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完结版(精)

《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完结版(精)

浅论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学院:专业:学号:姓名:论文提交日期:2012 11 日摘要自转基因技术应用到食品产业中以来, 转基因食品飞速发展, 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制造的食品已越来越多的走上人们的餐桌。

虽然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应用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其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等优点较为明显,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但转基因食品并不是毫无弊端, 其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风险性。

为促进转基因食品研发工作的健康发展 , 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 并将其与传统食品进行比较, 又对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性与对生态环境的风险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 并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未来发展目录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 … … … … … … … … … … … … 1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 … … … … … … … … … … 1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及介绍… … … … … … … … … … … 1第三节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比较…… … … … … … … … … … 1第二章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2第一节与基因表达产物相关的健康影响…………………………… 2第二节蛋白质可能的致敏性… … … … … … … … … … … … … … 2第三节与食品关键成分相关的安全问题.................................... 3第四节与被标记基因生物相关的安全问题................................. 3第三章转基因食品的生态风险.............................................3第一节转基因生物的靶标效应............................................. 4第二节外源基因逃逸... ... ... ... ... ... ... ... ... ... ... ... ... ... ... 4第三节外源基因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 4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入侵... ... ... ... ... ... ... ... ... ... ... ... ... 4第四章对转基因食品的思考... ... ... ... ... ... ... ... ... ... ... (5)参考文献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 又称为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 它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改造生物的遗传性, 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变, 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 (多肽或蛋白质。

这样的生物体若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为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1]。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及介绍转基因食品通常分为四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其他转基因食品。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转基因生物是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烟草, 1985年转基因鱼问世,从此解开了转基因食品研究和生产的序幕。

一、近些年来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目前,大量的转基因农作物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食品,常见的有玉米、大豆、番茄、油菜等。

2011 年, 29 个国家 (包括 19 个发展中国家及 10 个工业化国家的 1670 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达 1.6 亿公顷。

[2]二、 20世纪 80年代开始,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开始有了较大的突破,现今, 转基因动物多应用于生物反应器方面及动物育种方面,在动物生产方面,现阶段主要的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改变遗传性状、提高生长速度、增加单位产量以及改善产品质量。

三、目前,直接使用转基因微生物作为食品的例子还没有出现,但将转基因细菌和真菌生产酶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已经比较普遍, 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主要目标是加强酶制剂的加工特性。

如:奶酪生产中使用的凝乳酶,啤酒和饮料生产中使用的淀粉酶等。

第三节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比较传统食品是通过选择或者是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转基因食品通过重组 DNA 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因而更加精致、严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

其转基因食品具有如下的特点:1. 转基因作物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其成本是传统产品的 40%至60%,产量至少增加 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有效地促进现有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3]2. 转基因食品能够很好地抗病虫害与抗除草剂,从而能够减少食品的农药残留, 降低环境污染。

所培育出来的植物具备耐贮藏特性, 能够很好地延长转基因食品的保存期。

3. 转基因食品能够改变食品的口味,并且提高食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同时还能满足不同群体对于膳食的需求,从而提高其附加值。

4. 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 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 四季低成本供应, 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第二章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转基因食品产生潜在健康影响可能的原因包括预期效应和非预期效应, 非预期效应的性质可能有害、中性、有益。

转基因生物出现非预期效应的可能原因有: DNA 序列的插入引发受体基因的破坏或沉默,沉默基因的激活或者受体基因组表达范式的改变; 插入基因及表达产物影响受体基因生物代谢过程, 包括代谢途径的改变和代谢产物的改变等。

[4]第一节与基因表达产物相关的健康影响利用转基因技术使生物表达出不属于自身的新物质,可能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 新蛋白质的毒性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毒性的隐患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受体本身存在潜在毒性;第二,在转基因操作过程中受体的毒性表达和含量发生变化; 第三, 插入的外源基因使其产生了新的毒素。

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或动物中, 该基因将会与其他基因连接在一起。

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 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 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不容忽视的, 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既然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就有对人畜产生类似伤害的可能性。

第二节蛋白质可能的致敏性食品过敏问题目前正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据资料显示在成年人和儿童中 ,90%以上的过敏反应是由鸡蛋、奶、花生、大豆、鱼、坚果、贝壳类海产品和小麦这八类食物引起的 , 而几乎所有的食物致敏原都是蛋白质。

[5]目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也属于异种蛋白, 也很有可能成为过敏原; 且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植物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中,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等能力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预期以外的新的蛋白质,它们都有可能会引起食物的过敏性。

第三节与食品关键成分相关的安全问题食品中的关键成分包括关键营养素或关键抗营养因子,是指某一食品中对整个膳食有重要影响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是主要成分(如作为营养物质的脂肪、蛋白质、糖类或酶抑制剂或抗营养因子或是微量成分(如矿物质和维生素)。

食品中的具有营养学重要性的物质发生改变可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从而使所表达的蛋白质发生变化,这有可能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第四节与被标记基因生物相关的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外源基因包括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标记基因是一种已知功能或已知序列的基因,能够起着特异性标记的作用。

评价作为一种外源基因的标记基因,首先要分析的是其直接毒性,表达蛋白的直接毒性、致敏性、代谢产物的安全性等;其次是标记基因的水平转移、降解和多效性。

一、标记基因的直接毒性问题转基因食品中的标记基因是否含有直接的毒性,基于转基因食品中标记基因的组成成分和化学水平暂时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含量又较少,世界贸易组织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称外源 DNA 分子本身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毒害作用的几率性非常小,但转基因食品中标记基因是否具有毒性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6] 二、标记基因的水平转移问题人们担心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其外源基因会水平转移到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中,进而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有效性是否会因此产生下降趋势都不确定,尽管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水平转移和增加人体抗药性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也应该引起重视。

2002 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 DNA 的人体残留试验,7 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 DNA 的残留物。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7] 三、标记基因的多效性现在国际上对标记基因的一致看法是多数的标记基因具有安全稳定性,只有少许一些标记基因没有确定为是安全的,尽管部分标记基因已被证实是安全的,但这也只是指基因本身是安全的,不能因此得出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多效性和其他可能的二次效应都是安全的结论。

[8] 第三章转基因食品的生态风险 3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第一节转基因生物的非靶标效应转基因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能对靶标生物产生作用,还有可能对环境中的非靶标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转基因抗虫作物,在经过长时间的抗虫基因筛选后,靶标害虫出现突变,经过选择,靶标害虫可能逐渐适应转基因作物。

从而影响了该靶标害虫的抗性发育以及进化的方向与程度。

研究表明,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

转基因抗虫棉对第 1~2 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第 3~4 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

[9]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10] 第二节外源基因逃逸转基因生物大规模投放到环境中后,必须考虑外源基因的逃逸风险,其分为以下几种原因和类型: 1 转基因方法本身存在不稳定性,易发生基因重组; 2 释放的环境中存在和转基因生物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物种; 3 转基因种子无意的扩散; 4 转基因生物参与了无性繁殖或者个体再生。

现阶段人类栽培的植物大部分是由杂草驯化而来,一旦投放到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与杂草品种的杂交。

一旦发生外源基因逃逸到杂草品种中,则会大大提高它们对除草剂或病虫害的抗性,加速抗性进化的速度,威胁整个农业生态系统。

第三节外源基因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转基因生物不仅仅会以个体形式进入生态系统,释放的转基因生物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态过程,最终会以一定的形式进入土壤中,外源基因也会随之进入土壤,影响生态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