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考试复习资料汇编化学必修1部分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如CO 要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识记: 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Page4 图1—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需要垫上石棉网进行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分离和提纯实验:粗: ①步骤:溶解 过滤 蒸发 转移②除去粗盐(主要成分为NaCl )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 2、MgCl 2和一些硫酸盐(以Na 2SO 4为代表)时添加试剂的顺序(确保加Na2CO3溶液之前先加BaCl2,盐酸最后加入)③试剂都要加过量(Na 2CO 3作用是除去Ca 2+和过量的Ba 2+) 2. .除杂(除去不用恢复到原物质)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MgO(Al 2O 3)用NaOH ; FeCl 2(FeCl 3)用铁粉Na 2CO 3( NaHCO 3)用加热方法, NaHCO 3 (Na 2CO 3)通入CO 2方法甲烷(乙烯)用溴水除去; 乙酸乙脂(乙醇或乙酸)用饱和Na 2CO 3溶液等. 三、物质或离子检验 1.2.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12g碳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 A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 m3.标准状况下, V m = 22.4 L/mol注意:①研究对象必须是气体②V m = 22.4 L/mol必须是在标准状况下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 B = n 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④转移:冷却到室温时,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⑤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⑥定容:加水至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⑦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⑧装瓶、贴签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或滴定管(量取液体质量),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1、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拆。
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盐可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第三步:删。
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第四步:查。
反应是否符合事实; 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守恒②离子共存问题判断: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建议:做题时采用排除法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失——升——(被)氧化——还原剂碱金属元素、Ag、H:+1 F:—1Ca、Mg、Ba、Zn:+2 Cl:—1,+1,+5,+7Cu :+1,+2 O :—2Fe :+2,+3 S :—2,+4,+6 Al :+3 P :—3,+3,+5 Mn :+2,+4,+6,+7 N :—3,+2,+4,+5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 >Mg >Al >Fe记住它们的特性----------钠为极活泼的金属,铝为两性金属,铁为变价金属 1.2.Ⅰ、铝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Al —3e -==Al 3+a 、与非金属:4Al+3O 2==2Al 2O 3,2Al+3S==Al 2S 3,2Al+3Cl 2==2AlCl 3b 、与酸:2Al+6HCl==2AlCl 3+3H 2↑,2Al+3H 2SO 4==Al 2(SO 4)3+3H 2↑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c 、与强碱:2Al+2NaOH+2H 2O==2NaAlO 2(偏铝酸钠)+3H 2↑(2Al+2OH -+2H 2O==2AlO 2-+3H 2↑)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d 、铝热反应:2Al+Fe 2O 3===2Fe+Al 2O 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Ⅱ、铝的化合物①Al 2O 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 、与酸:Al 2O 3+6H +==2Al 3++3H 2Ob 、与碱:Al 2O 3+2OH -==2AlO 2-+H 2O 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a 、实验室制备: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b 、与酸、碱反应:与酸 Al(OH)3+3H +==Al 3++3H 2O 与碱 Al(OH)3+OH -==AlO 2-+2H 2O ③KAl(SO 4)2(硫酸铝钾)△ 点燃 点燃高温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KAl(SO4)2==K++Al3++2SO42-,Al3+会水解:Al3++3H2O Al(OH)3+3H+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5. 铁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
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a、与非金属:Fe+S==FeS,3Fe+2O2===Fe3O4,2Fe+3Cl2===2FeCl3b、与水:3Fe+4H2O(g)===Fe3O4+4H2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2++H2↑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温钝化.加热时会被氧化成三价铁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2+==Fe2++Cu③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原理Fe2++2OH—→Fe(OH)2↓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关键:需要创造的条件——无Fe3+的环境;无O2的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排除溶液中的Fe3+→加铁粉;驱逐溶液中的溶解氧→加热煮沸;避免与空气接触→反常规操作---- 油封、滴管的使用、滴管伸入液面下现象:白色—灰绿色---红褐色;反应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氢氧化铁的制备: Fe3++3OH—→Fe(OH)3↓④Fe2+和Fe3+离子相互转化及检验:ⅰ:相互转化:记住四个重要转化反应方程式Fe2+→ Fe3+ Fe2++Cl2= Fe3++2Cl-;4Fe(OH)2+O2+2H2O=4Fe(OH)3Fe3+→Fe2+ 2Fe3++Cu= 2Fe2++Cu; 2Fe3++Fe= 3Fe2+ⅱ: 检验a溶液是浅绿色的Fe 2+ b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c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灰绿色红褐色a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Fe3+ b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c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二:几种重要金属及化合之间的转化关系完成下列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点燃点燃△△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
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