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简要概括出小说的主要情节,理清小说情感发展的脉络。

2.掌握小说处理情感的方式,并能使用这种方式来分析作品。

【重点难点】
1.能从《山羊兹拉特》童话体例的叙述中发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唤起和增强对生活中美的理解,以及对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爱的感动。

2.赏析《礼拜二午睡时刻》含蓄表达深沉母爱的情感处理方式(节制)。

【学法指导】
对小说情感的把握,主要注重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

【知识链接】
1.走进辛格
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O4-1991),美国犹太裔小说家。

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老。

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个切都铸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庄园》《卢布林的魔术师》等。

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至今已发表10余部短篇小说集,此外还有2个剧本、3部回忆录。

11部儿童故事集。

在表现手法上,他强调作品的故事性,表示他相信讲故事,而不喜欢在作品中发表议论;声称必须让情节说话。

1978年,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2.关于小说“情感的处理”(见教材《外国小说欣赏(选修)》第88页)
3.介绍加西亚·马尔克斯及相关资料
(1)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记者。

是父亲的非婚子,从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马尔卡斯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这部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2)作家对《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的评价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认为最好的小说。

——马尔克斯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喜欢的十篇小说之一。

——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学习过程】
阅读《山羊兹拉特》,思考下列问题:
一、整体感知
1.梳理情节:
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情节,情节是故事的核心,请试着按照情节发展的一般模式来概括本文的内容。

二、深入探究
2.体味情感:
阿隆一家从开始的卖羊到最后决定不卖,这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有人说,爱是推动本小说情节发展的情感要素。

在小说中,爱是双向的。

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爱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请围绕下面三个话题,分析体会本文的情感。

(1)话题一:分别——其实不想走
读故事发生的相关片段,思考:阿隆一家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卖掉兹拉特,他们全家有什么反应?要被卖掉,兹拉特有什么反应?
(2)话题二:患难——风雪相依偎
细细品读故事的发展、高潮部分,思考:卖羊途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阿隆和兹拉特是如何战胜困境?
(3)话题三:回家——今生永相伴
请阅读故事的结局部分,思考:失踪归来,兹拉特的命运如何?它在主人全家
心目中的地位有没有改变?
三、理解手法
这篇小说在描绘山羊兹拉特这个形象时,使用了利于传达情感的拟人笔法。

阿隆与兹拉特在草堆里躲避风雪时,兹拉特在阿隆眼里“简直就像是他的妹妹”。

既然躲在草堆里的兹拉特被看做是“妹妹”,为何作者不采用拟人手法直接说出山羊的内心世界,而用“咩”来表现?请试着还原它原有的含义,然后与原文实行比较,说说你觉得哪种情感处理方式好,为什么?
“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咩——”兹拉特说。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

“咩——”山羊又答道。

“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

”阿隆解释说。

“咩——”兹拉特叫了一声。

“‘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

”阿隆要求道。

“咩——咩——”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

“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

是吗?”阿隆耐心地说。

“咩——”
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思考下列问题:
【学习过程】
1.内容感知
请用文中句子“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开头,概说“礼拜二午睡时刻”发生了什么事?(60字以内)
2.情感体悟
(1)找出文中客观环境描写的句子,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午睡时刻”的时
间设置有何作用?
(2)小说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母亲的?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3)我们都知道这位母亲是深爱自己儿子的,但在痛失儿子之后却没有任何过激的表现(如号啕大哭、呼天抢地、捶胸顿足),母亲外表的平静,是不是能够理解为内心的平静?
(4)当母亲说到“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我是他母亲”时,神父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3.拓展延伸
提问:学习了本文后,你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当堂检测】
以“如果没有爱——,因为有爱——”为开头,写三句以上。

【我的反思与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