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记类文言文知识常见实词释义 (独自一一查实)

传记类文言文知识常见实词释义 (独自一一查实)

高考大纲要求掌握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召:动>召见。

《张衡传》:“大将军邓陟奇其才,累~不应进: <动>举荐;推荐。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忌~孙子于威王。

”称: 举荐;赞扬。

《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高素小贱,陛下幸~,令在上位,管中事。

”作: ⑦<动>充任。

《滕王阁序》:“家君~宰,路出名区。

”为: <动>担任。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就: <动>就任;就职。

《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仕:做官。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

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 授:授给、给予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2)表提升的:擢: <动>提拔;选拔。

《谭嗣同》:“皇上超~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陟: <动>提升;提拔。

《出师表》:“~罚臧否,不宜异同。

”3)表调动的:徙: <动>调动官职。

《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

”转: <动>调任。

《张衡传》:“再~复为太史令。

”改: 动>改变;变化。

《周亚夫军细柳》:“天子为动,~容式车。

”放: <动>驱逐;流放。

?项羽本纪赞》:“~逐义帝而自立出: 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

《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

”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表降职的: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唐苏颋《晓发兴州入陈平路》诗:“旧史饶迁讁,恒情厌苦辛。

”逐:放逐;流放. 信非吾罪而弃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辞·九章·哀郢》贬: <动>降级。

《史记张仪列传》:“~蜀王更号为侯,。

”诎(黜): 贬退,废免。

《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臧使者。

”5)表罢免的:夺:动>剥夺;削去权力。

《左传?桓公五年》:“王~郑伯政,郑伯不朝。

”罢:<动>罢免。

《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贿不饬~。

”免:<动>罢免。

《汉书?文帝纪》:“逐~丞相勃,遣就国废:<动>废黜;罢黜。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谓功业可立就,故坐~退蠲:<动>除去;免除。

《史记?太史公自序》:“~除肉刑。

”6)表辞去的: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

《礼记·王制》:“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

”告退:旧指请求辞官致仕: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

《通典·职官十五》:“诸执事官七十听致仕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復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归故里:旧指辞官回到原籍养老。

3.跟俸禄有关的:俸:<名>俸禄,旧时官吏的薪金。

《训俭示康》:“吾今日之~岂能常有?”禄:<名>俸禄,指官吏的薪俸。

《祭十二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秩:<名>官吏的俸禄。

《荀子?王霸》:“重其官~。

”饷:<名>粮饷;军粮。

《汉书?严助传》:“丁壮从军,老弱转~。

”4.表主管的:知:<动>主持。

《国语?赵语》:“吾与之共~赵国之政。

”典:<动>掌管;主管。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军,搴旗者数矣。

”主:<动>掌管;主持。

《狱中杂记》:“~缚者亦然。

”5.表社会状态的:治:⑾<形>治理得好;太平。

《屈原列传》:“明于~乱,娴于辞令。

”乱:⑥<形>不安定;不太平;与“治”相对。

《屈原列传》:“明于治~,娴于辞令。

”兴:振兴。

《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矣。

”盛:<形>兴盛;旺盛。

《伶官传序》:“~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衰:<形>衰亡。

《伶官传序》:“盛~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表少数民族的:蛮:<名>我国古代对南部民族的称呼。

如“南蛮”夷:名>我国古代东部民族,后泛指中原以外各族。

戎:<名>古代泛称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

《五蠹》:“行仁义而怀西~。

”狄:<名>我国古代北部一个农民族。

7.表人物地位:贵: <形>地位高;显贵。

《师说》:“是故无~无贱,无长无少。

”贱: 形>地位卑下;卑贱。

《师说》:“是故无贵无~,无长无少。

”卑: <形>卑贱低下。

《师说》:“位~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鄙:<形>鄙陋,鄙俗。

《曹刿论战》:“肉食者~,未能远谋。

”豪:形>有势力。

《西门豹治邺》:“三老、官属、~长者、里父老皆会。

”8.表人物个性的:鲠:形>直爽;正直。

《后汉书?任隗传》:“~言直议,无所回隐。

”耿:<形>光明。

《尚书?立政》:“以觐文王之~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耿介】⒈光明正大。

⒉正直。

⒊孤傲,不趋时。

矜:<动>庄重;自重。

《论语?卫灵公》:“君子~而不争,群而不党。

”:恺悌:和乐平易。

《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鲠切:刚正率直。

《新唐书·文艺传下·薛逢》:“﹝薛逢﹞持论鯁切,以谋略高自标显。

”聪:心思灵敏:聪明。

聪睿。

聪慧。

聪颖。

慧:聪明,有才智:聪慧。

智慧。

颖慧。

慧黠(聪明而狡猾)敏:迅速,灵活:敏捷。

敏感。

敏锐。

敏达(敏捷而通达事理)。

木讷:〈书〉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佞:②<形>巧言谄媚。

《论衡?答佞》:“何必为~以取富贵。

”诈:②<名>欺骗。

《狼》:“禽兽之变~几何哉?”谲:①<动>欺诈;玩弄手段。

《论语?宪问》:“齐桓公正而不~危坐(俨然):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

后泛指正身而坐。

《管子·弟子职》:“危坐乡师,颜色无怍。

”阿谀:(动)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他对领导阿谀奉承。

献媚:做出使人心悦的举动或姿态来讨好、巴结别人。

献媚取宠谄谗:谄谀和谗毁。

《韩非子·六反》:“挫贼遏姦明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讇谗之民也9.表人物品行的:行:<名>品行。

《屈原列传》:“其志洁,其~廉。

”德:<名>道德;品德。

《劝学》:“积善成~,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操:名>节操;品行。

《史记?张汤传》:“汤之客田甲,虽贾人,有贤~节:<名>气节;节操。

《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

”清(廉):<形>清白;纯洁。

《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淫(靡):<形>过分;无节制。

《论积贮疏》:“~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赋也。

”贪(浊):<动>贪求;贪图;不知满足地追求。

《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勤民。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浑称贡举。

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登第:犹登科。

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

状元: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解元:名)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

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举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⑥<动>中伤。

《书博鸡者事》:“臧怒,欲~守法。

”谮:<动>说坏话诬陷别人。

《荀子致士》:“残贼加累之~,君子不用。

”诬:<动>诬陷;诬蔑。

《书博鸡者事》:“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者意嗛守,即~守纳己赇。

12.表赞扬的:多: <动>称赞;赞美。

《五蠹》:“故传天下而不足~也。

”《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光。

”嘉: <动>赞美;嘉奖。

《师说》:“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称:<动>称赞;赞许。

《原毁》:“彼虽能是,其人不足~也。

”誉: <动>称赞;赞美。

《庄子?盗跖》:“好面~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与: <动>赞同。

《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也。

”许: <动>赞同。

《愚公移山》:“杂然相~。

”叹: <动>赞叹。

《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以为妙绝。

”13.表内心嫉恨的:恶: <动>憎恶;讨厌;不喜欢。

《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所~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厌: <动>讨厌;厌恶。

《少年中国说》:“老年人常~事,少年人常喜事。

”憎:厌恶,恨。

贬形>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

《后汉书?董扶传》:“~纤介之恶。

”衔: <动>怀恨;对人心怀不满。

《刘东堂言》:“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之次骨,或至相殴。

”怨: <动>怨恨。

《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如慕,如泣如诉。

”患: 动>忧虑;担心。

《季氏将伐颛臾》:“不~寡而~不均。

”《疾:<动>痛恨;憎恶。

《椟柑者言》:“岂其愤世~邪者耶?”恨: <形>不满意;遗憾。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久之。

”怒: <动>发怒。

《左忠毅公逸事》:“(左公)~曰……。

”诅: 动>诅咒。

《晏子春秋?谏上》:“百姓之咎怨诽谤,~君于上帝者多矣。

”14.表责备的:过:动>责备。

《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之。

”责:③<动>责备。

《陈情表》:“诏书切峻,~臣逋慢。

”咎:③<动>归罪;责备。

《子鱼论战》:“国人皆~公。

”诛:②<动>责备;谴责。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让:①<动>责问;责备。

《左传?僖公二十四》:“寺人披请见,公使~之,且辞焉。

”谴:责备,申述尤:动>埋怨;怨。

《祭十二郎文》:“吾实为之,其又何~?”折:当面揭发对方的短处。

15.表宽容的:容:③<动>宽容。

《庄子?庚桑楚》:“不能~人者无亲。

”贷:②<动>宽恕;宽免。

《书博鸡者事》:“汝罪宜死,今姑~汝。

”恕:②<动>原谅;宽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