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难点—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重难点—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第五十章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重点和难点】
(一)基本概念
1.骨肿瘤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以及由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

2.Codman三角肿瘤生长顶起骨外膜,骨膜下产生新骨,x线检查表现为三角状骨膜反应阴影,称Codman三角。

3.幻肢痛绝大多数截肢病人在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已切除的肢体仍然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称为幻肢痛。

(二)骨肿瘤概述
1.发病特点骨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骨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而骨髓瘤多见于老年人。

骨肿瘤常生长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

2.临床表现良性骨肿瘤多以肿块为主,可见病理性骨折;恶性骨肿瘤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局部肿块、肿胀、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常合并病理性骨折和转移。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对骨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活检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骨肿瘤的唯一可靠检查。

4.处理原则良性骨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

恶性骨肿瘤采用以手术为主,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三)恶性骨肿瘤
1.分类恶性骨肿瘤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Ewing 肉瘤恶性淋巴瘤、骨髓瘤等,其中骨肉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软骨肉瘤。

2.临床特点骨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生长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

3.临床表现疼痛,局部肿胀肿块有压痛.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病理性骨折;肺转移发生率较高。

4.处理原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做根治性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或置人假体的保肢手术或截肢术,术后大剂量化学治疗。

5.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注意心理护理和缓解疼痛。

(2)术后护理
1)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沭后抬高患胶:膝部手术后,膝关节屈曲5°-10°;髋部手术,髋关节外展中立位;早期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教会病人应用助行器协助活动。

2)提供康复相关知识:下肢手术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踝关节跖屈、背伸旋转运动;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术后2~3日即可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术后6周,进行重点关节的活动,加大活动范围;有条件时可辅助理疗。

3)预防病理性骨折:搬运病人时应轻柔,避免暴力;翻身时予以协助;注意保护患肢;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跌倒。

4)截肢术后的护理:①体位:术后24~48小时应整体抬高患肢;下肢截肢者,每3~4小时俯卧20~30分钟,并将残肢以枕头支托,用力下压。

②术后出血的护理:渗血较多者可用棉垫加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出血量较大时,以沙袋压迫术区或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扎
止血带压迫止血,并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③幻肢痛的护理:尽早佩戴义肢,早期功能锻炼和下床行走;心理护理;药物镇痛;采取截肢残端神经阻滞术、残端探查术或脊髓神经镇痛术可有效缓解幻肢痛;轻叩残端,进行残端按摩或用理疗、封闭的方法消除幻肢痛。

④残肢功能锻炼:-般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开始功能锻炼。

(四)骨巨细胞瘤
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成人。

临床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及压痛、皮温增高、关节活动受限。

处理原则以手术为主。

(五)良性骨肿瘤
良性骨肿瘤包括骨样骨瘤、骨软骨瘤、软骨瘤等,其中骨软骨瘤发病率最高,多为原发性骨肿瘤。

骨软骨瘤多见于青少年。

肿块常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肱骨近端。

有单发性及多发性2种。

多发性骨软骨瘤可妨碍骨的生长发育,以致患肢有短缩、屈曲畸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