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2020/11/14
平旦 日中 日西 合夜 鸡鸣 平旦
上午——阳中之阳 下午——阳中之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 下半夜—阴中之阳
7
3、阴阳的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
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可分性:即属阴或阳的事
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
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 表现为此长彼消(或此消彼长);由阴阳互根互用关 2系020/导11/14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22
阴阳消长的形式(2类4种)

此长彼消

(以长为主)




此消彼长

(以长为主)

互 根 互 用 中 的 消 长
2020/11/14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2020/11/14
27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 所有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 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 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1.脏腑形体分阴阳:内外分阴阳 (内脏与体表),上下分阴阳,功能特 点分阴阳。
(1)自然界:四时温热寒凉的循环往复。 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 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 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 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 故。
(2)医学: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
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结果。
如人体中昼夜寤寐(睡和醒)兴奋抑制的交替。
① 正:正气,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对 病邪的抵抗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 力和对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等。
② 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亦可 用阴阳区分其阴阳属性。如六淫中,寒 湿为阴邪,风暑火为阳邪。
2020/11/14
32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阳胜则热 实证 阴胜则寒
寒热证病理总纲 阴虚则热 虚证 阳虚则寒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目的要求
一、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20/11/14
2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的概括。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阴阳之间的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常阈平 衡。
阴阳双方维持动态常阈平衡的关系在自 然界标志着气候的正常变化,四时寒暑的正 常更替,在人体标志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 序、协调。
2020/11/14
24
(五)阴阳的相互转化
1、含义: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可以转化为阴, 阴可以转化为阳。
2020/11/14 沙漠中雨水少
19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1、含义: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 长和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 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2、内容:
(1)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 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 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 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
升、浮——属阳,如桑叶、升麻、浮萍
降、沉——属阴,如石决明、牡蛎、磁石
2020/11/14
40
复习思考题
1.何谓阴阳?其有哪些特性?
2.阴阳的相对性包括哪些内容?
3.试述阴阳之间的关系。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哪些应用?
5.试述阴阳学说在阐释病理方面的应用。
6.试述阴阳学说在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如 果没有阴阳的交感运动,就没有生命,也没有自 然界。
2020/11/14
13
2、举例:
(1)自然界: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之阳 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形成 云、雾、雷电、雨、露,生命得以诞生,从而 化生出万物。
(2)人类:男女构精。男女媾精,新的生 命个体诞生,人类得以繁衍。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39
3. 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① 药之四性(四气):
寒、凉——属阴,如黄连、石膏、知母。
温、热——属阳,如干姜、附子、肉桂。
②药之五味(六味):酸、苦、甘、辛、咸
辛、甘、淡——为阳,如菊花、薄荷、猪苓
酸、苦、咸——为阴、如地龙、乌梅、五味子
③药之作用
(1)转化的内在因素与条件: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 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2)转化与消长的关系:
基础
阴阳消长
量变
结果
阴阳转化
质变
2020/11/14
25
2、形式(2种)
(1)渐变: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伴随彼 此消长过程,缓慢地发生着阳转化为阴,或阴转化为 阳的过程。如四季寒暑交替,昼夜转化等。
(4)切诊:部位、形态、至数分阴阳 浮、数、洪、滑——阳脉 沉、迟、细、涩——阴脉
2、概括疾病证候
八纲辨证: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 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2020/11/14
36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1.指导养生
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
养生的原则:“法于阴阳”:“春夏养阳,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降、入(阴)
❖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
2020/11/14
30
(三)说明人体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到邪与 正二方面,导致阴阳协调关系破坏,引 起阴阳偏盛偏衰,出现阴阳失调。疾病 的基本病机之一,便是阴阳失调。
2020/11/14
31
1、正、邪的含义:
2.经络系统分阴阳:阴经阳经,阴 络阳络。
2020/11/14
28
手 足 阳 表 上 左 外侧 腰背 背 胸 六腑 心肺 三 阳 经





右 内侧 胸腹 腰

五脏
肝脾 肾



2020/11/14
29
(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兴 奋

月 亮
2020/11/14
晦 暗
寒 冷
下 降
静 止
抑 制

4
(四)阴阳的特性
1、阴阳的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 一范畴、同一层次的。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 联系。如上与下、天与地、冷与热等,而上与冷、敌 与我,天与女即无法用阴阳划分。
2、阴阳的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释宇宙间各 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正如《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 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秋冬养阴”; “冬病夏治”,“夏病冬养”。
养生的根本是让人体之阴阳与自然界四时的
阴阳变化相适应,以维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
一,才能延年益寿,以利健康。
2020/11/14
37
2. 确定治疗原则、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 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
2020/11/14
14
(二)阴阳的对立制约 1、概念: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关联的阴 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相互排斥和相互 约束的关系。
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维持了阴阳
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
变化,是促进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2020/11/14
15
2、举例:
2020/11/14
38
(2)依据阴阳理论确定的治法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2020/11/14
阴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阴虚 阳虚
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 补
之主,以制阳光。)
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
2020/11/14
17
(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1、概念:(1)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互 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 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 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 与暗、上与下、寒与热等。
(2)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 的基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 资助的关系。如精与气、兴奋与抑制等。
(2)突变:是指阴阳在其消长过程中没有显著
的质变特征,当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的限度,或者有
某种条件的诱导,使阴阳双方迅速地向其各自相反方
面发生质的改变。如自然界六月飘雪,人体急性热病
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
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2020/11/14
26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20/11/14
33
(四)用于疾病诊断:
1、四诊分阴阴
(1)望诊:望病人色泽的明暗分阴阳 色泽鲜明,黄、赤——属阳 色泽晦暗,青、白、黑——属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