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射线衍射 ppt 课件

x射线衍射 ppt 课件

授课内容四
第八章 X射线衍射分析(XRD) x-ray diffraction
主要内容
X射线的物理基础
X射线衍射原理(布拉格方程)
样品制备及实验方法 X射线衍射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X射线的物理基础
X射线的历史
1895年,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等人发现了X射线在晶 体中的衍射现象,确证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1912年,英国物理学家Bragg父子利用X射线衍射 测定了NaCI晶体的结构,从此开创了X射线晶体结 构分析的历史。
X射线衍射原理
从劳厄方程看,给定一组H、K、L,结
合晶体结构的约束方程,选择适当的λ或合
适的入射方向S0,劳厄方程就有确定的解。 劳厄方程从理论上解决了X射线在晶体中 衍射的方向。
X射线衍射原理
2. 布拉格方程
Bragg的衍射条件 衍射现象
相位集中时 发生干涉相互增强
q d
q
X射线衍射原理
图5 面网“反射”X射线的条件
X射线衍射原理
所有的被照射原子所产生的散射只有满足布拉格方程,才能
产生反射(衍射),或称散射才能发生加强干涉。 从布拉格方程的通用公式可知:入射X射线的波长满足 λ≦2d 入射X射线照射到晶体才有可能发生衍射,显然,X线的波 长应与晶格常数接近,一般用于衍射分析的X射线的波长为 0.25-5.0nm。 波长过短会导致衍射角过小,使衍射现象难以观察,也不宜 使用。

X射线肉眼不能观察到,但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
在通过一些物质时,使物质原子中的 外层电子发
生跃迁发出可见光;

X射线能够杀死生物细胞和组织,人体组织 在受
到X射线的辐射时,生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反应。
X射线的物理基础
X射线的产生
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在突然被减速时
射线 X 射线 中子流
高能 辐射流
均能产生X射线

入射X射线 粉末样品
Debye环
X射线衍射原理
在三维空间:入射线方向为S0,晶轴为a,b,c,交角为α ,
β ,γ ;衍射线S与晶轴交角为α ’,β ’,γ ’
劳厄方程:
a (COSα’-COSα) = Hλ
b (COSβ‘-COSβ) = Kλ c (COSγ ‘-COSγ) = Lλ
式中H,K,L均为整数,a,b,分别为三个晶轴方向的晶体 点阵常由于S与三晶轴的交角具有一定的相互约束,因此, α‘,β’,γ‘不是完全相互独立,也受到一定关系的约束。
X射线管
X射线的物理基础
图1 X射线管示意图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X射线的物理基础
电子枪:产生电子并将电子束 聚焦,钨丝烧成螺旋式,通以 电流钨丝烧热放出自由电子。 X射线管 金属靶:发射x射线,阳极靶通 常由传热性好熔点较高的金属 材料制成,如铜、钻、镍、铁、 铝等。
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X射线的物理基础
整个X射线光管处于真空状态。当阴 极和阳极之间加以数十千伏的高电压时, 阴极灯丝产生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加 速并以高速射向阳极靶,经高速电子与阳 极靶的碰撞,从阳极靶产生X射线,这些 X射线通过用金属铍(厚度约为0.2mm) 做成的x射线管窗口射出,即可提供给实 验所用。
X射线谱
高能电子撞向阳极靶的条件和时间 不一致,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不同。
晶体内的其他原子所散射;入射线束和被散射线束在通过晶
体时无吸收发生;晶体内原子无热振动。
续1.简单结构晶体衍射强度 根据电磁波运动学理论,可以导出单色X射线被晶 体散射线束波幅为:
E c fEe
N1 1 m 0
e
ima S
N 2 1 n 0
e
2nbS
N3 1 p 0
e
ipcS
X射线衍射原理
当入射X射线的方向S0确定后,α也就随之确定, 那么,决定各级衍射方向α’角可由下式求得: COSα’= COSα+H/a•λ
由于只要α’角满足上式就能产生衍射,因此,衍射 线将分布在以原子列为轴,以α’角为半顶角的一系列圆 锥面上,每一个H值,对应于一个圆锥。
X射线衍射原理

X射线衍射原理
布拉格方程的应用:
1)已知波长λ的X射线,测定θ角,计算晶体的晶 面间距d,结构分析;
2)已知晶体的晶面间距,测定θ角,计算X射线的 波长,X射线光谱学。
8.2.3 X射线衍射束的强度
用X射线衍射进行结构分析时,要了解:
1. x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时产生衍射的条件
2. 衍射线的空间方位分布
Ic(S )=Ia· ) I(S
I(S)称为干涉函数,Ia为一个原子的散射强度,其函数值的 变化非常缓慢,而且Ia在任何散射角上都不为零,因此,晶 体衍射强度按衍射方向的分布就要取决于干涉函数I(S)。
该公式中所表示的衍射强度是在严格方向上的 衍射束强度,并且,公式对晶体及衍射过程进行
了一些假设,所以在直接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简单结构晶体X射线衍射强度公式不能作为实际 工作中可供使用的公式。 但在实验过程中,由X射线探测器记录的并不 是严格一定方向的衍射线束强度,而是布喇格角 附近各方向衍射线束强度累加的辐射总量,
长λ 的整数倍:
δ= DB + BF = nλ
2d sinθ = nλ
上式即为著名的布拉格方程,式中n为整数 ,d
为晶面间距,λ为入射X射线波长,θ称为布拉格角 或掠射角,又称半衍射角,实验中所测得的2θ角则 称为衍射角 。
布拉格方程 + 光学反射定律
布拉格定律 (X射线反射定律)
讨论
1. 衍射级数
q
式中为在布喇格角θ0附近反射强度不为零
的角度范围内进行,Is 称为反射累积强度,
它并不是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而是该 衍射线束单位时间内投射到探测器上的总能 量。
二、 X射线粉末衍射累计强度
在X射线衍射仪测量粉末状晶体试样的实验中 试样被制成平板状,厚度足够时,可得到衍射强 度公式为:
e 2 2 1 cos 2q 2 I I0 ( 2 ) L N c n F (hkl) A(q ) e 2 M V mC 32R sin 2 q cosq
• 引起生物效应,导致新陈代谢发生变化;
• x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物理作用,可分为X射线 散射和吸收。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X射线的物理基础
图4 X射线与物质作用示意图
X射线的物理基础
X射线的散射
原子对X射线的散射:使得X射线发生散射的物质主 要是物质的自由电子及原子核束缚的非自由电子, 后者有时可称为原子对X射线的散射。
Ⅰ、连续谱线(“白色”x射线):多种波长连续变化 的混合射线。
Ⅱ、单色x射线(特征x射线):为单一波长的特征谱线。
高速电子将原子内层电子激发,系统 能量升高,外层电子会跃入内层的空 位,同时产生特征的电磁波。
连续X射线谱
图2
X射线的物理基础
各管电压下W的连续谱
特征X射线
X射线的物理基础
图3 Mo靶X光 管发出X光谱强 度(35kV时)
2
衍射理论中的衍射线强度最基本公式

1 2 1 2 1 sin N 1S a sin N 2 S b sin N3 S c I(S)= 2 2 2 1 1 1 sin 2 S a sin 2 S b sin 2 S c 2 2 2
2
Ia =
则上式可写作:
f E
2
2 e
3. 衍射线的强度变化
4. 推算晶体中原子或其他质点在晶胞中的分布 5. 物相定性定量分析 6. 结构的测定 7. 晶面择优取向 8. 结晶度的测定 等 X射线的强度测量和计算是很重要的。
3.3 X射线衍射束的强度
衍射强度可用绝对值或相对值表示,通常没有必要使用绝
对强度值。
相对强度是指同一衍射图中各衍射线强度的比值。根据测量
2. X射线衍射累计强度
当一束单色X射线投射到晶体上时,不仅在准确的 布喇格角θ0 上发生反射,而且在此角度附近的某一 角度范围Δθ内也发生反射,因此,在计算某一反射 强度时,应将晶体在θ0 附近的全部反射强度累加起 来,与实验所测反射辐射强度一致。
2. X射线衍射累计强度
全部反射强度
I s I 0 P(q )dq
精度的要求,可采用的方法有:目测法、测微光度计以及峰值 强度法等。但是,积分强度法是表示衍射强度的精确方法,它 表示衍射降下的累积强度(积分体衍射强度
首先我们讨论一个晶胞只含一个原子的简单结构晶体 对X射线的衍射。假设该简单晶体对X射线的折射率为1,即 X射线以和空气中一样的光速在晶体内传播。散射波不再被
就出现如图3-13所示的衍射现象,即在偏离原入射线方
向上,只有在特定的方向上出现散射线加强而存在衍射
斑点,其余方向则无衍射斑点。
X射线衍射原理
8.2.2 劳厄方程和布拉格方程
1. 劳厄方程
产生衍射的条件: 相邻点阵点的光程差Δ =PA-OB=a(cosα -cosα ′)=hλ (h=0, ±1, ±2, ……)
X射线的物理基础
X射线的性质
1.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2. X射线的波长: 10-2 ~ 102 Å 3. X射线的 ( Å)、振动频峰 和传播速度C
(m· -1)符合 s
=c/
X射线的性质

X射线的物理基础
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可以穿过黑纸及许 多对于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
sinθ1=λ/2d ,
sinθ2 =2λ/2d, …, sinθn=nλ/2d 方程中的整数 n 受到限制:
sinθ≦1
n≤2d/λ
讨论 续2. n≤2d/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