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植物的拉丁学名拉丁文字母的名称及发音字母名称发音A a [a:] [a:]B b [be] [b ]C c [tse] [ts][k]D d [de] [ d ]E e [e] [e]F f [ef] [f]G g [ge] [ g ]H h [ha:] [ h ]I i [ i:] [ i:] *J j [jot] [j] ∆ K k [ka:] [k ] L l [el] [l] M m [em] [ m ]字母名称发音N n [en] [n]O o [ o] [o]P p [pe] [p]Q q [ku:] [k ]R r [er] [ T ]S s [es] [s]T t [te] [t]U u [u:] [u:]V v [ve] [ v ] * W w [dubl-ve] [ w] X x [iks] [ ks]Y y [ipsilon] [ i:]Z z [zetd] [z][注]:*德国人后加的字母。
∆自希腊借用来的字母当你翻开植物学书刊时,常常会看到在植物名称后面有一段外文,这就是根据国际命名法规给每一种植物所取的国际上公认的拉丁学名。
这种拉丁名对于我们对识别植物、进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
世界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就以被子植物而论,即有286000种(据Grant 1963)。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国家叫法不同,就是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叫法也很不一致,我国幅员广大,资源极为丰富,高等植物约3万种以上,各个地区对同一种植物可以有几个名字,即所谓同物异名;有时不同的植物有相同的名字,即所谓同名异物。
在植物名称上造成极大的混乱。
如白头翁一名分别属于毛茛科、蔷薇种等几种不同的植物,而我们日常食用的玉米,则在不同地区叫玉菱、苞谷、棒子、玉蜀黍等不同名称。
在世界上,各个国家也因语言文字不同,植物名称也不一致,因此在学术交流上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促使全世界的植物名称的统一和稳定,伟大的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C·Lrnnatus,1707—1778)奠定了双命名法,后于1866年开始,世界各国植物学家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ade of Botahical Noncnclatare简称ICBN),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对植物命名的准则。
拉丁文是一种古代的欧洲文字,早在公元前就有存在了。
作为古代罗马帝国的国语,它曾经在罗马帝国所统治下的古代欧洲广大地区和国家传布和使用,成为“欧洲官话”。
到中世纪,虽然罗马帝国灭亡了,拉丁文却仍然是西欧各国的学校、科学和文学的通用语言。
文艺复兴运动中,拉丁文也起过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的许多名著,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现代植物学、动物学和医药学等学科中的命名和术语,也都是采用拉丁文。
一、拉丁学名的组成和用法1.植物拉丁学名的基本组成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是用拉丁文字或拉丁化了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即属名+种加词,如:Ginkgo biloba,Ginkgo是属名,biloba是种加词,此即所谓双名。
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的学名的写法。
具体规定如下:(1) 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是名词一格,有阴、阳、中三性。
如棉属Gossypium(中性),杨属Populus(阳性),玉米属Zea(阴性)。
(2) 种加词一律用小写,较老的书中常可见到种加词是人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如:白皮松Pinus Bungeana是纪念俄国人Bunge的,现在应写成Pinus bungeana。
种加词可以是名词或形容词。
以形容词做种加词,要与属名的性数格一致。
如:Ephedra sinica(阴性)Stapf 麻黄(Sinicus中国的)。
Populus alba银白杨(alba为形容词,阴性,因为树木名称一律用阴性)。
Potentilla bifuria(阴性)L. 二裂委陵菜。
Pisum sativum(中性)L. 豌豆。
名词做种加词一般用单数一格作属名的同位定语。
如:Daucus carota L. 野胡萝卜(carota为拉丁文单数一格)。
Allium cepa L. 洋葱。
也有少数用名词二格做属名定语,其中大多数是甘专有名词而来。
如:Saccharium officinorum L. 甘蔗。
2.命名人名及其缩写规定:命名人名第一字母要大写。
一般均应缩写,缩写时一定要加省略号“·”。
如:Linnaeus一般可缩写成Linn.或L.。
单音节姓名取开头一至几个辅音字母,如Broun,可缩写成Br,De Condolle缩写成DC。
但对于避免重名,如:Robert Broun与N.E.Br.二音节以上的姓名缩写时取第一音节及第二音节第二辅音,如:Jussieu可缩写成Juss.,Richard缩写成Rich.。
字过长的姓氏,可取头二音节及第三音节第一字母,如:Bertoloni缩写成Bertol。
我国命名人根据1979年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的新规定,一律用汉语拼音名,改变过去一般用威妥马氏拼音的混乱和不合理现象。
(过去已沿用的命名人不再改拼新汉语拼音名。
)二个命名人共同发表一个新分类群时,则在两人间加“et”或“ ”,如唐进和汪发瓒写成Tang et Wang。
三个以上共同命名的只写第一人名后加“al.”字样,如:Tang. Wang. Chen写成Tang et al。
植物学命名中,有时在命名人的后面用“ex”(意思是从、由、根据)连接另一个人名。
如大落新妇Astille grainhs Stapf ex Wils。
这是Stapf把这一植物命名后尚未正式发表,以后由Wils同意这个命名,并正式予以发表,书写时此二人可以都写,也可以仅写Wils,而不写Stapf。
3.异名:植物的科、属、种都只能保留一个正确的名字,叫做正名,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种植物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学名,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根据命名法规的各规定,保留一个最早符合规定的学名,其它学名均为异名。
如: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e(1867)为正名,而Populus pekinensis Henry(1903)为其异名,可以用斜体字或加括号放在正名之后,以示区别。
4.其它:在文献或书中,有时还可以看到属名的后面有SP.或SPP.字样,这是表示尚未定名的植物。
“SP”是Species的缩写,表示一种尚未定名。
“SPP”是表示这一属中有二个以上的种尚未肯定。
“SP.nov”是Species nova“新种”的缩写。
“Var.nov”是Varietas nova“新变种”的缩写。
“gen.nov”是genus novam“新属”的缩写。
“SSP”是Subspecies“亚种”的缩写。
“f”或“form”是forma“变型”的缩写。
二、种以下等级的表示方法:亚种名的写法:属名+种加词+命名人+SSP.或Subsp.+亚种加词+亚科命名人。
如:小花蒙蒿Artemisia mongolica Nakai ssp. Parviflora(Maxim)Ritag.(即为蒙蒿的小花变种)。
变种名:变型名的写法和亚科名写法相同,只是把“SSP.”换成“Vor.”或“f.”即可。
杂科则在其名称前加乘号“×”。
栽培品种则在名称前冠加C.V.(Cultivar的缩写)。
三、属名及种名的来源:1.属名:属名按其词性来说是一个单数主格的名词,它有三种性,由字尾表示出来。
阳性字尾为us,中性字尾为um,on,阴性字尾为a,特殊变化不在此例。
属名来源虽然复杂,但常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原产地、产地名称、生态环境、植物具有某种价值或纪念人名等了命名。
(1) 以植物某种特征、特性命名:在属名中经常是根据植物某一器官的形态结构,特性和气味来命名。
能了解其来历和意义,有助于掌握该属植物特征,帮助记忆。
如景天属Sedum来自拉丁语Sedeo坐下的意思,因本属植物茎多铺散生长而得名;又如黄精属Polygonatum来自古希腊语Poly(多)和gomtum(滕)组成,借地下茎多节的意思;又如酢浆草属Oxalis系来自希腊语Oxys,酸的意思,因本属植物含有草酸而得名,群众叫酸味草,而中名酢(音cu同醋)也是有酸的浆汁的意思。
(2) 以原产地或产区的土名来命名:有的属名常常是以国家名或地区来命名,这多数是指该植物的原产区或分布区,也有由产区的土产名语言,经拉丁化转化为属名。
如茶属Thea,荔枝属Litchi,南天竹属Nandina等都是根据中国话的产区土名用拉丁语拼成。
银杏属Ginkgo来自日本称银杏为金果的译音经拉丁化而成。
(3) 以生态环境命名:在属名中往往以植物适应于生长的环境或生长地来命名。
如兰科的石斛属Dendrobium由Dendro(树木之意)和bios(生命)两字复合而成,意谓该植物多为生在树上或石上附生的兰科植物。
(4) 以人名或地名来命名:有些属名是纪念某人或原产地而明明。
如台湾杉属Taiwania,是该属最初出现于我国台湾省而得名。
福建柏属Fokienia最早出现于福建省。
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为纪念我国植物分类学家钟观光(Tsoong)、dendron (树木)而得名。
忍冬科的北极花属Linaea(亦称林奈草属)为纪念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而得名。
(5) 根据植物的医疗价值或某种意义来命名:如蜀葵属的属名Althaea来自Altheo,是治疗、医治的意思,因该属中的药蜀葵Althaea chicinalis可作药用。
2.种加词,用形容词和名词(一) 形容词:用形容词做种加词的较多,主要是表示物种的性状特征,也有些表示产区、生、人名或其它性质等。
用作形容词做种加词的时候,在拉丁文语法上,要求其性、数、格均与属名一致。
(1) 形容颜色的种加词:如:albus白色的;coccineus深红色的;Iuteus黄色的;niger黑色的;glaucus灰绿色的。
(2) 形容方位的种加词:如:orientalis东方的;occidentalis西方的;borealis北方的;australis 南方的。
(3) 表示产地,用地名、国名,以形容词的形式作种加词时,须按属名词尾的性别分别如下列词尾:a) —ensis(阳、阴性);—ense(中性)。
如:Helea brasiliensis(来自Brasilia巴西)三叶胺;Brassica pekinensis(来自Pekinum北京)大白菜;Potentilla chinensis(中国的)委陵菜;Populus canadesis(加拿大)加拿大白杨;Rhododendron hainanense(来自Hainan海南)海南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