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 概率 《几何概型》备课资料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 概率 《几何概型》备课资料

《几何概型》备课资料
教学内容的分析
1.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本课选自人教A 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中3.3几何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古典概型情况下教学的。

它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使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延伸,此节内容也是新课本中增加的,反映了《新课标》对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

2.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将本节内容与古典概型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基本事件个数由有限向无限过渡,以及对实际背景的转化上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概率模型,并求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学生动手试验为主要形式,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思路,体会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及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个问题的分析及模拟试验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渗透有限到无限,转化与化归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会学生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帮助学生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1:复习古典概型的特点及其概率公式:
(1)1 (2) 2A () A P A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古典概型的特点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古典概型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事件的概率公式:基本事件的总数 对比练习:
1.(赌博游戏):甲乙两赌徒掷骰子,规定掷一次谁掷出6点朝上则谁胜,请问甲掷一次获胜(事件A )的概率?
2. (转盘游戏):如图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事
件A )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
⑴两个问题概率的求法一样吗?若不一样,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赌博游戏分析:骰子的六个面上的数字是有限个的,且每次都是等可能性的,因而可以利用古典概型;所以
P (A )=6
1 转盘游戏分析:指针指向的每个方向都是等可能性的,但指针所指的位置却是无限个的,因而无法利用古典
概型; ⑵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利用模拟实验得到概率
探究归纳(模拟实验):
1.转盘游戏
引导:先分析,做示范。

利用角度,产生随机数x,当x 在范围时事件A 发生。

用计算机产生n 个随机数,统计在上述范围内的频数m ,()m P A n
≈,介绍区域点,实验点,统计表,统计图等等。

从频率稳定在12附近,引导学生得到结论:指针指向B 区域时,即甲获胜时(记为事件A )的概率 ()P A ≈半径落在B 区域的频率
≈ B 半径落在区域的频数半径发生的随机总数
即:()P A =落在事件区域的面积整个区域的面积
(与面积成比例) 2.分组实验(剪绳子问题和取水问题)
归纳总结三个模拟实验的共同特点: (1)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它们的概率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

概念精析
1、 几何概型的定义: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 3、几何概型求事件A 的概率公式:
()A 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4、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 基本事件
的个数
基本事件的可能性 概率公式 古典概型 有限个 相等 () A P A =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几何概型 无限个 相等 ()A 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再思考:如图所示,撒一粒豆子在正方形中,
(1) 豆子撒在P 点的概率是?(答案:1)
(2) 豆子撒在P 点外的概率是?(答案:0)
(主要目的:强调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为必然事件。

加强变式教学,充分拓展问题一的潜在价值。

同时也亮出学习几何概型的优势)
知识运用 运用1、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在圆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分析:随机撒一粒豆子,豆子落在正方形内任何一点是等
可能的,且豆子所在的位置有无限多个,符合几何概型。

解:利用几何概型求出豆子撒在圆内的概率为 :
p=4
π=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运用2 :在500ml 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在从中随机取出2ml 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草履虫的概率为( )
A.0.5
B.0.4
C.0.004
D.不能确定
分析:草履虫在500ml 水中任何位置的机会是等可能的,且所在的位置有无限多个的,可以利用几何概型:
解:2P 0.004500
===取出水的体积杯中所有水的体积,选择C 项。

运用3:在区间(0,10)内的所有实数中随机取一个实数a ,则这个实数a>7的概率为 。

分析:实数a 取到(0,10)内的任意一个数事等可能的,且取到的数有无限多个,可以利用几何概型。

解:P=
)区间的长度,(区间的长度100)10,7(=10
3=0.3 思维拓展:
例题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学生分析: 收音机每小时报时一次,某人
午觉醒来的时刻在两次整点报时之间都是
等可能的,且醒来的时刻有无限多个的,
因而适合几何概型。

学生求解:设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事件A 恰好是打开收音机的时刻位于[50,60]时间段内事件A 发生。

法一:(利用利用[50,60]时间段所占的弧长):1();6
A p A ==所在扇形区域的弧长整个圆的弧长 法二:(利用[50,60]时间段所占的面积):101();606
A p A ===所在扇形的面积整个圆的面积 法三: (利用[50,60]时间段所占的圆心角):136016();3606
A p A ︒︒⨯===所在圆心角的大小圆周角
法四:将时间转化成长60的线段,研究事件A 位于[50,60]之间的线段的概率:
60
50403020100 ∴60501().6
p A -==60 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例2: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而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 )的概率是多少.
解:如图,方形区域内任何一点的横坐标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
假设随机试验落在方形内任一点是等可能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根据题意,只要点落到阴影部分,就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即事件A 发生,所以
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验证
课堂小结: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及其概率公式;
2、本节课的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概率模型,并求解作业:
(1)思考题:抛阶砖游戏的概率
(2)教材P142习题3.3 A组
板书设计:
-
知识点资源名称素材类型来源时长应用方式和作

几何概型的定义:几何概型的定
义:
文本自制2分钟PPT
几何概型的特点几何概型的特
点文本自制3分钟PPT
几何概型求事件A的概率公式:几何概型求事
件A的概率公
式:
图片网页下载1分钟PPT
古典概型与
几何概型的区别古典概型与几
何概型的区别
表格自制2分钟PPT 课题: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定义:
--------
-------- 问题分析区域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