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一、会计信息的内涵及意义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它包括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财务相关信息,包括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报表附注、相关财务信息报表或报告等;非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管理情况、内部治理、重大风险等非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整体能够给信息使用者充分的对企业进行了解,进而对企业的运营状态、盈利能力、发展前景、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做出合理决策。

会计信息对会计单位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判断及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一个企业而言,其信息的使用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国家及政府有关机构、中介机构、企业内部管理层及雇员、顾客、贷款人和供应商等。

企业投资者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对经营者的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或考核,对其进行投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会计信息能帮助企业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收益,做出合理决策,进行财务预测等。

企业债权人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债务结构等进行分析,对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借款做出判断,进而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

国家机关以此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获得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和法规的必要资料。

上市公司通过公布财务信息,向投资者传递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信息,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决定是否进行股票投资。

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应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记录及时,要与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会计政策的使用坚持一致性并不得随意变更,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保持应有谨慎。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信息在输入、转换、输出方面没有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没有遵循会计准则和规范的要求,未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揭示,可能是故意行为或无意行为。

另一方,由于会计准则及会计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所造成的会计信息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状况。

三、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及表现形式古今中外,为粉饰经营业绩而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屡见不鲜,如美国的安然公司、世通公司、默克制药公司等,中国的银广夏、ST 猴王等事件。

2011年经证监会审查曝光的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科技)会计信息舞弊案,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进行违规操作,实施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银河科技设立于1993年4月,1998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广西银河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集团)为第一大股东。

银河集团的法定代表人是潘琦,股东为潘琦(持股63.64%)、姚国平等人。

2004年银河科技为了骗取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资格,贪短利而忘大义,有策划、有组织地通过制作虚假出库单据、开具虚假销售发票并按比例虚构成本的方式,连续多年实施大规模的虚构营业收入、虚构成本、虚构利润活动。

2004年银河科技通过制作虚假出库单据、开具虚假销售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2004年虚增销售收入17,942.70万元,利润6,931.87万元。

2005年度,银河电气通过制作虚假出库单据、开具虚假销售发票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3,475.76万元,通过制作虚假采购入库单据、暂估入账挂应付账款的方式虚构成本2,680.60万元,从而虚增利润795.16万元。

虚增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银河科技2005年销售收入102,253.17万元和利润2,068.77万元的3.40%与38.44%。

银河科技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

截止2005年,向关联方提供资金5.66亿元,累计获归还5.34亿元,累计划款金额占其2005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42%,未披露向关联方累计划款3.85亿元。

银河科技未如实披露在2004年、2005年为关联方提供银行借款担保4.62亿元,其中,2004年2.67亿元,2005年1.95亿元。

银河科技未及时披露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财政部广西专员办检查和被地方政府处罚的情况。

2005年2月7日,依据财政部广西专员办对银河科技2002年、2003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出的问题,北海市人民政府对银河科技虚增销售收入2.63亿元、隐瞒银行借款2.7亿元和截至2003年12月31日银河集团占用银河科技资金3.93亿万元等违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对银河科技及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取消会计人员资格。

银河科技一直未披露该信息。

直到2006年初,由于媒体的报道,银河科技才披露了财政部广西专员办对银河科技2002年、2003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查出问题并被北海市人民政府处罚的情况。

证监会对银河科技立案调查,审理,依法对银河科技及潘琦、姚国平、王国生等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

通过银河科技舞弊案例,可以看到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方式多种多样。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和成本调节利润,完成考核指标或美化经营业绩;隐藏收入或虚增成本减少利润,逃避纳税;集团内部频繁关联交易,通过操纵内部转移价格调节利润,通过资金往来转移资金;虚构交易事项,虚增收入或成本,调节利润或掩盖违法行为;设置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减亏挂账,为不影响利润而不按实际情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通过会计方法的选择,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股权投资核算方式、存货核算等发法,调节利润;通过高估资产,增加资产总额,粉饰报表。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1、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会计信息的方式主要出于信息单位的提供,缺乏公开的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到会计信息,也使得会计单位隐瞒或篡改会计信息成为可能。

会计信息供求双方利益的对立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信息提供方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有选择的提供有利于自身的会计信息,让信息使用者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作出有利于信息提供方的决策。

2、缺乏严格的监管体制。

法律监管不力的一个客观原因就是会计法规建设不完善。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的会计制度和规范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逐渐与国际准则接轨。

但是会计法规建设往往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存在滞后性,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

国家政府机关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要履行监管职责,一方面希望发展地区经济,所以会普遍存在监管力度不严的情况。

地方政府对于地区经济的保护,对于地方企业的扶持,对于企业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往往容易给企业违规操作提供机会。

3、会计信息失真是委托代理的公司治理体制下的所产生的代理成本。

这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的结果,由于委托代理双方都是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就可能发生股东与经营者利益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促使经营者做出不利于公司的行为。

面对这种矛盾,多数企业一般采取激励约束机制,采取奖金与企业绩效想挂钩的激励机制,但多数公司治理结构却并不完善,对经营者缺少有效的约束控制。

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外部监督等机制能够有效地遏制管理者的会计造假行为,而多数企业目前没能建立起多方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会计信息造假就不可避免。

4、内部控制体系的普遍缺失。

除了管理层驾驭在内部控制之上的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多数会计信息的输入输出过程中所发生的失误或舞弊都可以通过良好地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控制。

企业普遍未建立起健全有效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发现会计人员的失误行为,也未能对企业内部人员的舞弊行为进行控制监督,导致存在较高的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5、上市公司具有舞弊的强烈动机。

上市公司依赖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依法定期披露财务报告,上市公司比一般企业具有更多的舞弊动机。

上市公司通过粉饰报表,展现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假象,使企业看起来更具有投资吸引力,为发行股票,提高股价,骗取融资资金提供便利。

同时,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不善,为了掩盖巨额亏损的现实,避免股价下跌或遭遇摘牌,影响公司未来发展,往往会想尽办法隐瞒真相,提供不实财务报告。

6、独立审计未起到监督作用。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企业纳税汇算清缴、资产评估等,都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应当保证所审计的财务信息客观准确、真实完整。

但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决定注册会计师的续聘,支付审计费用等事项,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通过各种手段向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

而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恶性竞争,人才流失严重等现状,使得注册会计师做出迁就客户,与上市公司联合舞弊的行为,出具虚假报告,或掩盖真实财务状况。

7、社会诚信的缺失。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环境下,提供了很多机遇,也暴漏出了很多矛盾。

出现了很多迅速发展膨胀起来的企业,也培养了很多迅速富裕起来的经营者们。

很多企业往往将盈利看成唯一的目的,忽略了作为一个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做出损害了相关者的利益的行为,这也是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现象的体现。

五、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对策1、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内容及要求,明确责任人,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于违规企业,除了给予企业及主要责任人罚款、警告能处分外,还应追究法律责任,对于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予以严惩,充分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

会计信息的监督约束机制是指国家和社会的双重监督。

国家机关具有监督职能,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政府机构对企事业单位具有监督权力。

建立完善监督责任机制,强化监督力度,加强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罚,提高舞弊成本,是实现国家及政府机关监督职能的有效途径。

对于行政监督,首先需要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合理分工,加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规范性的监督管理体制。

同时,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实现监督目的。

对于监督结果实行公开透明原则,使得公众能够直接了解企业违法违规信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造假对于企业声誉的影响,进而增强对企业遵纪守法行为的社会监督。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在法律及制度方面,强调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加强对经营者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法人治理结构的平衡制约作用,可以从公司内部实现对经营管理者的权利的制衡和约束,减少管理层进行会计舞弊的机会。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可以极大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职责分工,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体制,通过严格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强化企业内部的监管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