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是指按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和限定质量标准等约束条件完成地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2、项目的基本特征:①项目的一次性②项目目标的明确性③项目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④项目的整体性3、建设项目概念:指需要一定量的投资,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以形成固定资产投资为明确目的的一次性任务。
分类:基本建设项目(大型建设项目,中型,小型)技术改造项目(限额以下,限额以上)4、建设项目的特征:①建设目标明确性②建设项目的整体性③建设过程程序性④建设项目的约束性⑤建设项目的一次性⑥建设项目的风险性5、建设项目的组成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6、建设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者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的全面管理,以最优地实现项目的质量、投资/成本、工期的建设目标。
7、我国建设程序分六个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工作-建设准备-竣工验收投资估算、设计总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8、设计-施工分离模式运作程序: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8、设计-施工分离模式的优缺点:优点:设计-施工分离模式的管理方法较为成熟,参与各方都对有关的运作程序熟悉;业主可以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对设计要求可进行控制;可自由选择监理人员对工程监理;设计之后进行施工招标,使评标及以后的签订合同、施工管理都有了可靠和准确的依据;可采用各方熟悉的标准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
缺点:在设计-施工分离模式中,设计和施工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阶段,容易造成设计方案与施工的实际条件脱节,护士施工的可能性与经济性;承包商按图施工,当业主有新的要求或对原图纸做出变更,承包商就由理由提出索赔;项目实施按部就班,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长;由于设计、施工两方都有分别与业主签订合同,他们之间无合同约束,常常出现不协调,业主须委托资讯工程师加强管理,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较高。
9、设计-施工连贯模式10、建造模式和交钥匙模式的优缺点:优点:设计—建造模式和交钥匙模式都属于项目总承包模式,都需业主和总承包商密切合作,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成本控制、进度安排等工作,甚至负责土地购买和项目融资。
在项目初期选定项目组成员,连续性好,责任单一;业主委托一个承包商对整个项目负责,预先考虑了施工因素影响,避免了设计和施工的矛盾,可以显著降低项目的成本和缩短工期,大大减少业主的组织与协调工作量。
同时,在选定承包商时,把设计方案的优劣作为主要的评标因素,可保证业主得到高质量的工程项目。
缺点:业主对最终设计和细节的控制能力降低,工程设计可能会受到施工者利益影响。
11、CM模式它是由业主委托一家CM公司以一个承包商的身份,采取设证与施工搭接的方式进行施工管理,直接承担或组织分包商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参与设计,其与业主的合同通常采用“成本加利润”方式。
特点:①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CM经理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经理对设计的管理起协调作用。
②CM公司受业主委托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基本属性是承包商,但它既区别于施工总承包,也不同于项目总承包,既不从事设计,也从进行施工生产活动,因而被称为CM承包商。
③CM公司在工程设计阶段就介入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模式中设计与施工相互脱离的弊病,使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可获得有关施工成本、施工方法等方面信息,从而有利于设计优化。
④由于设计与施工早起结合,对于大型工程项目被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设计一部分,施工一部分,使设计在施工上得可行性在设计尚未结束时便逐步明朗,因此可在很大程度上对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
⑤由于CM公司合同签约时,设计尚未最终完成,因此CM合同价通常既不采用单价合同,也不采用总价合同,而是采用“成本加利润”方式,这也是CM模式与其他模式的主要区别之一。
12、Agency CM模式CM公司仅以业主的咨询和代理的身份进行工作。
业主和CM公司的服务合同是采用固定酬金加管理费办法。
业主与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CM经理不负责分包和发包。
13、“At-Risk”CM模式14、BOT模式项目的提出与招标→项目发起人组织投标→成立项目公司,签署合同协议→项目建设与运营→项目移交15、工程管理的类型及任务⑪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厂商、监理单位。
⑫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①业主进行的项目管理②建设监理单位或咨询公司代业主进行的项目管理③设计单位进行的项目管理④施工单位进行的项目管理⑤政府建设管理⑬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①建立管理组织②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③目标控制④生产要素和现场管理⑤合同管理⑥信息管理⑭建立的主要内容:三控制、一管理、一协调。
1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可行,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论证,多方案比较和综合评价,以确定某一项目是否需要建设,是否可能建设,并为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提供可靠依据的工作。
17、可行性研究的目的:①避免错误的项目投资决策②减小项目的风险性③避免项目方案多变④保证项目不超支、不延误⑤对项目因素的变化心中有数⑥达到投资的最佳经济效果18、可行性研究的作用:①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②作为投资项目涉及的依据③作为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④作为该项目的科研实验、机构设置、职工培训、生产组织的依据⑤作为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⑥作为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基础资料⑦作为对该项目考核的依据19、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建设项目(投资机会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技术经济研究阶段、评估决策阶段)公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20、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①总论②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③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共设施情况④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⑤设计方案⑥环境保护⑦企业组织⑧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⑨实施进度的建议⑩社会及经济效益的评价21、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程序:①讨论可行性研究范围并明确业主目标②进行实地调查和技术经济研究③综合评价优选阶段④对选取的方案做更具体、更详细的编制,确定具体的范围,估算投资、经营成本和收益,做出项目的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价⑤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⑥编制资金筹措计划2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指在对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因素预测、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评价建设项目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下,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
23、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前提下,从项目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范围内的财务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评价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24、国民经济评价是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前提下,从国家经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效果和对社会的影响,评价项目在宏观经济上的合理性。
25、经济评价基本方法: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投资收益律法。
26、国民经济评价参数有: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社会标准折现率。
27、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程序的三个阶段:①项目的提出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③项目的评估和决策。
28、建设项目采购是指采购人通过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工程、货物或服务的行为。
29、建设项目采购管理是对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资源供应、咨询服务等采购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30、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益及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
31、施工项目采购有招投标方式和直接发包方式。
32、建设项目采购活动中的承发包模式:总分包模式、施工联合体、施工合作体、平行承发包。
33、施工项目招标的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3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即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是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为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项目,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35、索赔是指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是属于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且实际发生了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或赔偿的权利要求。
36、索赔工作程序:①索赔意向通知②做好同期记录③索赔中间报告④索赔最终报告⑤工程师审核索赔报告⑥业主审查索赔处理37、索赔计算有:工期索赔计算、费用索赔计算。
38、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是指为实施施工项目管理建立的组织机构,以及该机构为实现施工项目目标所进行的各项组织工作的总称。
39、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精干高效原则③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统一原则④业务系统化管理原则⑤弹性和流动性原则⑥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一体化原则40、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主要形式有:工作队式项目组织、部门控制式项目组织、矩阵制式项目组织、事业部制式项目组织41、施工项目经理部是由企业授权,并代表企业履行工程承包合同,进行项目管理的工作班子。
42、责、权、利、效统一的原则:责、权、利、效的统一,是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且必须把效(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重要地位。
43、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是企业管理层与施工项目经理部签订的明确施工项目经理部应达到的成本、质量、进度、安全和环境等管理目标及其承担责任并作为项目完成后审核评价依据的文件。
44、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在项目管理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45、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46、施工项目质量是指反映施工项目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规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综合。
47、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指指挥和控制施工项目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48、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包括:①施工企业的《质量手册》及相应的程序文件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施工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③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条例及法规④安全施工管理条例等49、质量管理统计分析方法有: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图法、分层法、统计调查表发。
50、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51、施工项目进度计划是规定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和开竣工时间以及相互衔接关系的计划,是在确定工程施工项目目标工期基础上,根据相应完成的工程量,对各项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起止时间和相互衔接关系所作的统筹安排。
52、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依据:①项目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有关工期的规定②设计图纸和定额资料③项目的施工规划和施工组织设计④材料、设备及资金的供应条件⑤施工单位可能投入的施工力量,包括劳动力和施工设备等⑥项目的外部条件及现场条件⑦已建成的同类或类似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等53、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横道图法、网络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