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4)一、选择题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2.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3.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4.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以下不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是A.联吴抗曹B.三顾茅庐C.创造八阵图D.淝水之战5.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经济重心南移6.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7.“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8.“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
“口口口口”应为()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C.《洛神赋图》D.《女史箴图》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以下属于农业方面的是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③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④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龙门石窟D.赵州石拱桥11.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推算《大明历》时,必须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精细的推算。
下列成就对他创制新历法产生重要作用的是( )A.设计制造指南车B.设计制造千里船C.编著《缀术》D.精确计算圆周率12.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1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
下列三国与西晋兴亡更替示意图表达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B.C.D.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自北向南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调整政策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C.南方贸易发达D.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15.据南朝《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16.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7.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其中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西晋B.隋朝C.唐朝D.清朝18.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至北朝末年,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
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
以上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征是A.政权并立B.商业繁荣C.民族交融D.战争频繁19.下列历史人物在生活朝代上与其他三人不同的是A.B.C.D.20.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佛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A.江南开发B.经济重心南移C.政权并立D.民族交融21.“南朝”是东晋灭亡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王朝的统称。
这四个王朝相继出现的顺序是A.宋、齐、梁、陈B.宋、齐、陈、梁C.陈、梁、齐、宋D.齐、陈、梁、宋22.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A.钟繇B.王羲之C.颜真卿D.欧阳询23.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4.“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西晋都城被匈奴攻陷后,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景象,史称永嘉南渡。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永嘉年间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西晋迁都到南方B.南方经济发达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北方战乱多,为躲避战祸南下25.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这里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发生的著名战役是A.官渡之战B.涿鹿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因此其所写的《出师表》可以作为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故D符合题意。
历史剧《三国》、罗贯中所著的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是后人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后人所著的史学著作,可以作为第二手史料。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元年以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所以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是属于公元3世纪,D项符合题意。
而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383年属于公元4世纪,公元25年属于公元1世纪。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②可排除;①③④⑤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带兵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进行大战,前秦军队打败。
历史上称为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与诸葛亮无关,D符合题意;联吴抗曹、三顾茅庐与创造八阵图都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ABC排除。
故选择D。
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据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的砖画“制作蒸馍与烙饼”“食用烧烤食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相互交融,体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所以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故选B。
6.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我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后来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题干图片反映了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7.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曹操死后,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
因此A对曹操的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实行屯田、统一北方、招揽人才,都是曹操所为,故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故题干“口口口口”应为《齐民要术》,故B符合题意。
《兰亭集序》是书法和散文,《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都是绘画,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解析: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由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10.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兰亭书法、阎立本画作、赵州石拱桥都是中国传统造型风格,因此ABD不符合题意。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这些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两大著名的石窟包括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
因此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祖冲之推算《大明历》时,必须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精细的推算,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对他创制新历法产生重要作用,故D符合题意;设计制造指南车、设计制造千里船、编著《缀术》与题干无关,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描述的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A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B不符合题意;《兰亭集序》是书法著作,C不符合题意;《水经注》是地理著作,D不符合题意;故选A。