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我科腰痛患者西医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 001.1~001.9—94;的有关诊断。

病史:一是外伤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1、临床表现
1.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

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
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
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
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2、辅助检查
(1)CT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移位。

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央椎管狭窄的等。

(2)MRI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像及所累及椎间盘,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关系。

三、辨证分型
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
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
缓。

2、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
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
涩。

3、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绵绵不已,
腰痛酸软无力。

(1)肾阴虚:兼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肾阳虚:兼面色咣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
力。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
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
脉滑数。

四、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寒湿腰痛: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干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桂枝、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2、瘀血腰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地龙、土元。

3、肾虚腰痛:
(1)肾阴虚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牛膝、
鹿角胶。

(2)肾阳虚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方药:右归丸加减。

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熟地、山药、山
萸肉、枸杞子。

4、湿热腰痛: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减。

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木瓜、络石藤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如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三)非药物治疗
1、针刺治疗:取穴:肾俞、阳陵泉、委中、阿是穴。

血瘀
加后溪、人中;寒湿加气海、大肠俞;肾阴虚加太溪;肾
阳虚加命门。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
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
日一次。

2、灸法:患者腰部艾箱,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3、拔罐:辨证取穴,每穴5分钟,每日一次。

4、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
次。

5、腰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6、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7、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8、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腰椎牵引: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9、针刀疗法:以松解粘连,缓解挛缩。

10日一次
10、中药外用足浴:血化瘀、舒筋通络,每日一次
10、腰椎间盘臭氧治疗:通过臭氧消除椎管内超氧化物自由基、
细胞内皮刺激因子等物质,从而改善症状。

五、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
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
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观察腰痛点对点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
的关系。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皮肤、汗出、体温、
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2.给药护理
1.风寒湿,中药汤剂宜热服。

2.风、寒、湿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
忌食生冷。

3.热者,汤剂宜偏凉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纤维,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

3.热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
多饮水。

4.情志护理
要关心患者,給于心理安慰。

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
治疗与护理。

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
舒畅。

5.健康指导
1.本病易复发,注意防风寒、防潮湿,避免居暑湿之地。

2.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增强体质。

3.不适随诊。

六、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腰痛病手法治疗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手法技巧各不相同,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

对于病情相似的患者不同医师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法在疗效不统一的同时,引起患者对治疗医师的信任度下降。

2、针灸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3、部分腰痛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单纯应用综合中医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腰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部分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仍然有限,住院周期较长,治疗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5、部分腰痛病患者合并有腰椎滑脱,尚未达到手术阶段,但腰椎滑脱引发的腰椎失稳导致患者腰痛症状缓解困难。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腰痛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订如下解决措施与思路:
1、手法治疗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

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

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2、针灸治疗同样需统一规范化。

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

3、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4、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新的治疗方法,初步计划年度内引入套管针刀治疗,由专家亲自示范指导临床医师学习操作,并在科室内推广试行。

5、腰椎滑脱患者可予以佩戴腰围进行固定,加强腰椎稳定性。

防止脊柱不稳诱发腰肌劳损加重,腰部疼痛难以早期缓解。

七、出院标准
1.腰部疼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八、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临床治愈:腰部疼痛完全消失,行走及活动无不适感。

2.显效:症状好转,偶有活动时疼痛,行走时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

3.有效:症状好转疼痛时发时止,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影响工作及生活。

4.无效:症状疼痛无明显改善。

九、住院天数
住院天数可10-15天。

十、住院费用
费用在2500-3000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