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年间,是我国现存农书中最早的一部,一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农学著作。
继此书后,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B.《水经注》C.《齐民要术》D.《缀术》2.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勤劳致富3.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
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A.阿基米德 B.张衡 C.祖冲之D.宋应星4. 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所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5.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独创一家,行书、草书流畅潇洒,“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被尊为“书圣”。
以下书法作品中,他的代表作是()A B C D6.在一次智力问答比赛上,主持人请大家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①东晋人②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小明的判断完全正确,你认为他的答案是()A.王羲之B.欧阳修C.柳公权D.颜真卿7.下列有关顾恺之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西晋画家②绘画题材非常广泛③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④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8.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虔诚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B.一些封建官僚贵族信佛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9.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最能反映南北朝时期 ( )A.佛教盛行B.生产力水平高C.南北对峙局面D.科学文化繁荣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顺应天时,裁量地力,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会白白劳动而没有收获。
)(1)材料一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的作者是?材料一反映了这位农学家什么样的思想?(2)请为图一人物做一张名片(如图三)。
(3)图二书法作品是哪一位书法家的代表作。
由于他在书法上杰出的艺术成就,被后人誉为什么?(4)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谁。
试举一例他流传下来的作品。
(5)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有。
1.C2.B3.C4.D5.D6.A7.C8.D9.A10.(1)贾思勰;因地制宜.(2)(3)王羲之;书圣。
(4)顾恺之;《女史箴图》或《洛神赋图》。
(5)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赠送七年级历史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与现代人相貌最接近的一种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2.“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3.下列对于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已学会用火②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③能够直立行走④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下面对北京人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用耒耜耕地,饲养家畜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5.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考古拼图》,主要讲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
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是()A.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B.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C.山顶洞人一起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D.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子里一起纺线、织布、制衣6.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
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彩陶D.青铜器7.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道:“他是哪种远古人类?”大屏幕提供了几个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我们可以推测出,“他”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8.①发现于云南省;②会制造工具;③知道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
这些内容所述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人9.请你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境内的早期原始人类()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10.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根本因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假如你要考察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你应该去下列哪些遗址()①元谋人遗址②北京人遗址③河姆渡遗址④半坡遗址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2.下列对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错误的是()A.距今约六千年,生活于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B.他们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C.他们饲养的动物主要有猪、狗等D.他们经常去打猎、捕鱼,作为食物的补充13.我国原始人类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是()A.粟、白菜B.白菜、芥菜C.粟、水稻D.小麦、大豆14.元谋人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15.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与半坡居民生活相关的历史信息。
下列介绍错误的是()A.生活在长江流域B.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主要种植粟D.普遍使用磨制石器1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B.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D.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称为“禅让制”17.黄帝时期已经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A.黄帝B.炎帝C.黄帝的下属官员D.炎帝的下属官员18.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会长期保存火种②会制造工具③种植水稻④制造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19.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B.年老的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D.尧发明了文字20.为纪念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毛泽东也写“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此纪念。
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A.炎帝B.黄帝C.秦始皇D.大禹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4分,第23题16分,共60分)21.读图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1)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上古时期的社会状况恶劣,面对这种困境,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6分)(2)指出下图中A、B分别代表的文化遗址。
(2分)A ,B 。
(3)结合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1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材料二“(轩辕)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你能列举出会“农作”的远古居民吗?他们在“农作”的基础上,还掌握了哪些技能?(6分)(2)材料二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6分)(3)教民耕种的神农的贡献主要有哪些?材料中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为什么?(7分)(4)对材料中所反映的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情况,你产生了怎样的看法或得到了什么启发?(5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推选后继人的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
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部落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
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
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出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说法是否一致?为什么?(6分)(3)通过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的对照,你能得到什么认识?(6分)答案1.D2.A3.A4.D5.B6.A7.B8.A9.B 10.C 11.D 12.B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C 20.B21.(1)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同大自然进行艰苦斗争;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已知道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
(2)A是半坡遗址,B是河姆渡遗址。
(3)距今年代地理方位种植的农作物居住的房子A约六千年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B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22.(1)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
他们还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烧制陶器、饲养家畜等。
(2)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等。
(3)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教人们通商交换等。
“人文初祖”。
原因: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远古居民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值得钦佩和尊敬;远古居民的生产活动,对中国远古时代的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