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1.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2.常见的混合物有:煤、石油、漂白粉;硬铝、黄铜、钢等合金;氯水,氨水等溶液,胶体。
3.液氯、液氨、冰醋酸属于纯净物。
4.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5.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6.区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根本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7.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而言,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8.失高氧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是还原剂(有还原性)9.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0.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 l-111.22.4mol/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a);②气体。
(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12.☆☆☆n=13.c(浓溶液)·V(浓溶液) = c(稀溶液)·V(稀溶液)14.c=1000ρω/M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16.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17.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冷凝水“下进上出”。
18.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19.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使用时注意“上倒下放”。
20.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不可加热至蒸干。
21.原子结构模型:道尔顿——实心球模型;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卢瑟福——带核的原子模型;玻尔——电子云模型。
22.符号,其中:质量数= A、质子数= Z、中子数= A-Z、电子数= Z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如:其中:质量数=14,质子数=6,中子数=14-6=8,电子数=62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如 11H、 21H、 31H24.氢氟酸应存放在塑料瓶中,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
25.氢氧化钠溶液在存放时不能使用玻璃塞。
26.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
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
27.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8.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29.点燃可燃气体前要验纯。
30.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31.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稀HNO3和AgNO3产生白色沉淀Ag++Cl-=AgCl↓SO42-稀HCl和BaCl2 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SO42-+Ba2+=BaSO4↓Fe3+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Fe2+先加KSCN溶液,再加氯水先无明显变化,后溶液呈红色2Fe2++Cl2=2Fe3++2Cl-NH4+NaOH溶液,加热,湿润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NH4++OH-NH3↑+H2ONa+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K+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Al3+NaOH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Al3++3OH-=Al(OH)3↓Al(OH)3+ OH-= AlO2-+2H2O32.钠是质软、密度小、熔点低33.钠遇酸溶液先和酸反应,遇盐溶液先和水反应。
34.过氧化钠为淡黄色粉末,可作供氧剂。
35.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性质Na2CO3NaHCO3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溶解性均易溶于水,Na2CO3 > NaHCO3溶液酸碱性均显碱性,碱性Na2CO3 > NaHCO3热稳定性Na2CO3 > NaHCO3与HCl反应均生成CO2,反应速率Na2CO3 < NaHCO3与Ca(OH)2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与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现象36233)方法:加热37.除杂NaHCO3(Na2CO3)方法:通CO238.M g能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也能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 39.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表面覆盖有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腐蚀。
40.既能与HCl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Al、Al2O3、Al(OH)3、NaHCO3、氨基酸等41.常温..下,铝或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化学变化)。
42.A l(OH)3的制备: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43.A l(OH)3不能溶于氨水中。
44.A lCl3能和碱反应,NaAlO2能和酸反应,均先产生白色沉淀Al(OH)3,又沉淀逐渐溶解。
45.除杂Fe2O3(Al2O3)试剂:NaOH溶液46.F e2O3红棕色固体Fe(OH)3红褐色沉淀47.F e(OH)2为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先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OH)3沉淀48.除杂FeCl2(FeCl3)方法:加铁粉49.除杂FeCl3(FeCl2)方法:通氯气或加氯水50.制作印刷电路板:Cu与Fe3+反应,生成Fe2+和Cu2+51.单质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硅芯片、太阳能电池板等52.S iO2是制玻璃的原料,还可制光导纤维。
53.氯气: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有毒54.实验室制Cl2:用MnO2和浓HCl加热;工业制Cl2: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55.F e在Cl2中燃烧,棕黄色烟;生成FeCl3,不是FeCl256.H2在Cl2中燃烧,苍白色火焰。
57.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有漂白性)58.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漂白。
59.氯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且红色不可恢复。
60.多余的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6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62.C l2可与KBr溶液反应置换出Br2;Cl2也可与KI溶液反应置换出I2 63.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64.S 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红色可以恢复65.浓硫酸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氨气(NH3)66.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产氢气67.浓硫酸与Cu加热,生成SO268.N O为无色气体,极易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69.N 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70.N H3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形成氨水71.氨气的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72.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73.铵盐与碱加热,一定生成NH374.硝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75.不能一步实现的转化有:Al2O3→Al(OH)3、Fe2O3→Fe(OH)3、SiO2→H2SiO3、S→SO376.电离方程式如H2SO4= 2H++SO42-Ba(OH)2 =Ba2+ +2OH-Na2CO3 =2Na++ CO32-77.在离子反应中可以拆开的物质:强酸(HCl、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除AgCl外的氯化物,除BaSO4外的硫酸盐)。
78.☆☆☆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1)电荷、原子不守恒,如:Fe+Fe3+=2Fe2+、2)拆分错误,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 = CO2↑+H2O,应写成:CaCO3+2H+ =Ca2++ CO2↑+H2O3)化学原理错误,如:Fe和HCl反应不能写成2Fe+6H+=2Fe3++3H2↑,应写成Fe+2H+=Fe2++H2↑;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42-+Ba2+=BaSO4↓+H2O,应写成2H++2OH-+SO42-+Ba2+ =BaSO4↓+2H2O79.不能与H+共存的离子有:OH-、CO32-、HCO3-80.不能与OH-共存的离子有:除K+、Na+、Ba2+、Ca2+以外的所有阳离子、HCO3-81.不能与CO32-共存的离子有:除K+、Na+、NH4+以外的所有阳离子82.C l-不能与Ag+共存。
83.S O42-不能与Ba2+共存。
84.有色离子有: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21.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1~3周期为短周期共有18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纵行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Ⅷ族。
主族的表示方法: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3.元素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其最高价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H2反应生成氢化物,其氢化物越稳定,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
4.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原子半径大,元素金属性最强。
5.周期表中,右上方元素,原子半径小,元素非金属性最强6.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最小的是H;最活泼的金属是Na,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最强的碱是NaOH,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7.除稀有气体外,O元素和F元素没有正价。
8.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9.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方法:离子键存在于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阴离子之间;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10.离子化合物: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NH4+)的化合物。
如:NaCl、CaCl2、NaOH等。
共价化合物: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铵盐)。
如:H2O、CO2、H2SO4等。
化学式 电子式化学式 电子式H 2 H H :N 2H 2OH O H :....:CO 2..:::::..:O C ONH 3H H N H :....:CH 4H H H C H :....:NaCl -+:]....[:Cl NaCl 2:....:....:Cl Cl HCl:....:Cl HMgCl 2-+-:]....[::]....[:2Cl Mg Cl Na 2O +-+Na O Na 2:]....[:NaOH-+]:....[:H O Na12.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如:丁烷(C 4H 10)有正丁烷(CH 3CH 2CH 2CH 3)、异丁烷(CH 3CH CH 3CH 3)两种同分异构体;C 2H 6O有乙醇CH 3CH 2OH 、二甲醚CH 3OCH 3两种同分异构体。
13.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4. 断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15.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