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不同标准分类(之前)

按不同标准分类(之前)

按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今天老师要跟我们小朋友玩个游戏,出示图片,图中有什么?(图中有三角形、圆和正方形这三种图形)。

下面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每种图形出现的次数。

(填写在作业纸上第一张表格)。

交流: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表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图形出现一次)比较有的小朋友记录完整了,有的没有。

为什么啊?因为他选择记录数据的符号很简单。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数据,这样清楚又方便。

一、情境导入
1、引入出示图形。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童心园玩一玩吗?
可是喜洋洋说了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方可入园,你们有没有信心?
出示问题:下面这些图形,如果按它们的不同特点分类,你会怎样分?
2、引导分类。

交流:你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教师按学生的口答演示分类,把图形呈现为几类,每次让学生说说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3、明确标准。

提问:谁来把分类的结果说完整?(三句话)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

(板书:分类标准)刚才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标准分类,(在课题位置板书:按不同标准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二、教学新知
1、出示教材90页例题情境图。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童心园。

提问: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1:想知道学生有多少人,老师有多少人?
生2: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玩游戏的有多少人,下棋的有多少人?
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就问: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吗?
生3: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生4: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在课件中出示。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他们的人数。

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1)明确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按什么分类,分成几类?)
指名说:
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根据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有目的进行选择。

比如想了解图中看书、下棋、做游戏的各有多少人,就要按参加的活动进行分类;想了解图中是男的多还是女的多,就要按性别进行分类等。

师:如果按老师和学生可以分成两类,怎样来表示分类的结果呢?你想用什么来表示一个人?
指名说一说:画一个三角形表示一个人、画一个圆表示一个人、打一个表示一个人……
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自主介绍自己分类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师:按参加的活动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按参加的活动分成看书、下棋、做游戏三类。

统计表中的
一个“”表示什么?
(3)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把图上的人物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得到了这两张统计表,那你能根据这两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回答这几个问题吗?
问题一: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题二: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题三: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问题四: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生:学生比老师多9人;做游戏的人数最多,下棋的人数最少。

师:你还知道些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两次分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名回答:人的总数是一样的;分类的标准和结果不一样。

2、回顾反思。

师:回顾刚才分类整理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生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生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追问:收集数据时,你是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
指名说一说:按一定的顺序记录数据,并在已记录过的人物旁做上记号,这样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了。

3、延伸。

师:我们除了可以按这两个标准分类,还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
(还可以按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类)课后可以按这种标准分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数据。

三、巩固应用
1、教材96页第1题。

出示主题图。

小动物们在举行运动会。

图中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对图中的小动物进行分类?(1、可以按跳高和跑步分成两类。

2、可以按狗、兔、猴分成三类)下面请你按不同标准分类。

2、教材9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积木图。

师:我们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对图中的积木进行分类?(可以按颜色分成三类,也可以按形状分成四类)
请你分别按颜色和形状对图中的物体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

投影展示学生分类整理的结果,让学生自主介绍分类整理的过程,说一说通过分类整理知道了什么。

生:按颜色分成了三类,红色5个,黄色3个,蓝色5个;按形状分成了四类,长方形5个,正方形3个,圆柱2个,球3个。

你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检验我们分类整理的结果是否正确?(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图形,再看我们分类结果的总数是不是跟它相
等,是的话基本是正确的,不是的话肯定错了。

我们可以根据总数不变来验证分类的结果。


3、教材9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呈现题中的邮票图,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交流:可以按邮票的横、竖形式分为两类,也可以按邮票的面值分为三类。

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教师巡视。

投影展示学生分类整理的结果,指名说一说通过分类整理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教材92页“想想做做”第3题。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预设:可以按年龄分一分;按男女性别分一分;按出生月份分一分……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