,有再培训
周期性评审
4、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包括: (一)地方政府开展的医疗机构行风评议结 果; (二)卫生行政部开展或者委托第三方社会 调查机构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三)省级卫生行政部规定的其他内容和项 目。
医院等级证书的使用
• 医院等级证书的有效期与评审周期相同。 等级证书有效期满后,医院不得继续使用 该等级证书。 • 医院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申请提前评审: 因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服务方式、诊 疗科目、床位等事项改变而变更登记的。
评审原则:“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 与、公平公正” 评审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
举、重在内涵”
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辖区医疗卫生 工作重点、医院管理实际,结合本地特点, 遵循“内容只增不减,标准只升不降”的 原则,适当调整标准并报卫生部备案。 • 医疗机构评审包括周期性布名称
节 • • • • • • •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第二章医院服务 第三章患者安全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 第五章护理管理 第六章医院管理 合计 条 6 8 10 23 5 11 63 款 核心条款 3 3 6 13 1 7 33 27 29 37 48 25 26 141 322 31 53 60 105 321 583
【C】
开展灾 害脆弱 性分析 明确医院 需要应的 主要突事 件及应对 策略。 (★)
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排序,明确应对的重点
【B】符合“C”,并
有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 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 强医院应急管理的措施。
关于核心条款
为保障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 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 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 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 条款”,带有★标志。
1.4.3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制定 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4.3.1
• • • • • •
评分说明的制定遵循PDCA循环原理 P即plan, D即do, C即check, A即action 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 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 • • • • • • •
特点之六:增加了卫生主管部门要求 预约诊疗 优质护理服务单元 临床路径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 不良事件主动上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 危急值报告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 相关法规和标准解读
概
述
•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公立 医院改革,进一步做好医院评审工作,根 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卫 生部组织专家制订了《医院评审暂行办 法》,于2011年9月21日以卫医管发 〔2011〕75号印发。随后陆续颁布了一系 列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评审标 准,启动了我国第二轮医院评审工作。
医院评审程序
• 医院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 查。 周期性评审是指政府主管部在评审期 满时对医院进行的综合评审。不定期重点 检查是指卫生行政部在评审周期内适时对 医院进行的检查和抽查。 • 卫生行政部应当组织对医院的管理、专科 技术水平等进行不定期重点评价,分值应 当不低于下次周期性评审总分的30%。
• 临床科室设置: • (1)一级科室: •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重 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耳鼻 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 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输血/ 室,有条件的建立康复医学科、临床营养 科/室。 •
• (2)二级科室或专业组: • 1)内科:呼吸、消化、神经、心血管、肾内、内 分泌等专业科室(专业组)中至少3个。 • 2)外科:普外、神外、骨科、泌外、胸外等专业 科室(专业组)中至少3个。 • 3)妇产科: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专业组)。 • 4)儿科:小儿内科、新生儿等专业科室(专业 组)。 • 5)中医科:中医综合、针灸科、推拿科等专业科 室(专业组)。
周期性评审
2、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的内容: (一)年度出院患者病案首页等诊疗信息; (二)医院运行、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及合 理用药等监测指标; (三)利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等 方法评价医院绩效;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和 项目。
周期性评审
3、现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医院基本标准符合情况; (二)医院评审标准符合情况; (三)医院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的情况; (四)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一、医院评审暂行办法解读
《医院评审暂行办法》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 则(共7条) 评审权限与组织机构(共7条) 评审申请与受理(共7条) 评审的实施(共12条) 评审结论(共9条) 监督管理(共9条) 附则(共3条) 共七章五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